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725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管路,包括原料罐、管路泵、计量罐、若干球阀、止回阀和存储罐;原料罐的出料管路经第一球阀和第一止回阀后分为装料管路和出料管路;出料管路再经第二止回阀和第二球阀后分作三个子出料管路分别与第一存储罐、第二存储罐或第三存储罐相连接;装料管路再经管路泵后分作计量罐装料管路和存储罐装料管路;计量罐装料管路经第三球阀后与计量罐相连接;存储罐装料管路经第四球阀后分作三个子装料管路分别与第一存储罐、第二存储罐或第三存储罐的上端相连接。该多功能管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使用方便、外观美观、安全性好,可通过阀门间的转换实现多种功能,极大节约了工作场地。(*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各类液体、气体、粉剂输送 等的多功能管路
技术介绍
在许多工矿企业内设置有许多的气体或液体管路,并在管路上设置有各种阀门。 考虑到生产的安全性,现有的管路一般为单纯的一条管路只具备一个输送功能,这样的设 置虽然保证了输送的可靠性,可也极大浪费了有限的空间场地和造成安装成本过高。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管路,该多功能 管路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使用方便、外观美观、安全性好等优点,尤为重要的 是,可很方便地通过阀门间的转换实现多种功能,极大节约了工作场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管路,其 特征在于包括原料罐、第一球阀、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第二球阀、管路泵、第三球阀、 第四球阀、第五球阀、第六球阀、第七球阀、第一存储罐、第二存储罐、第三存储罐、第八球 阀、第九球阀、第十球阀和计量罐;所述原料罐的出料管路经第一球阀和第一止回阀后分为 装料管路和出料管路;所述出料管路再经第二止回阀和第二球阀后分作三个子出料管路, 三个子出料管路分别经第五球阀、第六球阀或第七球阀后与第一存储罐、第二存储罐或第 三存储罐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装料管路再经管路泵后分作计量罐装料管路和存储罐装料管 路;所述计量罐装料管路经第三球阀后与计量罐相连接;所述存储罐装料管路经第四球阀 后分作三个子装料管路,三个子装料管路分别经第八球阀、第九球阀或第十球阀后与第一 存储罐、第二存储罐或第三存储罐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存储罐具体数量可根据使用要求进 行调整。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多功能管路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使用 方便、外观美观、安全性好等优点,尤为重要的是,可很方便地通过阀门间的转换实现多种 功能,极大节约了工作场地。附图及其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多功能管路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1、原料罐;2、第一球阀;3、第一止回阀;4、第二止回阀;5、第二球阀;6、管路 泵;7、第三球阀;8、第四球阀;9、第五球阀;10、第六球阀;11、第七球阀;12、第一存储罐; 13、第二存储罐;14、第三存储罐;15、第八球阀;16、第九球阀;17、第十球阀;18、计量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如图所示,该多功能管路主要包括原料罐1、第一球阀2、第一止回阀3、第二止回 阀4、第二球阀5、管路泵6、第三球阀7、第四球阀8、第五球阀9、第六球阀10、第七球阀11、 第一存储罐12、第二存储罐13、第三存储罐14、第八球阀15、第九球阀16、第十球阀17和计 量罐18 ;所述原料罐1的出料管路经第一球阀2和第一止回阀3后分为装料管路和出料管 路;所述出料管路再经第二止回阀4和第二球阀5后分作三个子出料管路,三个子出料管路 分别经第五球阀9、第六球阀10或第七球阀11后与第一存储罐12、第二存储罐13或第三 存储罐14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装料管路再经管路泵6后分作计量罐装料管路和存储罐装料 管路;所述计量罐装料管路经第三球阀7后与计量罐18相连接;所述存储罐装料管路经第 四球阀8后分作三个子装料管路,三个子装料管路分别经第八球阀15、第九球阀16或第十 球阀17后与第一存储罐12、第二存储罐13或第三存储罐14的上端相连接。下面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多功能管路的各个工作过程中的状态进行举例描 述1、在原始常态下,所有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开关处于关的位置。2、原料罐1抽液体装入第一存储罐12独立装料的过程先将第一球阀2、第四球 阀8、第八球阀15拨至开的位置,其余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运行管路泵6即实现第一存储 罐12的独立装料过程。其它存储罐的装料原理相同。3、直接从原料罐1装入计量罐18的过程第一球阀2、第三球阀7拨至开的位置, 其余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运行管路泵6即实现计量罐18的独立装料过程。4、独立从第一存储罐12装入计量罐18的过程先将球阀第二球阀5、第三球阀7、 第五球阀9拨至开的位置,其余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运行管路泵6即实现计量罐18的独 立装料过程。其它罐的装料原理相同。5、清洗或均勻液质时,仅独个存储罐独立液体循环的过程例如当第一存储罐12 液体自身循环时,先将第二球阀5、第四球阀8、第五球阀9、第八球阀15拨至开的位置,其余 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运行管路泵6即第一存储罐12的独立循环过程。其它罐的液体循环 原理相同。6、从第一存储罐12液体装入第二存储罐13的过程先将第二球阀5、第四球阀8、 第五球阀9、第九球阀16拨至开的位置,其余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运行管路泵即实现计量 罐18的储罐间交换液过程。其它储罐间交换液体过程原理相同。另外,本技术中存储罐的具体数量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调整。本技术所提供的多功能管路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使用方便、外观 美观、安全性好等优点,尤为重要的是,可很方便地通过阀门间的转换实现多种功能,极大 节约了工作场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所 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受本专利 的保护。权利要求一种多功能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罐(1)、第一球阀(2)、第一止回阀(3)、第二止回阀(4)、第二球阀(5)、管路泵(6)、第三球阀(7)、第四球阀(8)、第五球阀(9)、第六球阀(10)、第七球阀(11)、第一存储罐(12)、第二存储罐(13)、第三存储罐(14)、第八球阀(15)、第九球阀(16)、第十球阀(17)和计量罐(18);所述原料罐(1)的出料管路经第一球阀(2)和第一止回阀(3)后分为装料管路和出料管路;所述出料管路再经第二止回阀(4)和第二球阀(5)后分作三个子出料管路,三个子出料管路分别经第五球阀(9)、第六球阀(10)或第七球阀(11)后与第一存储罐(12)、第二存储罐(13)或第三存储罐(14)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装料管路再经管路泵(6)后分作计量罐装料管路和存储罐装料管路;所述计量罐装料管路经第三球阀(7)后与计量罐(18)相连接;所述存储罐装料管路经第四球阀(8)后分作三个子装料管路,三个子装料管路分别经第八球阀(15)、第九球阀(16)或第十球阀(17)后与第一存储罐(12)、第二存储罐(13)或第三存储罐(14)的上端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管路,包括原料罐、管路泵、计量罐、若干球阀、止回阀和存储罐;原料罐的出料管路经第一球阀和第一止回阀后分为装料管路和出料管路;出料管路再经第二止回阀和第二球阀后分作三个子出料管路分别与第一存储罐、第二存储罐或第三存储罐相连接;装料管路再经管路泵后分作计量罐装料管路和存储罐装料管路;计量罐装料管路经第三球阀后与计量罐相连接;存储罐装料管路经第四球阀后分作三个子装料管路分别与第一存储罐、第二存储罐或第三存储罐的上端相连接。该多功能管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使用方便、外观美观、安全性好,可通过阀门间的转换实现多种功能,极大节约了工作场地。文档编号F17D1/00GK201621467SQ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罐(1)、第一球阀(2)、第一止回阀(3)、第二止回阀(4)、第二球阀(5)、管路泵(6)、第三球阀(7)、第四球阀(8)、第五球阀(9)、第六球阀(10)、第七球阀(11)、第一存储罐(12)、第二存储罐(13)、第三存储罐(14)、第八球阀(15)、第九球阀(16)、第十球阀(17)和计量罐(18);所述原料罐(1)的出料管路经第一球阀(2)和第一止回阀(3)后分为装料管路和出料管路;所述出料管路再经第二止回阀(4)和第二球阀(5)后分作三个子出料管路,三个子出料管路分别经第五球阀(9)、第六球阀(10)或第七球阀(11)后与第一存储罐(12)、第二存储罐(13)或第三存储罐(14)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装料管路再经管路泵(6)后分作计量罐装料管路和存储罐装料管路;所述计量罐装料管路经第三球阀(7)后与计量罐(18)相连接;所述存储罐装料管路经第四球阀(8)后分作三个子装料管路,三个子装料管路分别经第八球阀(15)、第九球阀(16)或第十球阀(17)后与第一存储罐(12)、第二存储罐(13)或第三存储罐(14)的上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路加四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