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储存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384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储存罐,属于流体储存容器领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形成储存流体的容腔;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容腔用于向所述容腔内添加流体;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容腔用于自所述容腔取出流体;所述进液管包括导流部和朝向所述容腔侧壁设置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容腔的侧壁之间形成出液间隙,所述导流部以偏离容腔轴线的方式向所述容腔的侧壁引导流体,使经由所述出液间隙的流体沿所述容腔的侧壁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流体储存罐能够尽量避免液体通入到罐体内时剧烈碰撞产生大量的气泡,以及能够减少液体中夹杂的气泡。中夹杂的气泡。中夹杂的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储存罐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储存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储存罐。

技术介绍

[0002]在半导体行业,对一些酸碱液(比如双氧水)的临时储存是用储液罐进行储存的,可以将生产线的酸碱液或者需要临时储存的酸碱液导入到储液罐内,这些酸碱液暂时储存在储液罐内,在需要使用的时将储液罐内酸碱液导出,储液罐一般起到临时储存酸碱液的作用。
[0003]现有的储液罐包括罐体、由罐体形成用于储存液体的容腔,罐体上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用于向容腔内引入液体,出液管用于取出容腔内的液体。由于进液管是垂直于罐体底部设置的,在一些流动性较好的液体中,液体在被进液管引入容腔内时,液体流入容腔内会沿罐体轴线方向向下直坠,直线下坠的液体与容腔底壁剧烈碰撞而产生气泡,此外,气泡还不容易自主消除或分离而夹杂在液体中,如此一来从容腔内取出的液体将混合有大量的气泡而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流体储存罐,能够尽量避免液体通入到罐体内时剧烈碰撞产生大量的气泡,以及能够减少液体中夹杂的气泡。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流体储存罐,包括:
[0007]罐体,所述罐体形成储存流体的容腔;
[0008]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容腔用于向所述容腔内添加流体;
[0009]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容腔用于自所述容腔取出流体;
[0010]所述进液管包括导流部和朝向所述容腔侧壁设置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容腔的侧壁之间形成出液间隙,所述导流部以偏离所述容腔轴线的方式向所述容腔的侧壁引导流体。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液管的至少部分在所述容腔轴向方向朝所述容腔的一侧内壁弯曲以形成所述导流部,所述进液管的末端开口形成所述出液口。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液口设于所述进液管的侧壁上,所述进液管的末端封闭设置,所述进液管背离所述出液口的一侧弯曲形成所述导流部。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液口周围的进液管与所述容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扩散间隙,所述扩散间隙的面积小于所述进液管的截面积。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液口贴靠在所述容腔的侧壁上,所述进液管在向所述容腔内添加流体时产生远离容腔侧壁的形变以形成所述出液间隙。
[00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经由所述导流部的流体流动方向与所述容腔的轴向方向形成的夹角为5
°
~90
°

[001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液口的面积大于所述进液管的横截面积。
[001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液口为斜切口或喇叭口。
[001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罐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进液管伸入所述容腔的深度为容腔深度的1/3~2/3。
[001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液管设置在罐体上端偏离容腔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罐体的上端设有排出管,所述容腔的顶壁的中央位置设有连通所述排出管的排出孔。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公开的流体储存罐,流体储存罐包括罐体、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用于将流体引入容腔内以将流体储存于容腔内,出液管用于取出容腔内储存的流体。液体在进液管内流动的过程中,受到导流部的引导而朝向容腔的侧壁方向流动,改变流体直线流动方向的同时还能够对流体进行缓冲,从出液口流出的流体具有朝向容腔侧壁方向流动的惯性力,使流体能够接触到容腔的侧壁而沿着容腔的侧壁向下流动,侧壁具有摩擦力,而流体本身也具备张力,以此能够对流体进行缓冲,使流体可缓慢沿着容腔侧壁流动而降低流体的冲力,使沿着侧壁流动的流体在接触到容腔底壁或已经储存于容腔内的流体时,不会因为大的冲击力度而形成气泡。
[0022]在容腔的侧壁上,相较于夹杂有气泡的流体,较为纯净的流体在容腔侧壁上的流速更快,流体内本身带有的大部分气泡能够在流体沿容腔侧壁流动过程中与流体进行分离,使带有气泡的少量流体能够更加缓慢地流动而聚集在流体的上层,减少中下层区域流体含有的气泡量,自出液管取出的流体含有的气泡量也能够随之降低。流体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其冲力在容腔侧壁上的流动过程中被削弱,从而也不易将流体上层带有气泡的部分冲击至中下层的位置。
[0023]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的至少部分在所述罐体的长度方向向所述容腔的一侧内壁弯曲以形成所述导流部,所述进液管的末端开口形成所述出液口。弯曲的导流部能够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同时也能够在改变流体流动方向的同时对流体进行缓冲。进液管弯曲后出液口的位置也将会随之调整而朝向容腔的侧壁。
[0024]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设于所述进液管的侧壁上,所述进液管的末端封闭设置,所述进液管背离所述出液口的一侧弯曲形成所述导流部。将出液口设置在进液管的侧壁上能使经由出液口的流体流动方向朝向容腔的侧壁,进液管的一侧管壁弯曲形成的导流部能够对流体进行缓冲,降低流体的冲力,以避免流体在接触到进液管封闭的末端后因大的冲力而从出液口溅射至容腔侧壁上混合大量的空气。
[0025]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外周的进液管与所述容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扩散间隙。流体先经过出液口后,随后自出液间隙流出再进一步流向扩散间隙,扩散间隙能够将流体从周向扩散至容腔的侧壁流动,扩散间隙为出液口周围的进液管与容腔侧壁之间的间隙,由于扩散间隙的面积小于进液管的截面积,因此自扩散间隙流出的流体流速大于进液管内的流体流速,使流体在经过扩散间隙后能够向四周扩散而扩大与容腔侧壁的接触面积,以增强容腔侧壁对流体的缓冲作用和气液分离效果。
[0026]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贴靠在所述容腔的侧壁上,所述进液管在向所述容腔内添加流体时产生远离容腔侧壁的形变以形成所述出液间隙。进液管也可采用能够形变的材料制成,如此可将出液口抵靠在容腔的侧壁上,流体在储存过程中,流体冲击在容腔的侧壁上
的作用力可推动进液管形变而使出液口与容腔的侧壁之间产生间距以形成出液间隙,在此过程中,流体的部分冲力需要用于维持出液间隙,由此可降低流体的冲力,以进一步对流体进行缓冲。
[0027]进一步的,经由所述导流部的流体流动方向与所述容腔的轴向方向形成的夹角为5
°
~90
°
。流体在经过导流部的引导后,其流动方向得到了改变,以使流体具有朝向容腔侧壁方向流动的惯性力,流体流动方向与容腔的轴向方向的夹角为5
°
~90
°
,以确保流体具有足够的惯性力,而能够在离开出液口后接触到容腔的侧壁,并能够使流体得到充分的缓冲,而不会在进液管内流动过程中因过快的流速而与进液管管壁剧烈碰撞产生气泡。若夹角过小,则流体的惯性力不足,而需要将进液管设置在极其靠近容腔侧壁的位置而增加流体储存罐的制造难度。
[0028]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的面积大于所述进液管的横截面积。如此设计能够降低出液口处的流体流速,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储存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形成储存流体的容腔;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容腔用于向所述容腔内添加流体;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容腔用于自所述容腔取出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包括导流部和朝向所述容腔侧壁设置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容腔的侧壁之间形成出液间隙,所述导流部以偏离所述容腔轴线的方式向所述容腔的侧壁引导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的至少部分在所述容腔轴向方向朝所述容腔的一侧内壁弯曲以形成所述导流部,所述进液管的末端开口形成所述出液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设于所述进液管的侧壁上,所述进液管的末端封闭设置,所述进液管背离所述出液口的一侧弯曲形成所述导流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外周的进液管与所述容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有扩散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储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竹荣赵宁刘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氟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