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水套的移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858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水套的移动方法,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水套的移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特别涉及一种隔水套的移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45000DWT
半潜驳主船体采用多总段的水上合拢工艺,为解决水下部分的结构装焊等作业,设计了隔水套,隔水套是一种
U
型的开口箱体结构,主要是
U
型箱体和密封垫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空间可与传统方法相同,可在隔水套内完成装配

焊接

探伤

清理

油漆及检验等工作

当隔水套在第一条焊缝完成作业后,需要移动至下一个合拢口,由于半潜驳主船体体积大,两个合拢口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达到
40
米,且隔水套体积大重量重,且隔水套在水中,因此在水中移动隔水套较远距离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水套的移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水套的移动方法,包括:
[0006]S1
:将隔水套端口吊耳处的处于松弛状态的牵引绳向目标位置处移动一段距离;
[0007]S2:
通过向隔水套的工作通道内和压载舱内压载,使得隔水套在重量作用下沉至牵引绳绷直;
[0008]S3:
待牵引绳绷直后,再排出隔水套的压载舱舱内压载水使得隔水套上浮至钢丝绳松弛;
[0009]S4:
多次按顺序重复步骤
S1

S3
,直到隔水套处于目标位置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通过利用隔水套的浮态加以牵引绳的牵引实现在水中的移动,无需借助额外的小船进行牵引,实现无动力远距离移动处于水中的隔水套,无需额外的复杂设备辅助,移动方式环保,操作简单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
S1
中,隔水套的初始位置位于其中一个水上合拢口处,隔水套的目标位置为下一合拢端口处

[0013]在大型船坞水上合拢工艺中,为解决水下部分的结构装焊等作业,设计了隔水套,因此,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船坞制造成本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
S3
中,隔水套上浮的位置为隔水套顶住船底板的位置

在大型船坞水上合拢工艺中,隔水套上浮的位置的最高位置为隔水套顶住船底板的位置,而隔水套上浮的距离越大,牵引绳向目标位置处移动一段距离越长,又因为牵引绳向目标位置处移动一段距离越长,隔水套移动的距离越远,因此每次牵引移动时,尽可能地提高隔水套上浮距离,有助于提高隔水套移动效率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牵引绳为钢丝绳

钢丝绳强度高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
S1
中,所述牵引绳移动的一段距离为三至四米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隔水套的上浮和下沉时间,综合考虑,将牵引绳移动的一段距离为三至四米,效率较高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牵引绳的末端连接一端移动绳,且在步骤
S3
中,使得移动绳和牵引绳同时绷直

通过增设牵引绳,可以提高隔水套上浮和下沉的距离,增加牵引绳在步骤
S1
中的移动距离,提高隔水套移动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隔水套的主视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隔水套的侧视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半潜驳主船体的侧视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隔水套的移动方法,隔水套下沉至合拢口图示;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隔水套的移动方法,隔水套移至下一合拢口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

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5]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设置

安装

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45000DWT
半潜驳主船体采用多总段的水上合拢工艺,为解决水下部分的结构装焊等作业,设计了隔水套
100
,隔水套
100
是一种
U
型的开口箱体结构,主要是
U
型箱体和密封垫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空间可与传统方法相同,可在隔水套
100
内完成装配

焊接

探伤

清理

油漆及检验等工作

当隔水套
100
在第一条焊缝完成作业后,需要移动至下一个合拢口,由于半潜驳主船体体积大,两个合拢口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达到
40
米,且隔水套
100
体积大重量重,且隔水套
100
在水中,因此在水中移动隔水套
100
较远距离难度较大

[0027]以下对隔水套
100
进行介绍

[0028]参照图1至图3,隔水套
100
为钢质结构,基本构成包括压载舱
110、
空舱

调节水舱和作业工作通道
120。
隔水套
100
的尺寸根据水上结构设定的压载吃水深度以及作业工作通道
120
高度确定

隔水套
100
的密封分为底部密封和端部密封

底密封安装在隔水套
100
顶板上两侧,各有内

外两道密封

采用海绵密封条,密封条在压力的作用下封闭船底板的合拢缝

端部密封是对接工装跟船体舷侧板之间的密封,位于隔水套
100
两端内侧垂直面,与底部密封条连成一体

[0029]隔水套
100
与舷侧的密封通过舷侧密封结构来实现,当隔水套
100
通过排水压紧船底板后,将舷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隔水套的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
:将隔水套端口吊耳处的处于松弛状态的牵引绳向目标位置处移动一段距离;
S2:
通过向隔水套的工作通道内和压载舱内压载,使得隔水套在重量作用下沉至牵引绳绷直;
S3:
待牵引绳绷直后,再排出隔水套的压载舱舱内压载水使得隔水套上浮至钢丝绳松弛;
S4:
多次按顺序重复步骤
S1

S3
,直到隔水套处于目标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水套的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
S1
中,隔水套的初始位置位于其中一个水上合拢口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燃曾泰李启国王奇陈达坚左新平谢行焕高利俊祖恩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