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体电解质制备工艺的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415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固体电解质制备工艺的搅拌装置,涉及固体电解质制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公开了包括加工室,所述加工室两侧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固体电解质制备工艺的搅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电解质制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固体电解质制备工艺的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固体电解质可以提高离子
(
如锂离子
)
在循环过程中的扩散系数从而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还可以减少电解质溶液与电极材料的直接接触,避免电解质溶液与电极材料之间副反应的产生,保证高电压条件下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化学稳定性

[0003]固体电解质制备时需要将单体材料与溶剂进行搅拌混合处理,目前的搅拌装置在搅拌混合过程中容易出现单体材料的沉淀,导致溶液与单体材料混合的效果不佳

同时在添加单体材料时,粗颗粒的单体材料会导致与溶剂的混合效率降低,并且在对粗颗粒的单体材料进行处理时容易出现阻塞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体电解质制备工艺的搅拌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固体电解质制备工艺的搅拌装置,包括加工室,所述加工室两侧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壳

第二固定壳,所述第一固定壳上固定安装有入料斗,所述入料斗底部固定安装有下料管,所述第一固定壳内固定安装有抽料泵,所述抽料泵抽料口固定连接下料管,所述抽料泵出料口转动安装有旋转管,所述旋转管固定连接旋转筒一侧,所述旋转筒转动安装于加工室内;
[0007]所述第二固定壳与加工室相连通,所述第二固定壳与加工室连通位置固定安装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固定安装于第二固定壳内壁,所述第二固定壳外壁固定安装有回料泵,所述回料泵抽料口连通第二固定壳侧壁,所述回料泵出料口固定安装有第一循环管,所述第一循环管远离回料泵一端固定连接下料管侧壁;
[0008]所述旋转筒为中空结构且周面开设有若干出料孔,所述旋转筒下方设置有升降壳,所述升降壳上固定安装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若干下料孔,所述升降壳滑动安装于加工室内,所述升降壳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软管,所述加工室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室,所述搅拌室外壁顶部固定安装有下料泵,所述下料泵抽料口固定连接连接软管,所述下料泵出料口连通搅拌室顶部;
[0009]所述搅拌室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管

第二转动管,所述第一转动管与第二转动管之间固定安装有衔接块,所述第一转动管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第一搅拌管,所述第二转动管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第二搅拌管,所述第一搅拌管

第二搅拌管表面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加工室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架

第二侧架,第一侧架内固定安装有抽浆泵,所述第一转动管转动连接抽浆泵抽浆口,所述抽浆泵出浆口固定安装有第二循环管,所述第二侧架内固定
安装有输浆泵,所述第二循环管远离抽浆泵一端固定连接输浆泵抽浆口,所述输浆泵出浆口转动连接第二转动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管与旋转筒侧壁相连通,所述旋转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固定壳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齿轮旋转,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工室外壁固定安装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旋转杆旋转,所述旋转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加工室内转动安装有旋转辊,所述旋转辊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辊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直角连接块,所述直角连接块转动连接旋接杆,所述升降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与两个旋接杆一一对应,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旋接杆,所述固定杆滑动贯穿加工室侧壁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管与第一搅拌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转动管与第二搅拌管相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架内固定安装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用于驱动第三齿轮旋转,所述第一转动管上固定安装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互啮合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
设置可以循环升降的升降壳配合旋转的旋转筒,可以对粗颗粒的单体材料进行细化处理,循环升降的升降壳可以促进细颗粒的单体材料的下料,并且弧形板配合旋转筒可以引导未细化的单体材料进入第二固定壳内,从而使得单体材料循环进行再次的细化处理,有效避免弧形板上的下料孔出现阻塞;
[0016]2、
通过搅拌室

第一侧架以及第二侧架的相应结构设置,可以在对溶剂和单体材料进行搅拌的同时保证溶剂和单体材料持续循环的从第二循环管流动,有效避免溶剂和单体材料在混合过程中出现沉淀的情况,从而保证溶剂和单体材料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用于固体电解质制备工艺的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加工室的内部结构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旋转筒的内部结构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升降壳的内部结构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传动皮带的安装视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固定壳的内部结构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固定壳的内部结构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升降壳的传动视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搅拌室的内部结构图;
[0026]图
10
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侧架的内部结构图;
[0027]图
11
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侧架的内部结构图

[0028]100、
加工室;
101、
旋转筒;
102、
出料孔;
103、
升降壳;
104、
弧形板;
105、
下料孔;
106、
升降组件;
107、
旋转杆;
108、
第一皮带轮;
109、
传动皮带;
110、
第二皮带轮;
111、
旋转辊;
112、
直角连接块;
113、
旋接杆;
114、
固定杆;
115、
连接软管;
116、
下料泵;
200、
第一固定
壳;
201、
入料斗;
202、
下料管;
204、
抽料泵;
205、
旋转管;
206、
驱动组件;
207、
第一齿轮;
208、
第二齿轮;
209、
第二固定壳;
210、
导向板;
211、
回料泵;
212、
第一循环管;
30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固体电解质制备工艺的搅拌装置,包括加工室
(100)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室
(100)
两侧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壳
(200)、
第二固定壳
(209)
,所述第一固定壳
(200)
上固定安装有入料斗
(201)
,所述入料斗
(201)
底部固定安装有下料管
(202)
,所述第一固定壳
(200)
内固定安装有抽料泵
(204)
,所述抽料泵
(204)
抽料口固定连接下料管
(202)
,所述抽料泵
(204)
出料口转动安装有旋转管
(205)
,所述旋转管
(205)
固定连接旋转筒
(101)
一侧,所述旋转筒
(101)
转动安装于加工室
(100)
内;所述第二固定壳
(209)
与加工室
(100)
相连通,所述第二固定壳
(209)
与加工室
(100)
连通位置固定安装有导向板
(210)
,所述导向板
(210)
固定安装于第二固定壳
(209)
内壁,所述第二固定壳
(209)
外壁固定安装有回料泵
(211)
,所述回料泵
(211)
抽料口连通第二固定壳
(209)
侧壁,所述回料泵
(211)
出料口固定安装有第一循环管
(212)
,所述第一循环管
(212)
远离回料泵
(211)
一端固定连接下料管
(202)
侧壁;所述旋转筒
(101)
为中空结构且周面开设有若干出料孔
(102)
,所述旋转筒
(101)
下方设置有升降壳
(103)
,所述升降壳
(103)
上固定安装有弧形板
(104)
,所述弧形板
(104)
上开设有若干下料孔
(105)
,所述升降壳
(103)
滑动安装于加工室
(100)
内,所述升降壳
(103)
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软管
(115)
,所述加工室
(100)
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室
(300)
,所述搅拌室
(300)
外壁顶部固定安装有下料泵
(116)
,所述下料泵
(116)
抽料口固定连接连接软管
(115)
,所述下料泵
(116)
出料口连通搅拌室
(300)
顶部;所述搅拌室
(300)
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管
(301)、
第二转动管
(304)
,所述第一转动管
(301)
与第二转动管
(304)
之间固定安装有衔接块
(303)
,所述第一转动管
(301)
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第一搅拌管
(302)
,所述第二转动管
(304)
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第二搅拌管
(305)
,所述第一搅拌管
(302)、
第二搅拌管
(305)
表面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加工室
(100)
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风向孙祖张涛沈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风驰碳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