一种海上基础漂浮体模块运输工艺流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654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基础漂浮体模块运输工艺流程,浮体模块包括垂荡舱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上基础漂浮体模块运输工艺流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浮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上基础漂浮体模块运输工艺流程


技术介绍

[0002]海上风电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依赖于在海上建设风机,海上风机的基础形式分为固定式和浮式

其中,浮式基础包括:半潜式

驳船式和张力腿式等

随着海上风电技术的成熟,海上风电场逐渐由近海走向深海,其基础形式也随着水深的改变由固定式基础向浮式基础转变

其中,半潜式浮式平台具有稳定性好

适用水深范围广和建造运输方便等优点,成为未来海上浮式风电场的主流基础形式

浮体主要由多个模块合拢而成,将模块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输,将制作后的模块运输至沉降点,现有技术中在对模块运输时都是采用直接装车运输的方式,运输到沉降点后需要卸下,然后合拢成型,不仅劳动强度较大,而且在卸下模块的过程会对模块造成损坏

因此需要一种海上基础漂浮体模块运输工艺流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上基础漂浮体模块运输工艺流程,通过运输总架体的设置,即便于运输垂荡舱模块,也便于对垂荡舱模块进行定位,且能将垂荡舱模块定位成所需的尺寸,避免将垂荡舱模块运输至沉降点后重新合拢的过程,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上基础漂浮体模块运输工艺流程,浮体模块包括垂荡舱模块

连梁模块

立柱模块

横撑杆模块

斜撑杆模块以及将军柱,其特征在于:运输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1
:准备:准备运输总架体和运输小车,并在运输总架体和运输小车上划线;
S2
:安全预测,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
:对路径的地面压实,使表面平整;
S22
:确定流动载荷

最大运输速度和最大允许风速,流动载荷
5.35t/m
²
,最大运输速度
0.5km/h
,最大允许风速
10m/s

S23
:确定横向稳定角,横向稳定角为
23.3
°

S3
:模块运输,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
:将垂荡舱模块置于运输总架体上的预设位置,然后对垂荡舱模块进行限位,通过运输总架体将垂荡舱模块运输至沉降点;
S32
:单独将连梁模块

立柱模块

斜撑杆模块

横撑杆模块和将军柱分别使用运输小车运输至沉降点;
S4
:合拢:利用龙门吊将连梁模块

立柱模块

斜撑杆模块

横撑杆模块和将军柱吊起,并在运输总架体上的垂荡舱模块上合拢;
S5
:沉降:解除对垂荡舱模块的限位,推动浮体使浮体从运输总架体上滑进海面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
S3
中,模块均使用龙门吊吊起,然后装配到运输总架体和运输小车上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
S4
中,垂荡舱模块

连梁模块

立柱模块

横撑杆模块

斜撑杆模块和将军柱组成三角形浮体,所述三角形浮体俯视截面为三角形结构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
S1
中的运输总架体顶面固定连接有多组限位滑轨,所述限位滑轨为
L
型结构,所述限位滑轨缺口处固定连接在运输总架体一侧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放置垂荡舱模块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支撑板一侧的限位板为
L
型结构,另一侧为水平板,且另一侧上设置有插槽,插槽内插接有卡板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运输总架体上对应支撑板两侧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滑动插接在定位孔内,所述挡块抵触在支撑板两侧,对支撑板限位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
S5
中,解除对垂荡舱模块的限位流程为:
S1
:电动伸缩杆启动带动挡块向下移动,挡块完全滑动至定位孔内,挡块脱离对支撑板的限位;
S2
:推动浮体,垂荡舱模块能带动支撑板在限位滑轨上滑动;
S3
:浮体底端没入海面上,支撑板从限位滑轨的
L
型缺口处向下自由落体滑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运输总架体的设置,即便于运输垂荡舱模块,也便于对垂荡舱模块进行定位,且能将垂荡舱模块定位成所需的尺寸,避免将垂荡舱模块运输至沉降点后重新合拢的过程;组装合拢其他模块时,只需将模块运输至沉降点,然后在垂荡舱模块上合拢即可,极大的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合拢完成后,只需推动浮体即可完成浮体的入海,省略入海的过程,提升工作效率,且通过滑动,能避免对合拢成型的浮体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运输总架体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运输总架体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运输小车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三角形浮体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
1、
运输总架体;
11、
限位滑轨;
12、
定位孔;
2、
支撑板;
21、
限位板;
3、
卡板;
4、
挡块;
5、
垂荡舱模块;
6、
连梁模块;
7、
立柱模块;
71、
将军柱;
8、
横撑杆模块;
9、
斜撑杆模块;
10、
运输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

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
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

试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海上基础漂浮体模块运输工艺流程,浮体模块包括垂荡舱模块(5)

连梁模块(6)

立柱模块(7)

横撑杆模块(8)

斜撑杆模块(9)以及将军柱(
71
),其特征在于:运输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1
:准备:准备运输总架体(1)和运输小车(
10
),并在运输总架体(1)和运输小车(
10
)上划线;
S2
:安全预测,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
:对路径的地面压实,使表面平整;
S22
:确定流动载荷

最大运输速度和最大允许风速,流动载荷
5.35t/m
²
,最大运输速度
0.5km/h
,最大允许风速
10m/s

S23
:确定横向稳定角,横向稳定角为
23.3
°

S3
:模块运输,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
:将垂荡舱模块(5)置于运输总架体(1)上的预设位置,然后对垂荡舱模块(5)进行限位,通过运输总架体(1)将垂荡舱模块(5)运输至沉降点;
S32
:单独将连梁模块(6)

立柱模块(7)

斜撑杆模块(9)

横撑杆模块(8)和将军柱(
71
)分别使用运输小车(
10
)运输至沉降点;
S4
:合拢:利用龙门吊将连梁模块(6)

立柱模块(7)

斜撑杆模块(9)

横撑杆模块(8)和将军柱(
71
)吊起,并在运输总架体(1)上的垂荡舱模块(5)上合拢;
S5
:沉降:解除对垂荡舱模块(5)的限位,推动浮体使浮体从运输总架体(1)上滑进海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基础漂浮体模块运输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在步骤
S4
中,垂荡舱模块(5)

连梁模块(6)

立柱模块(7)

横撑杆模块(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涵王兴宇盛霞辛皓楠冯文超王博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四局福清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