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岸基高桩码头的临时施工通道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924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岸基高桩码头的临时施工通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岸基高桩码头的临时施工通道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码头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岸基高桩码头的临时施工通道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桩码头结构是港口水工建筑物的主要型式之一,应用十分普遍,具有构件类型多

水上施工量大

工期长等特点,特别适合采用装配式结构

预制装配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不仅仅在桥梁施工领域逐渐开始应用,在码头的建造中预制装配化也逐渐开始取代现浇施工方法

桥梁多为沿纵桥向施工,采用架桥机沿纵桥向逐跨施工则可以很好地解决预制构件的架设问题

但是码头不同于桥梁,平面预制构件较多,并且可供架桥机站位的空间小甚至没有

在完成桩帽的施工后,需要进行横梁和纵梁的吊装,然后进行面板的安装,并醉酒完成节点的浇筑

[0003]中国专利文献
CN 115233533 A
记载了一种高桩码头钢栈桥水陆衔接结构及施工方法,但是该结构无法根据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施工通道为一次施工,无法保证桥面板的安装,使用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岸基高桩码头的临时施工通道的施工方法,解决了施工空间相对小,不同的面板吊装转位麻烦,需要对吊装设备长时间占据,施工窗口期受限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岸基高桩码头的临时施工通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根据现场的条件和预制件的存放位置,选择合适的施工起始点;
S2、
在施工起点的相关区域对临时施工通道的安装面积和位置进行合理布置转位单元;
S3、
观察安装区域内的桩帽

桩柱

预应力装配横梁和预应力装配纵梁的安装情况;
S4、
通过吊绳挂载吊耳上然后将承重框架吊装至设计位置并落位;
S5、
调整承重框架下部的旋转盘和升降千斤顶,保证承重框架上部处于水平状态;
S6、
相邻的两个承重框架之间通过对准管限位,并微调两个承重框架之间的接缝;
S7、
在承重框架的顶部安装钢板同时充分固定;
S8、
在不同的钢板上分别对预应力装配横梁和预应力装配纵梁进行暂存;
S9、
沿着施工的方向调整不同的承重框架的位置,直至施工完成;
S10、
当施工至设计终点时,依次将不同的承重框架拆卸并移出临时施工通道

[0006]优选的方案中,
S2
中为了施工的便利,选择第一平台

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形成临时施工通道

[0007]优选的方案中,承重框架上对称设有缺口,吊耳固设在承重框架内,吊耳的最高点低于钢板的顶端面

[0008]优选的方案中,
S5
中,调整承重框架下部的旋转盘和升降千斤顶,升降千斤顶通过升降支腿和承重框架连接,升降支腿顶部设有底座,支撑盘固设在承重框架底部,通过调整旋转盘和升降千斤顶,补偿基础的高度差;
S6
中,相邻的两个承重框架之间通过对准管限位优选的方案中,旋转盘套设在支撑盘上,旋转盘和支撑盘螺纹连接,旋转盘外部设置有转杆

[0009]优选的方案中,
S8
中利用运梁小车在不同的钢板之间进行预制面板

预应力装配横梁和预应力装配纵梁的位置转换

[0010]优选的方案中,初始时在靠近岸基的一侧安装第一平台,在第一平台远离岸基的一侧安装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然后利用龙门吊进行吊装施工,根据施工的需要调整第一平台

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的位置

[0011]优选的方案中,包括以下步骤:
S11、
在第一平台一侧的第一安装位上安装预应力装配横梁和预应力装配纵梁,然后在预应力装配横梁和预应力装配纵梁上落位预制面板;
S12、
将第一平台拆卸后移至第三平台的一侧,并固定充分,然后在第一平台的原始位置第二安装位上依次完成预应力装配横梁和预应力装配纵梁的安装,并落位预制面板;
S13、
将第二平台拆卸后移至预制面板的一侧,并固定充分,然后在第二平台的原始位置第三安装位上依次完成预应力装配横梁和预应力装配纵梁的安装,并落位预制面板;
S14、
将第三平台拆卸后移至第一平台的一侧,并固定充分,然后在第三平台的原始位置第四安装位上依次完成预应力装配横梁和预应力装配纵梁的安装,并落位预制面板;循环
S11~S14
直至完成所有施工

[0012]优选的方案中,在已安装的两排预制面板的大致中间位置预留空出,在两侧预存预应力装配横梁和预应力装配纵梁

[0013]优选的方案中,在落位预制面板后,在节点位置完成浇筑施工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平台

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可以保证面板

预应力装配横梁和预应力装配纵梁进行暂存,保证了施工时的取材方便,利用运梁小车将不同的预制件进行转位,从而便于后续的快速吊装落位,承重框架整体制作方便,设置的升降千斤顶和旋转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顶部钢板的水平状态,从而适应安装到不同桩帽上的高度差,本专利技术操作便捷,能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状态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临时施工通道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临时施工通道俯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状态二;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临时施工通道施工工序一;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临时施工通道施工工序二;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临时施工通道施工工序三;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临时施工通道施工工序四;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临时施工通道施工工序五;图
10
是本专利技术沿纵向的多个临时通道同步施工的示意图

[0016]图中:岸基1;预制面板2;第一平台3;第二平台4;第三平台5;转位单元6;龙门吊7;桩帽8;桩柱9;临时施工通道
10
;钢板
1001
;承重框架
1002
;吊耳
1003
;升降支腿
1004
;升降千斤顶
1005
;对准管
1006
;支撑盘
1007
;旋转盘
1008
;转杆
1009
;底座
1010
;缺口
1011
;预应力装配横梁
11
;预应力装配纵梁
12
;第一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岸基高桩码头的临时施工通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
根据现场的条件和预制件的存放位置,选择合适的施工起始点;
S2、
在施工起点的相关区域对临时施工通道(
10
)的安装面积和位置进行合理布置转位单元(6);
S3、
观察安装区域内的桩帽(8)

桩柱(9)

预应力装配横梁(
11
)和预应力装配纵梁(
12
)的安装情况;
S4、
通过吊绳挂载吊耳(
1003
)上然后将承重框架(
1002
)吊装至设计位置并落位;
S5、
保证承重框架(
1002
)上部处于水平状态;
S6、
微调两个承重框架(
1002
)之间的接缝;
S7、
在承重框架(
1002
)的顶部安装钢板(
1001
)同时充分固定;
S8、
在不同的钢板(
1001
)上分别对预应力装配横梁(
11
)和预应力装配纵梁(
12
)进行暂存;
S9、
沿着施工的方向调整不同的承重框架(
1002
)的位置,直至施工完成;
S10、
当施工至设计终点时,依次将不同的承重框架(
1002
)拆卸并移出临时施工通道(
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岸基高桩码头的临时施工通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
S2
中为了施工的便利,选择第一平台(3)

第二平台(4)和第三平台(5)形成临时施工通道(
1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岸基高桩码头的临时施工通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承重框架(
1002
)上对称设有缺口(
1011
),吊耳(
1003
)固设在承重框架(
1002
)内,吊耳(
1003
)的最高点低于钢板(
1001
)的顶端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岸基高桩码头的临时施工通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
S5
中,调整承重框架(
1002
)下部的旋转盘(
1008
)和升降千斤顶(
1005
),升降千斤顶(
1005
)通过升降支腿(
1004
)和承重框架(
1002
)连接,升降支腿(
1004
)顶部设有底座(
1010
),支撑盘(
1007
)固设在承重框架(
1002
)底部,通过调整旋转盘(
1008
)和升降千斤顶(
1005
),补偿基础的高度差;
S6
中,相邻的两个承重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飞冯先导文定旭郭强薛志武吴睿余汉锦唐黎明李立威胡琦周霞余龙飞曹煜屈建明刘益平胥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