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甲基二硅氮烷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291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六甲基二硅氮烷合成装置,包括填料塔、二级降膜吸收器、一级降膜吸收器、吸收循环泵、缓冲器、循环泵、管式反应器、出料泵、三甲基氯硅烷输送管,所述填料塔上部设有六甲基二硅氮烷进料口,下部设有第三氨气入口,底部设有第三氨液出口,所述二级降膜吸收器上部设有第二氨液入口、第二氨气入口、循环水出口二,下部设有第二氨气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产品作为溶剂替代惰性有机溶剂,改善了反应条件,提高了收率,减少精馏操作及设备投资;溶剂经二级降膜吸收器和一级降膜吸收器吸收氨后使反应由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六甲基二硅氮烷合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
,特别涉及一种六甲基二硅氮烷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六甲基二硅氮烷 (简称HMDZ)六甲基二硅氮烷是应用面较广的有机硅烷这一,它作为基团保护剂应用于制药行业和有机合成反应中;HMDZ可以用作光致刻蚀剂的粘结助剂来改善光刻效果和显影效果,可以用作橡胶补强剂表面添加助剂来提高橡胶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可以用作改性剂对二氧化钛进行改性来改善在有机溶剂中润湿性等。
[0003]国外生产工艺主要有2种,一种以三甲基硅烷为原料,经P t、P d 催化剂在 160℃与NH3进行气态反应制得,该方法收率可达95.18%,但设备要求高;另一种方法以三甲基氯硅烷为原料,在惰性溶剂中与NH3气反应,再经离心分离、精馏除去惰性溶剂制得。第二种方法为国内工业化生产所采用,该法易于操作,但均为间歇生产,间歇工艺存在生产效率低、空间占用大、人力时间投入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甲基二硅氮烷合成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填料塔、二级降膜吸收器、一级降膜吸收器、吸收循环泵、缓冲器、循环泵、管式反应器、出料泵、三甲基氯硅烷输送管,所述填料塔上部设有六甲基二硅氮烷进料口,下部设有第三氨气入口,底部设有第三氨液出口,所述二级降膜吸收器上部设有第二氨液入口、第二氨气入口,下部设有第二氨气出口,底部设有第二氨液出口,所述一级降膜吸收器的顶部设有氨液循环入口,上部设有第一氨液入口、第一氨气入口,下部设有第一氨气出口,第一氨液出口,底部设有氨液循环出口,所述缓冲器顶部设有缓冲入口一、缓冲入口二,底部设有缓冲出口,所述管式反应器底部设有反应液入口,顶部设有反应液出口,所述第三氨气入口与所述第二氨气出口连接,所述第三氨液出口与所述第二氨液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氨气入口与所述第一氨气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氨液出口与所述第一氨液入口连接,所述氨液循环入口和所述循环泵入口与所述吸收循环泵出口连接,所述氨液循环出口与所述吸收循环泵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氨液出口与所述缓冲入口一连接,所述三甲基氯硅烷输送管、缓冲出口与所述循环泵入口连接,所述循环泵出口与所述反应液入口连接,所述反应液出口与所述缓冲入口二连接,所述缓冲出口与所述出料泵入口连接,所述出料泵连接有氨化液去固液分离装置。
[0006]优选地,所述一级降膜吸收器下部设有冷冻水入口一,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一。
[0007]优选地,所述二级降膜吸收器下部设有冷冻水入口二,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二。
[0008]优选地,所述管式反应器下部设有循环水入口,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三
[0009]优选地,所述缓冲其顶部设有回流入口,所述回流入口与所述出料泵出口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一级降膜吸收器内设有液位检测器一,所述液位检测器一与所述吸
收循环泵电信号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缓冲器内设有液位检测器二,所述液位检测器二与所述循环泵电信号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缓冲器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液位检测器二与所述搅拌机构电信号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由产品作为溶剂替代惰性有机溶剂,改善了反应条件,提高了收率,减少精馏操作及设备投资;溶剂经二级降膜吸收器和一级降膜吸收器吸收氨后使反应由气

液反应变为液

液反应,易实现强化传质并有利于管式反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可避免氯化铵对原料的包裹,影响反应的进行。整个装置可实现连续化、自动化操作,实现本质安全化。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0、填料塔;11、六甲基二硅氮烷进料口;12、第三氨气入口;13、第三氨液出口;20、二级降膜吸收器;21、第二氨液入口;22、循环水出口二;23、第二氨气入口;24、第二氨气出口;25、冷冻水入口二;26、第二氨液出口;30、一级降膜吸收器;31、第一氨液入口;32、循环水出口一;33、第一氨气入口;34、第一氨气出口;35、冷冻水入口一;36、氨液循环出口;37、氨液循环入口;38、第一氨液出口;4、吸收循环泵;50、缓冲器;51、缓冲入口一;52、缓冲入口二;53、回流入口;54、缓冲出口;6、循环泵;70、管式反应器;71、反应液入口;72、循环水入口;73、反应液出口;74、循环水出口三;8、出料泵;9、三甲基氯硅烷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8]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六甲基二硅氮烷合成装置,包括填料塔10、二级降膜吸收器20、一级降膜吸收器30、吸收循环泵4、缓冲器50、循环泵6、管式反应器70、出料泵8、三甲基氯硅烷输送管9,所述填料塔10上部设有六甲基二硅氮烷进料口11,下部设有第三氨气入口12,底部设有第三氨液出口13,所述二级降膜吸收器20上部设有第二氨液入口21、第二氨气入口23、循环水出口二22,下部设有第二氨气出口24,底部设有第二氨液出口26,所述一级降膜吸收器30的顶部设有氨液循环入口37,上部设有第一氨液入口31、第一氨气入口33、循环水出口一32,下部设有第一氨气出口34,底部设有氨液循环出口36,所述缓冲器50顶部设有缓冲入口一51、缓冲入口二52,底部设有缓冲出口54,所述管式反应器70底部设有反应液入口71,下部设有循环水入口72,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三74,顶部设有反应液出口73,所述第三氨气入口12与所述第二氨气出口24连接,所述第三氨液出口13与所述第二氨液入口21连接,所述第二氨气入口23与所述第一氨气出口34连接,所述第二氨液出口26与所述第一氨液入口31连接,所述氨液循环入口37与所述吸收循环泵4出口连接,所述氨液循环出口36与所述吸收循环泵4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氨液出口38与所述缓冲入口一
51连接,所述三甲基氯硅烷输送管9、缓冲出口54与所述循环泵6入口连接,所述循环泵6出口与所述反应液入口71连接,所述反应液出口73与所述缓冲入口二52连接,所述缓冲出口54与所述出料泵8入口连接,所述出料泵8连接有氨化液去固液分离装置。
[0019]所述一级降膜吸收器30下部设有冷冻水入口一35。
[0020]所述二级降膜吸收器20下部设有冷冻水入口二25。
[0021]所述缓冲其顶部设有回流入口53,所述回流入口53与所述出料泵8出口连接。
[0022]所述一级降膜吸收器30内设有液位检测器一,所述液位检测器一与所述吸收循环泵4电信号连接。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甲基二硅氮烷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填料塔(10)、二级降膜吸收器(20)、一级降膜吸收器(30)、吸收循环泵(4)、缓冲器(50)、循环泵(6)、管式反应器(70)、出料泵(8)、三甲基氯硅烷输送管(9),所述填料塔(10)上部设有六甲基二硅氮烷进料口(11),下部设有第三氨气入口(12),底部设有第三氨液出口(13),所述二级降膜吸收器(20)上部设有第二氨液入口(21)、第二氨气入口(23),下部设有第二氨气出口(24),底部设有第二氨液出口(26),所述一级降膜吸收器(30)的顶部设有氨液循环入口(37),上部设有第一氨液入口(31)、第一氨气入口(33),下部设有第一氨气出口(34),第一氨液出口(38),底部设有氨液循环出口(36),所述缓冲器(50)顶部设有缓冲入口一(51)、缓冲入口二(52),底部设有缓冲出口(54),所述管式反应器(70)底部设有反应液入口(71),顶部设有反应液出口(73),所述第三氨气入口(12)与所述第二氨气出口(24)连接,所述第三氨液出口(13)与所述第二氨液入口(21)连接,所述第二氨气入口(23)与所述第一氨气出口(34)连接,所述第二氨液出口(26)与所述第一氨液入口(31)连接,所述氨液循环入口(37)和所述循环泵(6)入口与所述吸收循环泵(4)出口连接,所述氨液循环出口(36)与所述吸收循环泵(4)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氨液出口(38)与所述缓冲入口一(51)连接,所述三甲基氯硅烷输送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华倪柏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众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