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标测头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75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电生理导管,特别涉及一种高密度标测头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标测头端、标测导管及标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电生理导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密度标测头端

标测导管及标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密度标测技术的出发点在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心内(外)膜电解剖信息,以精确描述各种心律失常的激动传导顺序,通常情况下,高密度标测导管标测电极数量相对常规标测导管较多,空间分布也更加复杂

当前比较主流的高密度标测导管电极分布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单弧线或单直线状的电极臂上,若干的电极臂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并组合形成爪形

球形

平面形等头端结构,但是这些结构在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爪形分布的电极虽然分支柔软容易到达细小部位,但是分支越接近末端,分支之间电极间距越大,标测密度越低,无法满足高密度标测的需求;平面形分布的电极可以确保标测密度均匀性,但是市场主流的目前的平面结构只能做到较小面积,标测范围有限,无法做到大面积标测,标测速度较慢;而球形分布的电极虽然标测范围更广,但是目前市场使用的球形结构各电极臂之间相对独立,很难兼顾顺应性和支撑型,若电极臂过软,受力后相邻电极臂之间距离会改变,若电极臂过硬,又很难对精细部位如平面

狭小空间或嵴状突起表面进行良好贴合,强行贴靠容易使心腔变形和移位,导致构建的模型存在一定失真

[0003]同时,在导管的操作上,导管的可视性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导管内部安装的定位传感器可以在心脏电生理三维系统中清晰地看到导管位置和形态的变化,可以减少术中
X
射线的使用,甚至完全不依赖
X
射线,但是,在上述高密度标测导管上,因安装电极的分支太细小,现有定位技术还无法对分支进行精确定位,只能通过精度较差的定位方式,或通过算法推算电极位置,定位精确性较差,定位效果不够理想

[0004]因此,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高密度标测导管标测范围有限

标测速度较慢且电极臂顺应性较差,构建模型存在失真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高密度标测导管标测范围有限

标测速度较慢且电极臂顺应性较差,构建模型存在失真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密度标测头端

标测导管及标测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密度标测头端,包括多个电极臂,每一所述电极臂设置有若干电极,每一所述电极臂包括管体和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为形状记忆材料结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弯曲设置,所述支撑构件穿设于所述管体内,在所述管体上形成若干结合点,相邻或相近的所述电极臂通过在所述结合点处接触或连接,形成网状头端结构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密度标测头端,通过支撑构件弯曲形成的特殊形状在电极臂上形成若干结合点,通过在各结合点处适应性连接各电极臂,实现多个电极臂在空间相互交错
编织形成的网状头端结构,实现电极在空间的网状分布,网状分布的电极可以分散电极臂的接触力,改善电极臂的顺应性,可更好的贴靠于心脏内膜表面,使标测电位更加精确,建模更加精准,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支撑构件的形状,将不同的结合点进行连接,形成平面形

球形

半球形

锥形等形状结构的网状头端结构,适应范围较广,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每一电极臂上电极数量及距离,使网状头端结构上电极分布均匀,实现标测面积和标测密度的兼顾,实现局部异常电生理活动以及瘢痕组织的快速精密标测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有所述电极臂的一端汇合后固定于近端结合部,所述近端结合部用于连接导管主体,所述电极臂以所述近端结合部为起点向空间内延伸,若干所述电极臂环绕所述近端结合部排布,形成所述网状头端结构

近端为电极臂靠近近端结合部和导管主体的一端,远端为远离近端结合部和导管主体的一端,通常情况下,发射状分布的电极臂越靠近远端,电极臂之间的间距会越大,导致电极在空间的分布密度降低,而采用本技术方案的电极臂交错编织形成的网状头端结构,可以实现电极在空间分布的均匀化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每一所述支撑构件在平面

曲线面

螺旋面或组合面内弯曲

使电极臂上的所有所述结合点能够位于同一平面

曲线面

螺旋面或多种形状的组合面上,形成平面形

半球形

锥形等不同形状结构的网状头端结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有所述电极臂的另一端端汇合后固定于远端结合部,形成球形的网状头端结构

每一所述电极臂从靠近球形中部的所述结合点处往两端,各所述结合点处弯折角度逐渐增大,距离逐渐减小,使形成的球形的网状头端结构上的电极分布均匀,顺应性更好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远端结合部表面设置柔性材料弧面构件

所述远端结合部为柔性材料构件或所述远端结合部位于球形内侧

以避免远端结合部对心脏或血管组织造成损伤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极为环状电极,每一所述电极臂的所述电极数量和间距可调,每一所述支撑构件在所述结合点处的弯折角度可调

环状电极套装在管体上以方便安装

拆卸和调整,不仅能够较容易的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所述网状头端结构的特定形状,使该网状标测头端能够与不同组织相适应,而且能够调节每一所述电极臂上相邻所述结合点间距离,改变电极的分布状态,实现电极的均匀分布,使所述网状头端结构上相邻所述电极之间距离
1mm

5mm
,处于相对均匀的分布状态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极臂在所述结合点处通过粘结

热熔或固定器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每一所述电极臂设置若干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与定位设备通信连接,所述定位设备连接处理器

通过定位装置,能够在定位设备的作用下实现电极臂位置和形态的实时监测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无论尺寸还是成本均相对现有普通定位传感器更具有优势,将电子标签应用于高密度标测导管,能够更容易的置入内径较细的电极臂内,相对于通过算法优化或通过电场定位的常规电极臂定位方式,定位更精确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近端结合部设置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能够
与所述定位装置通信

通过该定位传感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高密度标测头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极臂(
11
),每一所述电极臂(
11
)设置有若干电极(
12
),每一所述电极臂(
11
)包括管体(
17
)和支撑构件(
16
),所述支撑构件(
16
)为形状记忆材料结构件,所述支撑构件(
16
)弯曲设置,所述支撑构件(
16
)穿设于所述管体(
17
)内,在所述管体(
17
)上形成若干结合点(
113
),相邻或相近的所述电极臂(
11
)通过在所述结合点(
113
)处接触或连接,形成网状头端结构(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标测头端,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电极臂(
11
)的一端汇合后固定于近端结合部(
15
),所述近端结合部(
15
)用于连接导管主体(2),所述电极臂(
11
)以所述近端结合部(
15
)为起点向空间内延伸,若干所述电极臂(
11
)环绕所述近端结合部(
15
)排布,形成所述网状头端结构(1)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标测头端,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构件(
16
)在平面

曲线面

螺旋面或组合面内弯曲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标测头端,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电极臂(
11
)的另一端汇合后固定于远端结合部(
14
),形成球形的网状头端结构(1)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标测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结合部(
14
)表面设置柔性材料弧面构件

所述远端结合部(
14
)为柔性材料构件或所述远端结合部(
14
)位于球形内侧
。6.
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标测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
12
)为环状电极,每一所述电极臂(
11
)的所述电极(
12
)数量和间距可调,每一所述支撑构件(
16
)在所述结合点(
113
)处的弯折角度可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学红张杨解鑫邹波李楚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