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伟专利>正文

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870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包括下侧面用于支撑在路面上的座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下雨天,公路路面下凹位置容易积水,在车辆行驶过路面下凹位置时,容易将污水溅起至行人身上或其他车辆上,所以对路面下凹位置的积水进行去除是很有必要的

[0003]专利号为
CN202021942411.X
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积水处理设备,使用该技术时,首先通过推拉把手将装置推动到需要的地方,然后通过第二电动推杆带动滑动安装块在升降台上上下移动,当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将吸头的底端伸入积水中,这时污水箱内部的水泵就会将积水抽取进来,最后再将污水箱内部的污水处理掉即可

虽然该设备能够对路面下凹位置内积水进行去除,但是该设备对积水进行去除时,会对公路造成阻挡,会阻挡车辆通行

假如在下雨过程中使用该设备对路面积水进行去除,在一次去除完成后,短时间内路面下凹位置又会出现积水,需要一直将该设备置于路面下凹位置不断去除积水,如果下雨时间较长,则会长时间阻挡车辆通行,所以该设备只适合在雨停过后对积水进行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去除积水过程中会阻挡车辆通行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包括下侧面用于支撑在路面上的座板

设于所述座板上侧面的挤压部

形成于所述座板上对应所述挤压部位置处并连通所述座板上下侧面的通孔以及设于所述通孔内且上端用于抵持所述挤压部

下端用于抵持路面下凹位置的抽水排水部,所述挤压部用于在受到车辆碾压时变形并挤压所述抽水排水部,所述挤压部还用于在脱离车辆时恢复形状,所述抽水排水部用于在受到所述挤压部的挤压时发生压缩变形,以将其容水腔内的水从排水口挤出,所述抽水排水部还用于在所述挤压部恢复形状时恢复形状,以将路面下凹位置内的积水经吸水口吸入其容水腔

[0007]进一步的,所述挤压部包括弧顶朝上的弧形弹性板,所述弧形弹性板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的一侧并铰接于所述座板的上侧面,所述弧形弹性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通孔的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并滑动支撑在所述座板的上侧面;所述抽水排水部的一端用于抵持所述弧形弹性板的内弧面

另一端用于抵持路面下凹位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座板的上侧面对应于所述弧形弹性板的所述另一端的位置处向下凹陷形成有沿垂直于所述弧形弹性板的轴心线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槽;所述挤压部还包括铰接于所述弧形弹性板的所述另一端并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滑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槽腔尺寸

[0010]进一步的,所述抽水排水部包括上端用于抵持所述挤压部且密闭的弹性容水筒

设于所述弹性容水筒下端的吸水管以及设于所述弹性容水筒下端的排水管,所述容水腔为所述弹性容水筒的内腔,所述吸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容水筒,所述吸水口位于所述吸水管的另一端,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容水筒,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所述吸水管上设有供水从所述吸水口进入所述弹性容水筒内的第一逆止阀,所述排水管上设有供所述弹性容水筒内的水从所述排水口排出的第二逆止阀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容水筒包括筒体

设于所述筒体上端并用于封闭所述筒体上端的上端板以及设于所述筒体下端并用于封闭所述筒体下端的下端板,所述筒体的筒壁呈弹性可伸缩的波纹管状结构;所述抽水排水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筒体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抵持所述上端板,所述弹簧的下端抵持所述下端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抽水排水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弹性容水筒下端的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弹性容水筒的下端,所述过滤箱的下端用于抵持路面下凹位置;所述吸水口位于所述过滤箱内,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过滤箱外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座板上的减速条

用于连接所述减速条和所述座板的连接部以及用于将所述减速条固定在路面上的固定部,所述减速条位于所述弧形弹性板的所述一端的背向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减速条平行于所述弧形板的轴心线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预固定于公路路体内的多个内螺纹筒

形成于所述减速条上分别一一对应于各所述内螺纹筒位置处并连通所述减速条的上下侧面的多个孔道以及分别设于各孔道内并分别螺合于对应的所述内螺纹筒内的多个第一螺栓

[0015]进一步的,所述减速条朝向所述座板的侧面向里凹陷形成有沿所述减速条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滑槽,所述减速条上设有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滑槽,另一端连通所述减速条的上侧表面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内螺合有第二螺栓;所述连接部包括固设于所述座板上的第一连接板

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层叠设置的第二连接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并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二滑槽内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沿垂直于所述减速条的长度方向的方向设置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对应于所述条形孔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二螺孔,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的旋入端穿过所述条形孔后螺合于所述第二螺孔内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7]在下雨时,在所述排水口上安装水管,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排水口并将水管的另一端牵拉至雨水井

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置于路面下凹位置,使所述座板支撑在路面上,使所述抽水排水部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抽水排水部上端抵持所述挤压部,所述抽水排水部的下端抵持路面下凹位置

只需要有车辆不断碾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即能对路面下凹位置的积水进行排放,不需要额外的动力和人力;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置于路面下凹位置后,在对路面下凹位置进行排水过程中不会阻挡车辆的通行;在刚下雨时即能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置于路面下凹位置,在整个下雨过程中能不断对路面下凹位置的积水进行排放,在整个下雨过程中均能防止污水溅起至行人身上或其他车辆上

所述座板和所述挤压部还能对路面下凹位置进行阻挡,能够防止车辆轮胎因落入路面下凹位置而受到损伤

[0018]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

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
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侧面用于支撑在路面上的座板

设于所述座板上侧面的挤压部

形成于所述座板上对应所述挤压部位置处并连通所述座板上下侧面的通孔以及设于所述通孔内且上端用于抵持所述挤压部

下端用于抵持路面下凹位置的抽水排水部,所述挤压部用于在受到车辆碾压时变形并挤压所述抽水排水部,所述挤压部还用于在脱离车辆时恢复形状,所述抽水排水部用于在受到所述挤压部的挤压时发生压缩变形,以将其容水腔内的水从排水口挤出,所述抽水排水部还用于在所述挤压部恢复形状时恢复形状,以将路面下凹位置内的积水经吸水口吸入其容水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包括弧顶朝上的弧形弹性板,所述弧形弹性板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的一侧并铰接于所述座板的上侧面,所述弧形弹性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通孔的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并滑动支撑在所述座板的上侧面;所述抽水排水部的一端用于抵持所述弧形弹性板的内弧面

另一端用于抵持路面下凹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的上侧面对应于所述弧形弹性板的所述另一端的位置处向下凹陷形成有沿垂直于所述弧形弹性板的轴心线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槽;所述挤压部还包括铰接于所述弧形弹性板的所述另一端并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滑块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槽腔尺寸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残留积水引流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排水部包括上端用于抵持所述挤压部且密闭的弹性容水筒

设于所述弹性容水筒下端的吸水管以及设于所述弹性容水筒下端的排水管,所述容水腔为所述弹性容水筒的内腔,所述吸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容水筒,所述吸水口位于所述吸水管的另一端,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容水筒,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所述吸水管上设有供水从所述吸水口进入所述弹性容水筒内的第一逆止阀,所述排水管上设有供所述弹性容水筒内的水从所述排水口排出的第二逆止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伟杨亮于雯
申请(专利权)人:洪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