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496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骑乘式车辆设有配置在乘员座下方用来产生驱动后轮的动力的发动机、贮存向发动机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和吸附燃料箱内蒸发了的燃料气体的滤罐,能效率良好地从滤罐进行清洁。把对从与发动机(E)间进行冷却液循环的散热器(14)向后方排出的排风进行引导的导风路(40)设置在车身罩(19)上,把滤罐(41)配置在导风路(40)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骑乘式车辆,尤其涉及滤罐配置构造的改良,该骑乘式车辆设有配置 在乘员座下方用来发挥驱动后轮的动力的发动机、贮存用来供给该发动机的燃料的燃料 箱、和用来吸附该燃料箱内蒸发的燃料气体的滤罐。
技术介绍
已知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中的轻便型车辆,把用来吸附燃料箱内蒸发的燃料 气体的滤罐,配置在乘员座的下方配置着的头盔收纳盒的后方、且从后缓冲器的上部向车 宽方向位移了的位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4-3532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发动机工作中使滤罐吸附的燃料蒸发而进行清洁,然而希望能够效率更高地进 行所述清洁的滤罐配置构造。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效率更好地对滤罐进行清洁 的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是,一种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所 述骑乘式车辆设有配置在乘员座下方用来产生驱动后轮的动力的发动机、贮存供给到该发 动机的燃料的燃料箱、和吸附该燃料箱内蒸发了的燃料气体的滤罐,其中,在车身罩内设有 导风路,所述导风路对从与所述发动机间进行冷却液循环的散热器向后方排出的排风进行 引导,所述滤罐被配置于所述导风路。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是,所述导风路被设置在具有用来载置坐在所述乘员座 上的驾驶者的脚的搁脚部的所述车身罩内。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是,在第二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在配置在所述搁脚部的前 部下方的所述散热器的后方配置着所述燃料箱,所述滤罐配置在设于所述燃料箱的前侧下 部的凹部内。本专利技术第四特征是,在第一 第三特征中的任一项的构成的基础上,支撑所述发 动机的车身架设有车身架前端的头管、把与该头管连接设置着并向后下方延伸的前半部 以及从该前半部的下端部向后方水平延伸的后半部连接设置成一体而形成的左右一对的 下部下行架、和连接在所述前半部的下部间的横梁;配置在所述横梁的后方的所述滤罐,以 使所述滤罐位于所述横梁的最下部的上方并由固定在所述横梁上的撑条从下方蒙上的方 式,固定支撑在所述撑条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特征,对从散热器向后方排出的排风进行引导的导风路被设置在 车身罩上,滤罐被配置于导风路,因而,发动机工作时从散热器排出的风会碰到滤罐上,使 滤罐适度被加热,从而能效率更好地进行滤罐的清洁。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特征,车身罩的形成有搁脚部的部分,其高度设定得比较低,因而在车身罩内形成比较狭窄的导风路,可以使来自散热器的排风集中流到导风路,可 以有效地加热滤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在温度比较稳定的燃料箱的下方配置滤罐,因而在发动 机停止时容易把蒸发燃料蓄积在滤罐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特征,把撑条固定在被配置在滤罐前方且下方的的横梁上,以由 该撑条从下方蒙上的方式把滤罐固定支撑在撑条上,因而不需要设置用来保护滤罐的特别 的保护部件。附图标记说明 12 头管13燃料箱13a 凹部14散热器17乘员座19车身罩21下部下行架21a前半部21b后半部29搁脚部40导风路41 滤罐42 横梁43 撑条E发动机F车身架WR 启轮附图说明图1是轻便型车辆的局部剖左侧视图。图2是图1的2向视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3-3线向视图。图4是图3的4-4线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 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首先,图1中,作为骑乘式车辆的轻便型 车辆的车身架F,设有可转向地对枢支前轮WF的前叉10和与该前叉10连接的方向把手11 进行支撑的头管12,以后端支撑后轮WR的车轴15的动力单元P能上下摆动地支撑在车身 架F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在动力单元P前方的车身架F上搭载着从侧面观察时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的燃料箱13、和配置在该燃料箱13前方的散热器14。另外在车身架F的后部 配置乘员座17、配置在该乘员座17后方的乘客座18。进而在车身架F上安装蒙上车身架 F、所述动力单元P、燃料箱13以及散热器14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车身罩19。同时参照图2,车身架F设有所述头管12、与该头管12连接设置并向后下方延伸 的左右一对的上部下行架20、20、把在这些上部下行架20、20下方与头管12连接设置并向 后下方延伸的前半部21a和向后方水平延伸的后半部21b连接设置成一体而形成并且后端 与所述上部下行架20、20的后端部焊接的左右一对的下部下行架21、21、从所述两个上部 下行架20、20的中间部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车座轨22、22、和连接在上部下行架20、 20的后部和车座轨22、22的后部间的左右一对的后架23、23。所述车身罩19设有蒙上头管12的前部和前轮WF的上部的前盖25、与该前盖25 的左右两侧接合的左右一对的前侧盖26、26、从后方侧蒙上头管12地与前侧盖26、26相连 的内盖27、以蒙上乘坐在所述乘员座17上的驾驶者的脚部前方的方式与所述两个前侧盖 26,26以及内盖27接合的护腿板28、28、与护腿板28、28相连并向后方延伸而且在下端部 形成用来载置乘员的脚的搁脚部29、29的左 右一对的中央地板罩30、30、从所述搁脚部29、 29的外缘分别向下方下垂的左右一对的地板侧罩31、31、分别设置在所述搁脚部29、29的 后部的左右一对的乘客脚踏部32、32配置在乘员座17以及乘客座18的两侧下方而且与所 述地板侧罩31、31连接设置且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车身侧罩33、33、和与车身侧罩33、 33的后侧下部连接设置的后下罩34。通过护腿板28、28的一部分以及中央地板罩30、30, 从头管12的后方到乘员座17的前端下方,形成在两个搁脚部29、29间向上方隆起并收纳 燃料箱13和散热器14的地板隧道部35。所述动力单元P由配置在后轮WR前方侧的水冷式的发动机E,和传动装置M构成; 该传动装置M由V型皮带式无极变速器以及把该无极变速器的输出减速之后传递到后轮WR 的车轴15的减速齿轮列(未图示)构成,并被配置在后轮WR的左侧方。使冷却液在所述动力单元P与发动机E间循环的散热器14,支撑在所述车身架F 上的两个下部下行架21、21的前半部21a、21a间,配置在所述车身罩19上的所述搁脚部 29,29的前部下方,在散热器14的后面附设着用来把通过散热器14的空气向后方排出的 散热器扇37。而且,对从散热器14向后方排出的排风进行引导的导风路40,在所述车身罩 19上的两个中央地板罩30、30以及两个前侧罩31、31间形成在所述车身罩19内,对所述燃 料箱13内蒸发了的燃料气体进行吸附的滤罐41,以位于所述散热器14以及所述燃料箱13 的下部间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导风路40。合并参照图3和图4,在所述车身架F的两个下部下行架21、21上的前半部21a、 21a的下部间设置着横梁42,由固定在所述横梁42上的撑条43固定支撑所述滤罐41。所述滤罐41的盒体44,以在车宽方向延伸并且两端被端壁45、46闭合的方式形 成为圆筒状。在该滤罐41的盒体44上设置一对配合部件47、47,这些配合部件47、47与 设置在所述撑条43上的一对卡止片43a、43a配合,从而把滤罐41固定支撑在所述撑条43 上。而且所述滤罐41在被撑条43固定、支撑着的状态下位于所述横梁42的最下部的上方 位置,并由所述撑条43从下方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骑乘式车辆中的滤罐配置构造,所述骑乘式车辆设有配置在乘员座(17)下方用来产生驱动后轮(WR)的动力的发动机(E)、贮存供给到该发动机(E)的燃料的燃料箱(13)、和吸附该燃料箱(13)内蒸发了的燃料气体的滤罐(41),其特征在于,在车身罩(19)内设有导风路(40),所述导风路(40)对从与所述发动机(E)间进行冷却液循环的散热器(14)向后方排出的排风进行引导,所述滤罐(41)被配置于所述导风路(4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冈洋志村健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