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49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涉及活动器械领域。该儿童设施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传声筒和秋千座,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间隔分布,传声筒架设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上部;传声筒包括主管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主管体固定于连接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第一管体固定于主管体的一端,第二管体固定于主管体的另一端,秋千座悬挂连接在主管体的下侧;第一管体远离主管体的端部设有第一传声口,第二管体远离主管体的端部设有第二传声口,第一传声口朝向第一支架的外侧布置,第二传声口朝向第二支架的外侧布置。使用传声筒互动游戏的儿童不会进入秋千座的摆动范围内,避免了儿童碰撞伤害的情况,安全性和实用性更高。和实用性更高。和实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


[0001]本技术涉及活动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体育健身的推广普及,户外公共区域通常会配置各类健身器械,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锻炼的需求。其中,荡秋千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活动器械,但设置多类器械会导致公区占用面积过大。
[0003]户外传声筒也是常见的互动游戏产品,既可激发儿童探索、辨别不同的声音维度,还能培养儿童的社交对话兴趣。秋千和传声筒分开固定在不同区域,才能保证两个游戏活动不会相互干扰。但是,由于户外公共区域的面积有限,单独设置秋千和传声筒占地过大,游戏设施的功能性单一,无法满足占地小且结合不同游戏功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以解决单独设置秋千和传声筒占地过大,游戏设施的功能性单一,无法满足占地小且结合不同游戏功能要求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的技术方案为:
[0006]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传声筒和秋千座,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间隔分布,所述传声筒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上部;
[0007]所述传声筒包括主管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主管体固定于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一管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主管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管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主管体的另一端,所述秋千座悬挂连接在所述主管体的下侧;
[0008]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主管体的端部设有第一传声口,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主管体的端部设有第二传声口,所述第一传声口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布置,所述第二传声口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布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主管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对称设置在所述主管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管体的结构与所述第二管体的结构相同;
[0010]所述第一管体包括竖向部分和悬伸部分,所述竖向部分连接在所述主管体与所述悬伸部分之间,所述悬伸部分位于所述主管体的下方,且所述悬伸部分朝所述主管体的外侧凸出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体的悬伸部分的端口设置有第一喇叭口,所述第二管体的悬伸部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喇叭口,所述第一喇叭口构成所述第一传声口,所述第二喇叭口构成所述第二传声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为三角支架结构,其包括两个斜支柱
和横杆,两个所述斜支柱呈倒V型设置,所述横杆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斜支柱之间,两个所述斜支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套筒,所述主管体贯穿安装于所述套筒中。
[0013]进一步的,所述秋千座设置在所述主管体的中部下方,所述秋千座与所述主管体之间连接有链条或绳索,且所述链条或绳索上套设有防磨擦胶管。
[0014]进一步的,所述秋千座为靠背式座椅,所述秋千座的两侧分别安装有C字型固定件,所述C字型固定件的开口朝向所述秋千座的前侧,所述链条或绳索的下端与所述C字型固定件的下部连接,所述C字型固定件的上部与所述链条或绳索相连。
[0015]进一步的,所述C字型固定件的上部与所述秋千座的座板中部相对应,所述C字型固定件的上部安装有定位套,所述链条或绳索穿装于所述定位套中。
[0016]进一步的,所述秋千座包括座椅框架、多个木条,多个所述木条固定安装于所述座椅框架上,且多个所述木条平行间隔分布。
[0017]进一步的,所述斜支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螺栓孔,以供螺栓紧固安装于地面上。
[0018]有益效果:该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采用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传声筒和秋千座的设计形式,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间隔分布,传声筒架设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上部,且传声筒的主管体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主管体可作为悬挂连接秋千座的上横梁,当儿童使用秋千座活动时,能够在主管体的下方自由地摇摆运动。
[0019]而且,第一管体固定连接于主管体的一端,第一管体的端部设有第一传声口,第二管体固定连接于主管体的另一端,第二管体的端部设有第二传声口,第一传声口依次经第一管体、主管体、第二管体与第二传声口相连通,两个儿童分别对着传声口发声或听声,可实现传声互动游戏的目的。
[0020]其中,第一传声口朝向第一支架的外侧布置,第二传声口朝向第二支架的外侧布置,传声筒的结构不会与秋千座的摇摆运动发生干涉,儿童可在两个支架的外侧对着传声口进行互动游戏。将秋千和传声筒巧妙地集成在一起,避免了单独设置两种器械占地大的情况,游戏设施的功能性更多,满足了占地小且结合不同游戏功能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的具体实施例中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的主视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的左视示意图。
[0025]图中:1-第一支架、11-斜支柱、12-横杆、13-底座、2-第二支架;
[0026]3-传声筒、30-主管体、31-第一管体、310-第一传声口、32-第二管体、320-第二传声口、33-竖向部分、34-悬伸部分;
[0027]4-秋千座、40-链条、41-座椅框架、42-木条、43-C字型固定件、44-防磨擦胶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9]本技术的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传声筒3和秋千座4,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间隔分布,传声筒3架设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上部;传声筒3包括主管体30、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主管体30固定于连接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第一管体31固定连接于主管体30的一端,第二管体32固定连接于主管体30的另一端。
[0030]秋千座4悬挂连接在主管体30的下侧,第一管体31远离主管体30的端部设有第一传声口310,第二管体32远离主管体30的端部设有第二传声口320,第一传声口310朝向第一支架1的外侧布置,第二传声口320朝向第二支架2的外侧布置。
[0031]该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采用了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传声筒3和秋千座4的设计形式,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间隔分布,传声筒3架设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上部,且传声筒3的主管体30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主管体30可作为悬挂连接秋千座4的上横梁,当儿童使用秋千座4活动时,能够在主管体30的下方自由地摇摆运动。
[0032]而且,第一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传声筒和秋千座,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间隔分布,所述传声筒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上部;所述传声筒包括主管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主管体固定于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一管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主管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管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主管体的另一端,所述秋千座悬挂连接在所述主管体的下侧;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主管体的端部设有第一传声口,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主管体的端部设有第二传声口,所述第一传声口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布置,所述第二传声口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其特征是,所述主管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对称设置在所述主管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管体的结构与所述第二管体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管体包括竖向部分和悬伸部分,所述竖向部分连接在所述主管体与所述悬伸部分之间,所述悬伸部分位于所述主管体的下方,且所述悬伸部分朝所述主管体的外侧凸出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声筒与秋千结合的儿童设施,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管体的悬伸部分的端口设置有第一喇叭口,所述第二管体的悬伸部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喇叭口,所述第一喇叭口构成所述第一传声口,所述第二喇叭口构成所述第二传声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声筒与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倩滢余颖黎宇欣邱婉琪罗璨李浩范红蕾刘思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