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673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方法、系统、装置和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国土空间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方法

系统

装置和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国土调查与监测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自然环境

促进生态发展的意义重大,近年来,由于人们生产生活与工业发展不断提升,对土地空间的占用也越来越多,同时也对土地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了保证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国土调查和检测来进行合理规划

制定相关的土地保护措施,实现国土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充分利用,其中一个必要措施就是进行国土空间变化监测

目前国土空间变化监测,大都是采用卫星遥感监测,但其精度有限,很难识别一些小范围的破坏性人类活动与地质自然变化之间的差异

[0003]为了解决上诉技术问题,在国土监测
中,现在已经开始采用无人机低空飞行以采集的办法,比如
CN202210084841.X
,其公开了一种时空数据可视化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三维场景设计的方法,涉及国土空间规划
,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拟规划地区进行无人机倾斜摄影飞行,根据地形地势情况选取不同地区的飞行姿态和工作模式,通过倾斜摄影获取待规划地区的地物地貌三维数据,生成地物地貌三维数据库;步骤二:运用
Contextcapture
三维实景建模软件将航飞影像数据和<br/>POS
参数建立测区,对测区填写选项参数

本专利技术将传统规划数据与
Unity
软件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沉浸式设计评审和方案实时协作,为加快项目进度并推动更好的决策提供了更多的规划思路和方法

[0004]虽然无人机采集的方法相对精确,但由于单次无人机采集的图像的覆盖范围小,则全面采集所需工作量非常大,进而导致成本高,也没办法做到快速及时的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直接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而快速高效识别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的方法

系统

装置和介质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法予以实现的:
[0007]一种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8]卫星遥感采集监测范围的第一图像数据,并记录采集时影响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第一环境指标数据;
[0009]在预设的间隔周期内获取第二环境指标数据,并判断第二环境指标数据与第一环境指标数据是否相近;
[0010]当判断结果为相近时,卫星遥感采集监测范围的第二图像数据;
[0011]将第二图像数据与第一图像数据进行比对,获取具有色差的色差图块;
[0012]判断所有色差图块是否为规则图块,所述规则图块为外边缘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规则线段的图块,所述规则线段为直线段或者圆弧线段;
[0013]如是,则在规则图块区域连续采集至少三天的定点图像数据;
[0014]判断所述定点图像数据是否持续发生变化;
[0015]如是,则判定为疑似破坏性人类活动产生,并发出警示信息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境指标数据和第二环境指标数据包括大气能见度数据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图像数据采集时的大气能见度等级为能见度好或能见度极好

[0018]进一步的,所述判断第二环境指标数据与第一环境指标数据是否相近,具体是判断大气能见度等级是否相同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境指标数据和第二环境指标数据还包括气温数据

湿度数据和光照强度数据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20]进一步的,所述在预设的间隔周期内获取第二环境指标数据中具体的间隔周期为,与第一图像采集时间间隔3‑
10


[0021]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所述定点图像数据是否持续发生变化,具体将后一天的定点图像数据和前一天的定点图像数据进行比对,如后一天的图像数据相对于前一天的图像数据都在发生变化,则判定为持续发生变化

[0022]一种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23]第一采集模块,用于卫星遥感采集监测范围的第一图像数据,并记录采集时影响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第一环境指标数据;
[0024]第一监测模块,用于在预设的间隔周期内获取第二环境指标数据,并判断第二环境指标数据与第一环境指标数据是否相近;
[0025]第二采集模块,用于当第一监测模块的判断结果为相近时,卫星遥感采集监测范围的第二图像数据;
[0026]色差比对模块,用于将第二图像数据与第一图像数据进行比对,获取具有色差的色差图块;
[0027]图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有色差图块是否为规则图块,所述规则图块为外边缘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规则线段的图块,所述规则线段为直线段或者圆弧线段;如是,则启动定点图像数据采集模块;
[0028]定点图像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在规则图块区域连续采集至少三天的定点图像数据;
[0029]定点图像变化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定点图像数据是否持续发生变化;如是,则判定为疑似破坏性人类活动产生,并启动警示产生模块

[0030]警示产生模块,用于发出警示信息

[0031]一种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32]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0033]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0034]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方法

[00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
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方法

[0036]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人类破坏性活动,往往包括工程

建筑等这些具有相对规范性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活动范围往往是一个规则图形

然而,地质自然变化的变化范围往往是不规则的图形

所以本专利技术通过卫星遥感间隔采集监测范围的两个图像数据
(
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
)
的比较获得二者之间的色差图块,并判断色差图块是否为规则图形,如果是规则图形则初步判定为疑似破坏性人类活动产生

即便发现了人类破坏性活动在图像上的上述规律,但在实际图像识别过程中也是一个难点,因为人类破坏性活动不是固定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卫星遥感采集监测范围的第一图像数据,并记录采集时影响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第一环境指标数据;在预设的间隔周期内获取第二环境指标数据,并判断第二环境指标数据与第一环境指标数据是否相近;当判断结果为相近时,卫星遥感采集监测范围的第二图像数据;将第二图像数据与第一图像数据进行比对,获取具有色差的色差图块;判断所有色差图块是否为规则图块,所述规则图块为外边缘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规则线段的图块,所述规则线段为直线段或者圆弧线段;如是,则在规则图块区域连续采集至少三天的定点图像数据;判断所述定点图像数据是否持续发生变化;如是,则判定为疑似破坏性人类活动产生,并发出警示信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境指标数据和第二环境指标数据包括大气能见度数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数据采集时的大气能见度等级为能见度好或能见度极好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第二环境指标数据与第一环境指标数据是否相近,具体是判断大气能见度等级是否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境指标数据和第二环境指标数据还包括气温数据

湿度数据和光照强度数据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化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预设的间隔周期内获取第二环境指标数据中具体的间隔周期为,与第一图像采集时间间隔3‑
10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地质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莉俊朱晖夏源郑宇严瑶瑶李璐颖李哲林郑佳芬柯漪灵赵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