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加工弧形轮廓及倒角的球头立铣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383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加工弧形轮廓及倒角的球头立铣刀,其具备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柄部,以及设置在柄部末端具有球头部的切削部,切削部的外周形成有从其末端朝向上螺旋延伸的两个排屑槽:排屑槽的前刀面与球头部的末端球状面的交叉棱线处设置有球头刃;两个排屑槽之间形成切削部的外周刃,外周刃上从其末端向上依次设有轮廓刃和倒角刃,排屑槽的螺旋角的角度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加工弧形轮廓及倒角的球头立铣刀


[0001]本技术涉及铣刀
,特别涉及一种可加工弧形轮廓及倒角的球头立铣刀


技术介绍

[0002]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

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

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

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

台阶

凹槽

弧形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

[0003]传统的球头立铣刀仅能进行
3D
面切削,功能较为单一,无法使用一种刀具完成弧形轮廓以及倒角加工,在使用中不得不频繁更换刀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增加了刀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加工弧形轮廓及倒角的球头立铣刀,其在具有球面铣功能的前提下,能够同时加工弧形轮廓和倒角,效率高

能够节约成本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加工弧形轮廓及倒角的球头立铣刀,其具备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柄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柄部末端具有球头部的切削部,其中,所述切削部的外周形成有从其末端朝向上螺旋延伸的两个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的前刀面与所述球头部的末端球状面的交叉棱线处设置有球头刃;两个排屑槽之间形成所述切削部的外周刃,所述外周刃上从其末端向上依次设有轮廓刃和倒角刃,所述排屑槽的螺旋角的角度为
36
°

40
°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屑槽的刀槽前角的角度为1°
至3°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末端球状面的沿旋转方向的后方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所述第一后刀面的第一后角的角度为
15
°

17
°
,所述第二后刀面的第二后角的角度为
27
°

33
°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廓刃为内凹的弧形刃,所述轮廓刃的轮廓刃第一后角的角度为
12
°

14
°
,所述轮廓刃的轮廓刃第二后角的角度为
25
°

31
°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倒角刃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
30
°

65
°
,所述倒角刃的倒角刃第一后角的角度为9°

11
°
所述倒角刃的倒角刃第二后角的角度为
25
°

31
°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球头刃与所述外周刃之间具有平滑过度的过度切削刃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削部的芯厚是所述柄部直径的
0.5

0.6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球头立铣刀的球头刃与外周刃上设置轮廓刃和倒角刃相互结合,使球头立铣刀在满足
3D
面加工的同时兼具加工弧形轮廓以及倒角的功
能,实现一刀多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同时采用两个排屑槽的螺旋结构使所有切削刃在加工负荷下都具有优良的切削性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
E

E
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球头刃端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球头刃后角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轮廓刃后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倒角刃后角结构示意图

[0020]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0021]1、
柄部;
2、
切削部;
21、
球头部;
211、
末端球状面;
[0022]212、
球头刃;
213、
第一后刀面;
214、
第二后刀面;
22、
外周刃;
221、
轮廓刃;
222、
倒角刃;
23、
过度切削刃;
3、
排屑槽;
31、
前刀面;
A、
刀槽前角;
B1、
第一后角;
B2、
第二后角;
C1、
轮廓刃第一后角;
C2、
轮廓刃第二后角;
D1、
倒角刃第一后角;
D2、
倒角刃第二后角;
α

螺旋角;
β

夹角;
0、
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4]参阅图1至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加工弧形轮廓及倒角的球头立铣刀,其具备以旋转轴线0为中心旋转的柄部1,以及设置在柄部1末端具有球头部
21
的切削部2,其中,旋转轴线0即为刀具的中心轴线

切削部2的外周形成有从其末端朝向上螺旋延伸的两个排屑槽3:排屑槽3的前刀面
31
与球头部
21
的末端球状面
211
的交叉棱线处设置有球头刃
212
;两个排屑槽3之间形成切削部2的外周刃
22
,同时球头刃
212
与外周刃
22
之间具有平滑过度的过度切削刃
23
,以避免刀具发生断刃和崩刃

[0025]进一步的,外周刃
22
上从其末端向上依次设有轮廓刃
221
和倒角刃
222
,排屑槽3的螺旋角
α
的角度为
36
°

40
°
,同时排屑槽3的刀槽前角
A
的角度为1°
至3°

具体的,作为优选,
α

38
°
,刀槽前角
A
的角度为2°

球头刃
212
进行切削加工,并且通过末端球状面
211
与切削工件表面摩擦切削面,能够得到表面粗糙度小且具有光泽的加工面;通过设置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可加工弧形轮廓及倒角的球头立铣刀,其具备以旋转轴线
(0)
为中心旋转的柄部
(1)
,以及设置在所述柄部
(1)
末端具有球头部
(21)
的切削部
(2)
,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
(2)
的外周形成有从其末端朝向上螺旋延伸的两个排屑槽
(3)
;所述排屑槽
(3)
的前刀面
(31)
与所述球头部
(21)
的末端球状面
(211)
的交叉棱线处设置有球头刃
(212)
;两个排屑槽
(3)
之间形成所述切削部
(2)
的外周刃
(22)
,所述外周刃
(22)
上从其末端向上依次设有轮廓刃
(221)
和倒角刃
(222)
,所述排屑槽
(3)
的螺旋角
(
α
)
的角度为
36
°

40
°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加工弧形轮廓及倒角的球头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
(3)
的刀槽前角
(A)
的角度为1°
至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加工弧形轮廓及倒角的球头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球状面
(211)
的沿旋转方向的后方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后刀面
(213)
和第二后刀面
(214)
,所述第一后刀面
(213)
的第一后角
(B1)
的角度为
15
°

17
°
,所述第二后刀面
(214)
的第二后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鹏
申请(专利权)人:金洲精工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