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3420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包括下壳和上盖,下壳具有收容空间,上盖用于盖设下壳;供取电模块,安装于收容空间,包括输入接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充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车载充电器是用于供移动设备在车上进行连接车辆以进行充电的装置,例如给用户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进行充电

车载充电器在使用时,输入端插接于车辆的接口上,输出端连接移动设备,用户通过拉动线束的方式,调节线束的长短,以调节输出端位置,便于输出端靠近移动设备以便于充电

[0003]现有的车载充电器中,线束被拉出来后不能随意收放,从而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包括下壳和上盖,所述下壳具有收容空间,所述上盖用于盖设所述下壳;供取电模块,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包括输入接头

电路结构和线束结构,所述输入接头用于和车体电性导通,所述电路结构电连接于所述输入接头和所述线束结构之间,所述线束结构用于和需电设备电导通;收放线模块,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放所述线束结构;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车载充电器
(100)
,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
(10)
,包括下壳
(11)
和上盖
(12)
,所述下壳
(11)
具有收容空间
(13)
,所述上盖
(12)
用于盖设所述下壳
(11)
;供取电模块,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
(13)
,包括输入接头
(21)、
电路结构
(22)
和线束结构
(23)
,所述输入接头
(21)
用于和车体电性导通,所述电路结构
(22)
电连接于所述输入接头
(21)
和所述线束结构
(23)
之间,所述线束结构
(23)
用于和需电设备电导通;收放线模块
(30)
,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
(13)
,用于收放所述线束结构
(23)
;伸缩自锁模块,包括锁止结构
(42)
以及至少一个转动件
(41)
,各所述转动件
(41)
相对所述收放线模块
(30)
转动连接,所述锁止结构
(42)
设于所述上盖
(12)
的内壁,用于在外力拉动所述线束结构
(23)
相对所述下壳
(11)
伸出预设长度后,对所述转动件
(41)
进行锁止;或在外力拉动所述线束结构
(23)
时,对所述转动件
(41)
进行解锁,以使所述线束结构
(23)
绕设回所述收放线模块
(3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
(100)
,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
(42)
包括第一阻挡壁
(421)、
第二阻挡壁
(422)、
第三阻挡壁
(423)
以及锁止块
(424)
,所述第一阻挡壁
(421)
和所述第二阻挡壁
(422)
之间限定出第一滑槽
(425)
,所述第三阻挡壁
(423)
和所述第二阻挡壁
(422)
之间限定出第二滑槽
(426)
,所述第二滑槽
(426)
环绕于所述第一滑槽
(425)
外,并和所述第一滑槽
(425)
相连通,所述锁止块
(424)
位于所述第一滑槽
(425)
和所述第二滑槽
(426)
之间;当外力拉动所述线束结构
(23)
运动时,所述转动件
(41)
能够在所述第一滑槽
(425)
内滑动,并在越过所述锁止块
(424)
时被所述锁止块
(424)
锁止;或能够脱离所述锁止块
(424)
,以在所述第一滑槽
(425)
内沿相反的方向滑动以恢复原位;或在越过所述锁止块
(424)
后转变为在所述第二滑槽
(426)
内继续滑动,以调节所述线束结构
(23)
相对所述下壳
(11)
的拉出长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
(100)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
(425)
和所述第二滑槽
(426)
由所述上盖
(12)
的内壁开设形成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锥聂怀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枣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