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冗余度机械臂运动规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6000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冗余度机械臂运动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上位机采用二次型优化在速度层上对机械臂的逆运动学解析,设计的最小性能指标可为速度范数、重复运动或动能,受约束于速度雅可比等式、不等式和关节角速度极限,该角速度极限是随关节角度变化的;2)将步骤1)的二次型优化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3)将步骤2)的二次规划问题用线性变分不等式原对偶神经网络求解器或数值方法求解;4)将步骤3)的求解结果传递给下位机控制器驱动机械臂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线性变分不等式的原对偶神经网络具有全局指数收敛性,且没有涉及到矩阵求逆等复杂运算,大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同时实时性强且能适应关节角速度极限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冗余度机械臂运动规划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关节角速度变极限的冗 余度机械臂运动规划方法。
技术介绍
冗余度机械臂是一种自由度大于任务空间所需最少自由度的末端能动机械装置, 其运动任务包括焊接、油漆、组装、挖掘和绘图等,广泛应用于装备制造、产品加工、机器作 业等国民经济生产活动中。冗余度机械臂的逆运动学问题是指已知机械臂末端位姿,确定 机械臂的关节角问题。传统的冗余度解析方法以及工业机械臂控制方法主要是基于伪逆的 方法即,把问题的解转化成求一个最小范数解加上一个同类解。次目标可以被指定到同类 解上,去控制机械臂的自运动以躲避障碍物、关节极限、奇异点和优化其它目标函数。其缺 点是在处理不等式约束上有困难,计算量大,实时性差,而且它会遇到奇异情况而生成不可 行解,在实际机械臂的应用中受到很大的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计算量小、实时性强且能适应 关节角速度极限变化的冗余度机械臂运动规划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上位机采用二次型优化在速度层上对机械臂的逆运动学解析,设计的最小 性能指标可为速度范数、重复运动或动能,受约束于速度雅可比等式、不等式和关节角速度 极限,该角速度极限是随关节角度变化的;2)将步骤1)的二次型优化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3)将步骤2)的二次规划问题用线性变分不等式原对偶神经网络求解器或数值方 法求解;4)将步骤3)的求解结果传递给下位机控制器驱动机械臂运动。本专利技术基于线性变分不等式的原对偶神经网络具有全局指数收敛性,且没有涉及 到矩阵求逆等复杂运算,大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同时实时性强且能适应关节角速度极限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机械臂结构主视图;图3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机械臂结构俯视图;图4为机械臂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所示的冗余度机械臂运动规划方法主要由目标问题1、二次规划问题2、基 于线性变分不等式原对偶神经网络求解器或二次规划数值算法3、下位机控制器4和机械 臂5组成。先将逆运动学求解在速度层上设计为最小化辦久甸,且受约束于力=纟,▲。,θ彡0+,々_(外<々<炉(的;欲优化的性能指标兴0,句可以是最小速度范数函数 φ{θ)=\\θ\γ2Ι2 = θτθΙ 、重复运动指标树句=…+ + 或最小动能函数树句 将上述的各种冗余度解析方案转化为通用的二次型优化标准形式2,再使用基于线性变分 不等式的原对偶神经网络或二次规划数值方法3求解,并将求解结果传递给下位机控制器 4驱动机械臂5运动。图2和图3所示的机械臂由机械臂连杆1、推杆2、关节3、关节与推杆施力点连结 部4和基座5组成。其中推杆2的存在使其不同于传统无推杆串联机械臂的角速度恒定极 限方式,而是一种变极限机械臂。在实时计算机械臂的逆解时,这个角速度极限是角度的函 数。因此,通过改变二次规划的约束条件t <θ<θ+% θ'{θ) <θ< θ+{θ),从而实现变极限的 控制。图4所示机械臂局部示意图,在通常的设计中,认为机械的动力产生于内部电机 力矩,即假设动力不是来自于推杆,或者认为4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这样1和2就会重合 在一起。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机械臂设计中,推杆是存在的,即4不可能忽略。这样,由于推杆的 存在使得原来的角速度极限在每时每刻都会变化,是角度的函数。假设1的长度为a,4的 长度为b,2的长度为C。具体推导过程如下C2 =a2 +b2-2a*b*cos(^ + ff);(1)将上述公式对时间t求导,得2c* —=+(2)dt 2其中,c = C(1+v* At* Δ c,C(1为初始的c边长,ν为步进电机的转速,Δ c为电机转 一圈对应的电推杆伸长量。进一步可得2c*(v*Ac) = 2a*b*+ θ)*θ = 2a*b*cos0*0 ;(3)艮f]c*Ac*v = o*6*cos6>*々;(4)所以▲Ac*v*. a2+b2-2a*b*cos(— + 0)θ==_ι_2__ ,(5)α*/ * cos θα * 厶 * cos θ因此可得关节速度的变极限为+ () - -^-:=θ~(θ)<θa* b* cos θ<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其中,V+和ν—分别为相关关节步进电机的转速正极限和负极限。通过考虑角速度 的极限为随角度变化的函数,在设计控制方法时,修改相应的约束条件,组成带有变极限参 数的角速度极限条件,从而实现对变极限问题的解决。基于前面的分析,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求解在速度层上可设计为min φ{θ,θ)(7)<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其中,辦化句代表欲优化的性能指标;等式约束= 表述机械臂末端运动轨 迹;不等式约束可以用于环境障碍物的躲避或其它性能约束;θ ( θ+、 θ~{θ) <θ<炉(的分别是关节角度极限、关节角速度极限。欲优化的性能指标兴句可以设计为各种冗余度解析方案的优化判 据。其可以是最小速度范数函数,即列句=丨I湘/2 =炉办2;也可是重复运动指标,即 辦久々)=(々 + z)r0 + z)/2,其中ζ = λ (Θ-Θ (0)), λ > 0是用来控制关节位移幅值的正设 计参数;还可以是最小动能函数列句等。如图1所示的步骤1,将上述问题转化为一个标准的二次规划问题去求解才能应 用到机械臂的控制上去。该二次规划问题可写为如下通用形式<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其中,决策变量χ可以被定义为^,W,q, J,d,A, b,x_,X+为已知的相对应的系数矩 阵和向量,比如,在最小速度范数方案中,W为单位矩阵,q = 0,J为雅可比矩阵,J = —,而A, b可以是障碍物躲避参数或者由优化指标转化得到的不等式约束,χ—,x+由公式(10)、(11) 通过变换获得。下面说明关节物理极限的处理和变换过程,即如何由公式(10)、(11)转换得到公 式(15)。在速度层上解析的时候,需要将(10)式转换为速度层(χ = 上的表达形式μ{θ~-θ)<θ<μφ+-θ) f(16)其中系数μ > 0是用来调节关节角速度的可行域,系数μ的选取应该使(16)式 转换后的可行域比原来的关节角速度可行域在一般情况下略大。由此,双端约束公式(10) 和(11)可以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双端约束Χ-彡X彡X+,其中X—和X+的第i个元素分别定 义如下x「= η χ{θ-(θ),μ(θ' -θ,)},(I7)x; = χη\η{θ:{θ),μ(θ; -θ,)}。Q8)本专利技术用双端不等式来表述关节物理极限的躲避,以上相关参数μ的选择可以 基于理论分析或基于经验。得到上述的二次规划问题(12)_(15)式后,本专利技术的求解方法是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冗余度机械臂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上位机采用二次型优化在速度层上对机械臂的逆运动学解析,设计的最小性能指标可为速度范数、重复运动或动能,受约束于速度雅可比等式、不等式和关节角速度极限,该角速度极限是随关节角度变化的;2)将步骤1)的二次型优化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3)将步骤2)的二次规划问题用基于线性变分不等式的原对偶神经网络求解器或二次规划数值方法进行求解;4)将步骤3)的求解结果传递给下位机控制器驱动机械臂的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浓张智军李克讷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