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散热装置及电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503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机转子散热装置及电机,包括电机转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转子散热装置及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散热装置及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机包括定子和转子,通过转子高速旋转工作以驱动外部构件旋转

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使电机各部件温度升高,需要进行及时的散热,避免烧坏电动机或影响电动机的正常运行

目前的电动机散热技术中,通常在电动机的端盖上开设内外贯通的通风孔,但通风孔只能实现通风,对于热流密度较高的电动机转子而言,其散热效果较差,无法达到所需要的散热需求

[0003]公开号为
CN111884426A
的专利技术申请提供一种电机转子散热装置及电机,电机转子散热装置包括转子芯

转子前端板

转子后端板和风机,转子芯的两端分别由转子前端板和转子后端板压紧,转子前端板靠近电机轴伸端,转子芯环绕中心轴贯穿设置有转子轴向减重孔和磁钢槽;风机设置在电机非轴伸端;转子后端板设置有与转子轴向减重孔沿轴向位置重合的后端板减重孔,后端板转轴通孔以及环绕中心轴设置有离心风扇;转子前端板设置有与转子轴向减重孔沿轴向位置重合的前端板减重孔,转子轴向减重孔

后端板减重孔和前端板减重孔形成减重孔通路

该装置通过风机

离心风扇和减重孔通路形成冷却气流对转子芯内部以及定子端部进行降温,提高了电机散热效率

[0004]公开号为
CN108880102A
的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电机,其包括中心轴

轴承

转子

位于该转子一侧且设于所述中心轴上的第一散热装置,及位于该转子另一侧且设于所述中心轴上的第二散热装置,所述轴承和转子均套装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

该具有散热装置的电机由于在电机转子的两端均设置有散热装置,可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基本将转子产生的热量排掉,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0005]公告号为
CN202424409U
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转子散热结构,包括若干散热片,散热片置于转子和轴承之间并嵌套在转轴上,相邻两片散热片之间设有空隙,该散热结构结构简单,降低电机转轴温度,进而降低电机轴承温度,散热效果好,延长电机使用寿命,保证电机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

防尘效果好

能够均衡热量分布

降低温差

延长使用寿命的电机转子散热装置及电机

[0007]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电机转子散热装置,包括电机转轴

定子和散热本体,定子与散热本体均套设在电机转轴的中部,定子设于散热本体的内部;散热本体包括外壳体

前端盖

后端盖和风机,外壳体的两端分别由前端盖和后端盖压紧,电机转轴通过轴承和前端盖

后端盖连接,并设置定子,前端盖靠近电机转轴的工作端设置,后端盖远离电机转轴的工作端设置,风机与后端盖相对设置,后端盖与前端盖上
均设有通孔;外壳体上靠近后端盖的一端设有辅助进气壳体,电机转轴上靠近后端盖的一侧设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设于辅助进气壳体的内部;辅助进气壳体包括环状的

薄壁结构的辅助进气基体,辅助进气基体的侧壁上环绕间隔布设多个进气口,进气口的外侧设有导风罩,导风罩能够遮挡进气口,导风罩上靠近后端盖的一端设有开口,导风罩上远离后端盖的一端呈流线型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产生的冷气流能够通过后端盖上的通孔进入外壳体,并带走电机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吸收热量后的气流再经由前端盖上的通孔排放到外壳体的外部,达到散热的目的

[0009]辅助进气壳体设置在与散热风扇相对应的位置,使得进气气流不仅能够从后端盖进入外壳体内部,还能够从辅助进气壳体进入到外壳体内部,进入气流还能够从多角度与散热风扇进行接触,实现散热效果的提升

散热风扇的设置也有助于将风机产生的冷却气流引入外壳体的内部,对电机的内部进行散热

[0010]辅助进气壳体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引导部分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散热本体的内部,通过多角度流动的进气气流有助于在散热本体的内部形成旋流,延长气流与电机内部的产热部件的接触时间,提高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导风罩的设置还可以引导电机外部的气体流动,通过气体流动促进外部气体与辅助散热壳体以及外壳体之间的热交换,降低外壳体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温度差,提高散热效率

[0011]后端盖与前端盖上设置的通孔将外壳体的内部与外界连通,再加以辅助进气壳体的配合,能够实现散热气流的多通道流动,达到对电机内部

外部同时散热的效果,并且有利于促进外壳体内部气流形成旋流,实现延长气流在电机内部停留时间

提高气流与内部电机转子等部件的有效接触,带走大量热量,提高散热效率

同时,气体旋流的产生有助于除去部件表面沉积的尘粒,并提升防尘效果,保证散热效果

[0012]此外,辅助进气壳体与旋转状态的散热风扇相配合,能够提高外壳体内部气体的气压

提升外壳体内部气流的流速,在此基础上,由后端盖方向进入到外壳体内部的气流速度,这样有助于提高内部散热效果;进入外壳体内部的气流体量能够得到扩大,进而降低外壳体内部与其外部温差;气流在外壳体内部流动,能够均衡外壳体其本身的热量分布,降低外壳体前后端的温度差,实现散热均匀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时方式,进气口位于辅助进气基体上远离后端盖的一侧,导风罩的开口端与辅助进气基体上靠近后端盖的一侧齐平,导风罩上远离后端盖的一端与进气口相对设置

[0014]由此,导风罩能够收集部分吹拂在外壳体外部的气流,并引导将该部分气流经由辅助进气基体上的进气口进入电机的内部

导风罩末端的流线型结构对其内部的气流具有导向作用,有助于气流经由进气口后分散,一部分气流沿外壳体的侧壁向前端盖方向流动,能够有效降低外壳体的温度,降低外壳体内部与外界的温度差,一部分气流向辅助进气基体的轴向流动,即向散热风扇流动

该部分轴向流动的气流与经由后端盖通孔进入外壳体内部的气流混合,有助于旋流的产生,从而提高散热以及防尘效果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外壳体的外侧环绕布设有多个弧形的辅助防护板,辅助防护板的内壁与外壳体的外壁之间通过至少两个倾斜设置的辅助支撑板连接,辅助支
撑板的长度方向沿外壳体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多个辅助支撑板的倾斜方向交错设置;辅助防护板上阵列布设有导流孔,导流孔与相邻两个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电机转子散热装置,包括电机转轴(
10


定子(
11
)和散热本体,所述定子(
11
)与所述散热本体均套设在所述电机转轴(
10
)的中部,所述定子(
11
)设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内部;所述散热本体包括外壳体(
21


前端盖(
22


后端盖(
23
)和风机(
25
),所述外壳体(
21
)的两端分别由所述前端盖(
22
)和所述后端盖(
23
)压紧,所述前端盖(
22
)靠近所述电机转轴(
10
)的工作端设置,所述后端盖(
23
)远离所述电机转轴(
10
)的工作端设置,所述风机(
25
)与所述后端盖(
23
)相对设置,所述后端盖(
23
)与所述前端盖(
22
)上均设有通孔(
24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
21
)上靠近所述后端盖(
23
)的一端设有辅助进气壳体(
26
),所述电机转轴(
10
)上设有散热风扇(
31
),所述散热风扇(
31
)设于所述辅助进气壳体(
26
)的内部;所述辅助进气壳体(
26
)包括环状的辅助进气基体(
27
),所述辅助进气基体(
27
)的侧壁上环绕间隔布设多个进气口(
28
),所述进气口(
28
)的外侧设有导风罩(
29
),所述导风罩(
29
)能够遮挡所述进气口(
28
),所述导风罩(
29
)上靠近所述后端盖(
23
)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导风罩(
29
)上远离所述后端盖(
23
)的一端呈流线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
28
)位于所述辅助进气基体(
27
)上远离所述后端盖(
23
)的一侧,所述导风罩(
29
)的开口端与所述辅助进气基体(
27
)上靠近所述后端盖(
23
)的一侧齐平,所述导风罩(
29
)上远离所述后端盖(
23
)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
28
)相对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
21
)的外侧环绕布设有多个弧形的辅助防护板(
61
),所述辅助防护板(
61
)的内壁与所述外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达鲁健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重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