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12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设备,其包括:主壳体、密封固定于其两端的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及位于主壳体内部的换热组件,该换热组件包括第一花盘和第二花盘,位于第一花盘和第二花盘之间的至少一折流板、管束及支撑杆,管束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花盘和第二花盘密封固定,其中间部分穿过折流板;支撑杆至少包括连接在第一花盘和与之相邻的折流板一端面之间的第一支撑杆及支撑连接在折流板另一端面的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将第一花盘和与之相邻的折流板间隔开。第一花盘和与之相邻的折流板之间及折流板两端面之间连接有分段式提供的多根支撑杆,其将管束支撑和间隔开,分段式提供的支撑杆整体强度更高,第一花盘与第一支撑杆间的固定、连接作用更可靠。连接作用更可靠。连接作用更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申请CN102759296A公开一种换热器,包括管箱、管板、换热管、壳体、支撑杆、定距管、扇形螺旋折流板,其中,支撑杆连续延伸,其一端固定于左端管板,定距管和折流板依次穿过支撑杆,相邻折流板之间通过定距管间隔开。制造过程中,首先将换热管的一端密封固定至左端管板,将换热管的另一端穿过折流板,再将换热管的另一端密封固定至右端管板,接着将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至左端管板,第一组定距管套在支撑杆的外周,第一组折流板穿过支撑杆、其一侧抵靠至第一组定距管,再于支撑杆的外周套设第二组定距管和第二组折流板,以此将多组折流板间隔固定于支撑杆。由于支撑杆是一体连续的,换热管穿过折流板,折流板通过支撑杆固定,每根支撑杆通过一端部固定于左管板,所有换热管和折流板均由支撑杆支撑。该换热器的尺寸比较大,即壳体的长度和内径都比较大,换热管的长度大、数量多,而支撑杆只在一端被固定,所有重量都由支撑杆的一端和左管板之间的连接结构支撑,作用力集中,容易损伤二者间的固定连接结构,也损伤支撑杆。
[0003]尤其是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支撑杆与左端管板间的连接结构松动的现象,甚至还出现支撑杆从左端管板上脱落的现象,导致支撑杆和折流板不能对换热管形成有效的支撑和间隔作用,相邻换热管间无法形成稳定的间隙,某些区域内相邻换热管的外壁相互接触,不存在空隙,其他区域中相邻换热管的外壁间又形成较大的空隙,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下降。
[0004]因此,需要改进支撑杆的结构及对折流板的固定方式,分散支撑杆、换热管和折流板的整体重量,防止出现支撑杆和管板间的固定、连接作用力过于集中及由此造成的支撑杆强度下降的问题,改善支撑杆和折流板对换热管的间隔和支撑作用,提高支撑杆的强度,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设备,其具有分段式提供的支撑杆,可分散支撑杆、换热管和折流板的整体重量,且支撑杆和折流板可对换热管形成稳定的支撑和间隔作用,相邻换热管的外壁间形成稳定的间隙。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换热设备,包括:主壳体,两端开放、侧壁具有至少两个管件;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分别密封固定于主壳体的两端,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管件;换热组件,包括第一花盘和第二花盘,位于第一花盘和第二花盘之间的至少一折流板,管束,及支撑杆,所述管束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花盘和第二花盘密封固定,其中间部分穿过折流板;所述支撑杆至少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花盘和与之相邻的折流板一端面之间的第一支撑杆,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折流板另一端面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将所述第一花盘和与之相邻的折流板间隔
开。
[0008]本技术提供的换热设备中,第一花盘和与之相邻的折流板之间及折流板两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分段式提供的多根支撑杆,折流板和管束通过该分段式提供的多根支撑杆支撑和间隔开。分段式提供的支撑杆整体强度更高,第一花盘对支撑杆的支撑作用也被分散开,从而第一花盘与第一支撑杆间的固定、连接作用更可靠,并为折流板及管束提供稳定的支撑和间隔作用,确保换热设备能够提供稳定的换热效率。另外,分段式提供的支撑杆加工、制造更方便,且相邻折流板直接通过固定于两端面的支撑杆间隔开,无需额外提供定距管,安装更方便。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不相等,所述折流板至少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末端的第一折流板,及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杆末端的第二折流板。
[0010]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不相等,即第一花盘和第一折流板的间距与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的间距不同,因此,壳程流体的流动通道至少被分成长度不同的3段,给壳程流体的流动形成额外的扰动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壳程流体流动的不均匀性及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小于第二支撑杆的长度。
[0012]将第一支撑杆的长度设置得比较小,可减小第一支撑杆直接承托、支撑的管束的重量,缓和第一支撑杆和第一花盘间的固定连接作用力,保护二者间的连接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管束至少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花盘和与之相邻的折流板之间的第一段,及位于所述第二花盘和与之相邻的折流板之间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至少之一段内的管束倾斜延伸。
[0014]管束的至少一段倾斜延伸,其对应的管束的外周和主壳体内壁的间隙增大,有利于壳程流体从进口流向进口对面的区域,也有利于壳程流体从出口对面的区域流至出口,加快换热速率,也提高主壳体靠近进口和出口区域内流体流动湍流程度,给该区域内流体流动形成额外的扰动作用,解决上述区域内壳程流体流动过慢、换热效率偏低的问题。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花盘的外径大于所述主壳体的内径,所述第一花盘朝向第二花盘的端面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包绕于所述管束的外周,所述第一支撑杆可拆卸连接于该连接环。
[0016]连接环与第一支撑杆直接形成固定连接,并固定连接至第一花盘,即第一支撑杆通过连接环间接固定至第一花盘,可分散支撑杆与第一花盘之间的固定连接作用力,管束和支撑杆受到换热流体的冲击作用时,可缓解支撑杆与连接环、连接环与第一花盘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受到的损伤,进而延长换热设备的使用寿命。
[001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环为一体环状,或者,所述连接环由两个半圆环拼合形成。
[0018]一体环状的连接环便于加工,半圆环拼合的连接环便于安装时将连接环固定至管束的外周。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数量为多根,其绕着所述连接环的周向间隔布设;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为多根,其绕着所述折流板外圈的周向间隔布设。
[0020]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数量均为多根,且沿着周向间隔布设,尽可能地将支撑杆和连接环承受的力分散,保证长时间使用后支撑杆不会变形,延长换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连接有第一缓冲挡板,所述第一缓冲挡板位于所述管束外周和主壳体一端的管件之间,其具有多个供流体通过的第一开孔。
[0022]壳程流体从管件流入后,在第一缓冲挡板的缓冲作用下,流速减小,可避免高速流入的壳程流体对换热管产生冲击损伤。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挡板具有与主壳体的管件相对的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两侧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开孔分布于该第二区域。
[0024]壳程流体流入后被第一区域阻挡,流速减小后,再流向第二区域,并通过第一开孔流向换热管的外周,可避免高速流入的壳程流体直接冲击换热管,保护换热管。
[0025]进一步的,与第二花板相邻的第二折流板的末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上连接有第二缓冲挡板,该第二缓冲挡板位于所述管束外周和主壳体另一端的管件之间,其具有多个供流体通过的第二开孔。
[0026]存在壳程流体的流入和流出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设备,包括:主壳体,两端开放、侧壁具有至少两个管件;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分别密封固定于主壳体的两端,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管件;换热组件,包括第一花盘和第二花盘,位于第一花盘和第二花盘之间的至少一折流板,管束,及支撑杆,所述管束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花盘和第二花盘密封固定,其中间部分穿过折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至少包括支撑连接在第一花盘和与之相邻的折流板一端面之间的第一支撑杆,及支撑连接在所述折流板另一端面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将所述第一花盘和与之相邻的折流板间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不相等,所述折流板至少包括支撑连接于第一支撑杆末端的第一折流板,及支撑连接于第二支撑杆末端的第二折流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小于第二支撑杆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至少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花盘和与之相邻的折流板之间的第一段,及位于所述第二花盘和与之相邻的折流板之间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至少之一段内的管束倾斜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竹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氟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