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测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24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标测导管,包括:主体管;控制手把,设置于主体管的近端;以及篮状结构,设置于主体管的远端;篮状结构具有膨胀构型与收缩构型,并可在膨胀构型与收缩构型之间转换;其中,篮状结构包括:多个柔性分支,多个柔性分支的远端相互连接,多个柔性分支的近端连接主体管,当篮状结构自收缩构型向膨胀构型转换时,各柔性分支的中部区域向篮状结构的外侧扩张;以及多个电极阵列,每一电极阵列设置于一个柔性分支的外侧,电极阵列包括多个接触电极单元以及多个非接触电极单元,多个接触电极单元以及多个非接触电极单元沿着柔性分支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于柔性分支。如此提高标测导管的易用性和操作效率,提高标测精度。提高标测精度。提高标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标测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标测导管。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电生理领域中,针对心律失常的检查和治疗多使用单根细长形态的导管收集心内信号或实施刺激起搏和消融等手段。此种导管可用于单极或双极信号采集,其中一部分可以匹配三维标测系统实现心腔建模,用以定位和导航,有助于术者减少对射线的依赖。但传统的标测导管在进行心腔建模的过程中由于电极数量有限,单次可完成的采集点位少,因此耗时较多。同时,由于电极分布方式的局限,心内信号的采集范围有限。
[0003]随着标测技术和导管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生理领域中开始追求心内信号标测的实时化和同步化,即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实现全心腔的心电信号采集和反馈。这种实时同步的标测技术针对复杂性心律失常的诊疗有着重要意义。非接触式标测技术可以实时同步获得全心腔的心电信号,并利用逆解拉普拉斯方程结合边界元法重建心内膜电位,及时呈现动态的电位等势图,让术者更加直观地判断激动次序异常的部位;当配合消融使用,消融后的电隔离效果可以被探知,实时电位分布图能够及时反映出可能存在的消融线不连续或者消融灶深度不够导致的电隔离不彻底,有利于术者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成功率。
[0004]目前采用非接触式标测导管进行标测时,标测导管的远端伸入到心腔后,并不直接与心内膜接触,而是在与心内膜之间存在一定间距的情况下实现标测。但是,当电极距离心内膜较远的时候,标测精度会明显下降,影响标测的准确性。若采用接触式标测导管进行标测时,标测导管的远端伸入到心腔后,电极需要与心内膜接触实现标测。但是,此种情况下,远端的电极需要逐一与心内膜接触来确定异常区域,导致定位效率低,标测速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标测导管采用非接触标测时存在标测精度下降、采用接触标测时存在的标测速度慢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定位目标区域并能够保证标测精度的标测导管。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标测导管,包括:主体管;控制手把,设置于所述主体管的近端;以及篮状结构,设置于所述主体管的远端;所述篮状结构具有膨胀构型与收缩构型,并可在所述膨胀构型与所述收缩构型之间转换;其中,所述篮状结构包括:多个柔性分支,所述多个所述柔性分支的远端相互连接,所述多个柔性分支的近端连接所述主体管,当所述篮状结构自所述收缩构型向所述膨胀构型转换时,各所述柔性分支的中部区域向所述篮状结构的外侧扩张;以及多个电极阵列,每一所述电极阵列设置于一个所述柔性分支的外侧,所述电极阵
列包括多个接触电极单元以及多个非接触电极单元,多个所述接触电极单元以及多个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沿着所述柔性分支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于所述柔性分支。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电极单元的中心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的中心的连线中心。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电极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接触电极对,每一所述接触电极对包括两个接触电极;当所述接触电极对的数量为多对时,相邻两对所述接触电极对之间的距离皆相等。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电极单元与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接触电极对中两个所述接触电极之间的距离为b,并且,a>b。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电极单元与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mm

2mm。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电极对中两个所述接触电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1mm

1mm。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电极对中的所述接触电极呈条状设置;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呈圆形、椭圆形或曲线拼接形设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分支包括基体、基材、第一导体层、第二导体层以及绝缘层,所述基材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第一导体层与所述第二导体层之间通过所述绝缘层绝缘设置,所述第二导体层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层的上方,所述第一导体层设置于所述基材,所述第一导体层电连接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所述第二导体层电连接所述接触电极单元。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分支还包括保护层、接触导通点以及非接触导通点,所述保护层覆盖于所述第二导体层,所述接触导通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导体层与所述接触电极单元,所述非接触导通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导体层与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具有第一安装位,所述绝缘层具有导通孔,所述第一安装位与所述导通孔连通,并绝缘于所述第二导体层,所述非接触导通点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及所述导通孔,并电连接所述第一导体层;所述保护层还具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贯通所述保护层至所述第二导体层,所述接触导通点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位,并电连接所述第二导体层。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分支还包括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导体层与所述标测导管的输出接口,并通过所述输出接口电连接非接触电极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第二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导体层与所述输出接口,并通过所述输出接口电连接接触电极信号处理单元,所述非接触电极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实现各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的独立控制,所述接触电极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实现各所述接触电极单元的独立控制。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分支还包括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近端连接所述主体管,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远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近端,各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近端相互连接;所述电极阵列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侧。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篮状结构处于所述膨胀构型时,所述第一连接段呈弧
形设置,各所述第一连接段围设成局部球形的外轮廓,所述第一连接段呈直线型设置。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篮状结构还包括显影件,所述显影件位于多个所述柔性分支的远端;所述篮状结构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显影件,所述柔性分支的远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分支的远端与所述显影件之间存在预设间距,当所述篮状结构处于所述膨胀构型时,各所述柔性分支的远端与所述显影件围设成局部球形的外轮廓。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篮状结构还包括多个微调件,每一所述微调件的远端连接所述显影件,每一所述微调件的近端连接所述柔性分支,用于调节所述柔性分支相对于所述显影件的位置。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调件采用记忆材料制成,并呈条状设置;所述微调件在磁场条件下可产生形变。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篮状结构还包括定位检测件,所述定位检测件设置于所述主体管的远端,并位于各所述柔性分支的内侧;所述定位检测件包括定位传感器、封装件以及至少两个位置参考电极,所述封装件设置于所述柔性分支的近端,所述定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封装件中,至少两个所述位置参考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封装件的外侧。
[0024]在其中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管;控制手把,设置于所述主体管的近端;以及篮状结构,设置于所述主体管的远端;所述篮状结构具有膨胀构型与收缩构型,并可在所述膨胀构型与所述收缩构型之间转换;其中,所述篮状结构包括:多个柔性分支,所述多个柔性分支的远端相互连接,所述多个柔性分支的近端连接所述主体管,当所述篮状结构自所述收缩构型向所述膨胀构型转换时,各所述柔性分支的中部区域向所述篮状结构的外侧扩张;以及多个电极阵列,每一所述电极阵列设置于一个所述柔性分支的外侧,所述电极阵列包括多个接触电极单元以及多个非接触电极单元,多个所述接触电极单元以及多个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沿着所述柔性分支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于所述柔性分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单元的中心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的中心的连线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接触电极对,每一所述接触电极对包括两个接触电极;当所述接触电极对的数量为多对时,相邻两对所述接触电极对之间的距离皆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单元与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接触电极对中两个所述接触电极之间的距离为b,并且,a>b。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单元与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mm

2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对中两个所述接触电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1mm

1m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对中的所述接触电极呈条状设置;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呈圆形、椭圆形或曲线拼接形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分支包括基体、基材、第一导体层、第二导体层以及绝缘层,所述基材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第一导体层与所述第二导体层之间通过所述绝缘层绝缘设置,所述第二导体层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层的上方,所述第一导体层设置于所述基材,所述第一导体层电连接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所述第二导体层电连接所述接触电极单元。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分支还包括保护层、接触导通点以及非接触导通点,所述保护层覆盖于所述第二导体层,所述接触导通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导体层与所述接触电极单元,所述非接触导通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导体层与所述非接触电极单元。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具有第一安装位,所述绝缘层具有导通孔,所述第一安装位与所述导通孔连通,并绝缘于所述第二导体层,所述非接触导通点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及所述导通孔,并电连接所述第一导体层;所述保护层还具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贯通所述保护层至所述第二导体层,
所述接触导通点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位,并电连接所述第二导体层。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分支还包括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导体层与所述标测导管的输出接口,并通过所述输出接口电连接非接触电极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第二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导体层与所述输出接口,并通过所述输出接口电连接接触电极信号处理单元,所述非接触电极信号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焰丁立刚郑黎晖吴灵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