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喹酮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8762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药与化工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吡喹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吡喹酮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与化工
,具体的,涉及一种吡喹酮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吡喹酮为异喹啉吡嗪衍生物,是一种抗虫谱广

疗效高

耐受性良好的抗蠕虫新药,其对肺吸虫

血吸虫

华支睾吸虫

包虫

囊虫孟氏裂头蚴等都有杀灭作用,而且毒副作用小

不易产生抗药性,现已为治疗多种寄生虫病的首选药物

[0003]目前,吡喹酮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先采用氯代乙醛缩二甲醇与氨气水溶液进行氨解反应生成氨基乙醛缩二甲醇,再采用
β

苯乙胺与氯乙酰氯在氯代烃的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第一中间体,将第一中间体与得到的氨基乙醛缩二甲醇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第二中间体,将第二中间体在硫酸的催化下环合得到第三中间体,将第三中间体与环己基甲酰氯反应,得到吡喹酮

但上述生产工艺操作复杂

成本高,且制备的吡喹酮的收率和纯度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吡喹酮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吡喹酮的生产工艺操作复杂

成本高,且收率低

纯度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吡喹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β<br/>‑
苯乙胺与氯乙酰氯于碱性物质存在下,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一次缩合反应,得到第一中间体;
S2、
将所述第一中间体与氯代乙醛缩二甲醇进行二次缩合反应,得到第二中间体;
S3、
将所述第二中间体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环合,得到第三中间体;
S4、
将所述第三中间体与环己基甲酰氯于碱性物质存在下,进行取代反应,得到吡喹酮

[000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
S1
中碱性物质包括碳酸氢钠

碳酸钾

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
β

苯乙胺

氯乙酰氯与碱性物质的摩尔比为
1:1~1.1:1.1~1.3
;所述一次缩合反应的温度为

5~0℃、
时间为
2~4h。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
S1
中有机溶剂包括二氯甲烷和
/
或乙二醇二甲醚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
S1
中有机溶剂包括体积比为
4~5.5:0.5~2
的二氯甲烷和乙二醇二甲醚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
β

苯乙胺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
1g:6mL。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
β

苯乙胺与氯代乙醛缩二甲醇的摩尔比为
1:1.6~1.8。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次缩合反应的温度为
30~50℃、
时间为
1~2h。
S1、

β

苯乙胺(
1mol、121g


碳酸钾(
1.1mol、151.8g
)加入到
726mL
二氯甲烷中,开启搅拌,同时降温至

5℃
,开始滴加氯乙酰氯(
1mol、113g
),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
4h
,升至室温,加入
200mL
水,继续搅拌
10min
,分液取下层有机相,得到第一中间体;
S2、
将得到的第一中间体与氯代乙醛缩二甲醇(
1.6mol、200g
)混合,开启搅拌,升温至
30℃
反应
2h
后,降温至
20℃
,加入
200mL
体积比为
1:4
的二氯甲烷

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
20min
,分液取下层有机相,得到第二中间体;
S3、
在得到的第二中间体中滴加控温在
10℃
以下的硫酸(
1.2mol、117.6g
),滴加完毕后,在
20℃
下保温反应
2h
,加入碳酸氢钠调节反应液的
pH

10
,得到第三中间体;
S4、
将得到的第三中间体与碳酸钾(
0.6mol、82.8g
)混合,开启搅拌,降温至
10℃
,开始滴加环己基甲酰氯(
1.1mol、161.7g
),滴加完毕后,升温至
20℃
反应
4h
后,加入
200mL
体积比为
1:4
的二氯甲烷

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
15min
,分液取下层有机相,浓缩,得到吡喹酮粗品,将吡喹酮粗品使用体积分数为
95%
的乙醇重结晶,过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即为吡喹酮

[0022]实施例
3S1、

β

苯乙胺(
1mol、121g


碳酸钠(
1.3mol、137.8g
)加入到
726mL
二氯甲烷中,开启搅拌,同时降温至

3℃
,开始滴加氯乙酰氯(
1.1mol、124.3g
),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
2h
,升至室温,加入
200mL
水,继续搅拌
10min
,分液取下层有机相,得到第一中间体;
S2、
将得到的第一中间体与氯代乙醛缩二甲醇(
1.8mol、225g
)混合,开启搅拌,升温至
50℃
反应
1h
后,降温至
20℃
,加入
200mL
体积比为
1:4
的二氯甲烷

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
20min
,分液取下层有机相,得到第二中间体;
S3、
在得到的第二中间体中滴加控温在
10℃
以下的硫酸(
1.5mol、147g
),滴加完毕后,在
30℃
下保温反应
1h
,加入碳酸氢钠调节反应液的
pH

10
,得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吡喹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β

苯乙胺与氯乙酰氯于碱性物质存在下,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一次缩合反应,得到第一中间体;
S2、
将所述第一中间体与氯代乙醛缩二甲醇进行二次缩合反应,得到第二中间体;
S3、
将所述第二中间体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环合,得到第三中间体;
S4、
将所述第三中间体与环己基甲酰氯于碱性物质存在下,进行取代反应,得到吡喹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喹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1
中碱性物质包括碳酸氢钠

碳酸钾

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
β

苯乙胺

氯乙酰氯与碱性物质的摩尔比为
1:1~1.1:1.1~1.3
;所述一次缩合反应的温度为

5~0℃、
时间为
2~4h。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喹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1
中有机溶剂包括二氯甲烷和
/
或乙二醇二甲醚;优选地,所述
S1
中有机溶剂包括体积比为
4~5.5:0.5~2
的二氯甲烷和乙二醇二甲醚;所述
β

苯乙胺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
1g:6mL。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亭赵非祥胡鹏谦梁义华杨伟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嘉一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