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091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

羟基
‑7‑
氮杂吲哚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5‑
羟基

氮杂吲哚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ABT

199(venetoclax)
,维奈托克
(Venetoclax)
,又名
(
维奈克拉,唯可来,
Venclexta

venetoclax

Venclyxto)
,是全球首款
BCL

2(B
淋巴细胞瘤
‑2基因
)
抑制剂,一种抗凋亡蛋白的选择性和一种口服生物可利用小

分子抑制剂

其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活性显著,而最初被
FDA
批准用于染色体
17p
缺失或复发
/
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0003]维奈托克
(Venetoclax)
在过表达
BCL
‑2的肿瘤细胞中具有细胞毒活性

维奈托克
(Venetoclax)
选择性抑制抗凋亡蛋白
BCL
‑2,该蛋白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LL)
细胞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
细胞中过表达
。BCL
‑2介导肿瘤细胞存活,并与化疗耐药性相关

维奈托克
(Venetoclax)
直接与
BCL
‑2蛋白结合,置换促凋亡蛋白并恢复凋亡过程

而维奈托克
(Venetoclax)
在工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体则正是5‑
羟基
‑7‑
氮杂吲哚

[0004]现有的5‑
羟基
‑7‑
氮杂吲哚的制备方法通常以5‑

‑7‑
氮杂吲哚为原料,经氨基保护,低温下成硼酸水解得羟基取代物的合成路线,但是该路线需要用到有机锂试剂,放大操作不安全,超低温反应对设备要求高,总收率较低

又或者以5‑

‑7‑
氮杂吲哚为原料,经甲醇钠甲氧基取代溴,再经去甲基化得到羟基产物,但是该路线甲醇钠的用量过大,后处理会产生很多废水,另外三溴化硼易于挥发,毒性大,后处理麻烦,不便于工业化放大操作

又或者以5‑

‑7‑
氮杂吲哚为原料,经
Miyaura
硼化反应制备对应的硼酸酯,再经双氧水氧化得到羟基产物,但是该反应需要使用有机钯催化剂,成本高,且反应会有大量双分子偶联产物,收率低

还有采用一系列保护基保护吲哚的氨基,再经由铜催化
Ullmann
型碳氧偶联,最终去保护得到5‑
羟基
‑7‑
氮杂吲哚,但是文献报道的保护基团如
Tips、Boc、
苄基存在诸多问题,如
Tips、Boc
不够稳定,难以耐受后续强烈的
Ullmann
型碳氧偶联反应,苄基虽然可以耐受,但是尝试了加氢还原脱苄

氧化脱苄法等诸多方式均难以脱除

故此,提出一种新的5‑
羟基
‑7‑
氮杂吲哚的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5‑
羟基
‑7‑
氮杂吲哚的制备方法,以价廉易得的5‑

‑7‑
氮杂吲哚为原料,经氨基保护

铜催化
Ullmann
型碳氧偶联引入酚羟基

再去保护得到最终产物

[0007]反应路线如下:
[0008][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5‑
羟基
‑7‑
氮杂吲哚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步骤1:向三口瓶内加入偶极非质子溶剂,再加入原料5‑

‑7‑
氮杂吲哚,加完降温至
0℃
以下,分批缓慢加入碱,投料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不要超过
0℃
,投料完毕保温
0℃
反应
30min
,然后自然升温至室温反应
30min
;再冰浴降温至
0℃
以下,缓慢滴加氯甲基醚类试剂,滴加完毕撤去冰浴,自然升温至室温反应6~
12h
;加水淬灭多余的碱后,用乙酸乙酯将产物从水相中萃取上来,饱和食盐水洗一次,有机相干燥旋干后,加
200

300
目硅胶柱层析得到中间体1;
[0012]步骤2:向三口瓶内加入溶剂,再加入中间体
1、
金属氢氧化物

铜催化剂

草酰二胺配体,加完后置换3次氮气,升温至
90

115℃
反应
12

48h
;加水稀释反应体系后,用乙酸乙酯将产物从水相中萃取上来,饱和食盐水洗一次,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将有机相旋干,用
200

300
目硅胶柱层析得到中间体2;
[0013]步骤3:向三口瓶内加入强质子酸,再加入中间体2,投料完毕升温至
90

105℃
反应2~
8h
,用
30
%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
PH
至中性,有大量固体析出,降至室温后过滤烘干得到粗品,粗品再用石油醚打浆得到纯品5‑
羟基
‑7‑
氮杂吲哚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偶极非质子溶剂为
N,N

二甲基甲酰胺

四氢呋喃
、N

甲基吡咯烷酮
、N,N

二乙基甲酰胺或2‑
甲基四氢呋喃,最优选为
N,N

二甲基甲酰胺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偶极非质子溶剂的体积与5‑

‑7‑
氮杂吲哚的质量之比为5~
15L:1kg
,最优选为
10L:1kg。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碱为叔丁醇钾

氢化钠或叔戊醇钠,最优选为氢化钠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碱与5‑

‑7‑
氮杂吲哚的摩尔比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5‑
羟基
‑7‑
氮杂吲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向三口瓶内加入偶极非质子溶剂,再加入原料5‑

‑7‑
氮杂吲哚,加完降温至
0℃
以下,分批缓慢加入碱,投料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不要超过
0℃
,投料完毕保温
0℃
反应
30min
,然后自然升温至室温反应
30min
;再冰浴降温至
0℃
以下,缓慢滴加氯甲基醚类试剂,滴加完毕撤去冰浴,自然升温至室温反应6~
12h
;加水淬灭多余的碱后,用乙酸乙酯将产物从水相中萃取上来,饱和食盐水洗一次,有机相干燥旋干后,加
200

300
目硅胶柱层析得到中间体1;步骤2:向三口瓶内加入溶剂,再加入中间体
1、
金属氢氧化物

铜催化剂

草酰二胺配体,加完后置换3次氮气,升温至
90

115℃
反应
12

48h
;加水稀释反应体系后,用乙酸乙酯将产物从水相中萃取上来,饱和食盐水洗一次,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将有机相旋干,用
200

300
目硅胶柱层析得到中间体2;步骤3:向三口瓶内加入强质子酸,再加入中间体2,投料完毕升温至
90

105℃
反应2~
8h
,用
30
%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
PH
至中性,有大量固体析出,降至室温后过滤烘干得到粗品,粗品再用石油醚打浆得到纯品5‑
羟基
‑7‑
氮杂吲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5‑
羟基
‑7‑
氮杂吲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偶极非质子溶剂为
N,N

二甲基甲酰胺

四氢呋喃
、N

甲基吡咯烷酮
、N,N

二乙基甲酰胺或2‑
甲基四氢呋喃;所述偶极非质子溶剂的体积与5‑

‑7‑
氮杂吲哚的质量之比为5~
15L:1kg。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5‑
羟基
‑7‑
氮杂吲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碱为叔丁醇钾

氢化钠或叔戊醇钠;所述碱与5‑

‑7‑
氮杂吲哚的摩尔比为
1.05

1.5: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5‑
羟基
‑7‑
氮杂吲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氯甲基醚类试剂为氯甲基甲基醚

氯甲基乙基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召黄德伟邹国栋彭学东
申请(专利权)人:舞阳威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