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IM模具通用模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482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IM模具通用模座装置,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顶部和下模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安装槽的侧边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均开设有管穿孔,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均相同,通过设置安装槽、第三卡槽、固定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配合使用,从而可以在同一模座上实现不同模具相互切换,便于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的组装更换模具,从而实现提高了模具生产的灵活性和换模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给企业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同时也给企业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同时也给企业节约了成本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IM模具通用模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岩棉板
,具体为一种MIM模具通用模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注射成形是一种从塑料注射成形行业中引伸出来的新型粉末冶金近净成形技术,众所周知,塑料注射成形技术低廉的价格生产各种复杂形状的制品,但塑料制品强度不高,为了改善其性能,可以在塑料中添加金属或陶瓷粉末以得到强度较高、耐磨性好的制品。近年来,这一想法已发展演变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固体粒子的含量并且在随后的烧结过程中完全除去粘结剂并使成形坯致密化。这种新的粉末冶金成形方法称为金属注射成形,但是传统MIM模具一般是一套模具配套一套模座,标准模座外购,一来采购周期长,影响模具交付时间,二来模座费用增加成本。随着MIM工艺越来越多的被应用,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交期,成本等问题越来越多的被重视,成为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何通过对模架结构模块化的设计,以求采用更换核心部件(即模具)的方式,从而在同一模座上实现不同模具相互切换,便于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的组装更换模具,从而实现提高了模具生产的灵活性和换模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MIM模具通用模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IM模具通用模座装置,通过设置缓冲组件、第三卡槽、固定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配合使用,简单快捷,方便有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MIM模具通用模座装置,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顶部和下模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安装槽的侧边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均开设有贯穿孔,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均相同。
[0005]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能够与滑槽配合使用的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
[0006]优选的,所述上模具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上模仁,所述下模具的中心位置设置于能够与上模仁配合使用的下模仁。
[0007]优选的,所述上模具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下模具上分别开设有能够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配合使用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均小于安装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所述第三卡槽的外侧均设置固定孔,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上分别开设有能够与固定孔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0009]优选的,支撑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
限位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缓冲组件。
[0010]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伸缩杆、弹簧和缓冲板,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内部,另一端与缓冲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侧设置有弹簧。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安装槽、第三卡槽、固定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配合使用,便于在需要拆卸上模具和下模具时,作业人员首选将螺栓从第一定位孔与固定孔或者第二定位孔与固定孔中取出,而后借用外物伸入第三卡槽中,从而推动上模具或者下模具从安装槽中滑槽,从而实现上模具或者下模具的快速换装,从而在同一模座上实现不同模具相互切换,便于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的组装更换模具,从而实现提高了模具生产的灵活性和换模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给企业节约了成本和时间;
[0013]2、通过的缓冲组件的设计,本技术能够便于在安装上模具或者下模具时,防止作业人员因意外,导致上模具或者下模具快速的落入安装槽时,上模具或者下模具通过挤压缓冲板,进而挤压弹簧和伸缩杆,从而减缓上模具或者下模具对安装槽底部的支撑板的撞击力,从而避免了上模具或者下模具的损坏或者损伤。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支撑板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下模具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支撑板的内部和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上模座;101、贯穿孔;102、安装槽;103、滑槽;2、支撑板;201、第三卡槽;202、固定孔;203、第一限位槽;204、第二限位槽;3、上模具;301、上模仁;302、第一限位条;303、第一卡槽;304、第一定位孔;305、第二卡槽;4、下模具;401、下模仁;402、第二限位条;403、第一卡板;404、第二定位孔;405、第二卡板;5、缓冲组件;51、伸缩杆;52、弹簧;53、缓冲板;7、下模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1]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MIM模具通用模座装置,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7,上模座1的顶部和下模座7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三卡槽201,第三卡槽201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均小于安装槽102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第三卡槽201的外侧均设置固定孔202,上模具3和下模具4上分别开设有能够与固定孔202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孔304和第二定位孔404,上模座1和下模座7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安装槽102,安装槽10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上模具3和下模具4,安装槽102的侧边位于上
模座1和下模座7上均开设有贯穿孔101,上模座1和下模座7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均相同。
[0022]其中,支撑板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03和第二限位槽204,第一限位槽203和第二限位槽204的内部均设置有缓冲组件5,缓冲组件5包括伸缩杆51、弹簧52和缓冲板53,伸缩杆51的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一限位槽203和第二限位槽204的内部,另一端与缓冲板53的一侧固定连接,伸缩杆51的外侧设置有弹簧52。
[0023]在本实施例中,上模具3和下模具4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均相同,安装槽102的高度、宽度和长度均略大于上模具3或者下模具4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从而保证上模具3和下模具4能够卡入安装槽102中,同时也能够从安装槽102中取出,上模具3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304,下模具4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404,支撑板2上开设有固定孔202,固定孔202的直径与第一定位孔304与第二定位孔404的直径均相同,从而保证通过螺栓贯穿第一定位孔304和固定孔202以及第二定位孔404和固定孔202,从而将上模具3和下模具4均固定于安装槽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IM模具通用模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7),所述上模座(1)的顶部和下模座(7)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上模座(1)和下模座(7)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安装槽(102),所述安装槽(10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上模具(3)和下模具(4),所述安装槽(102)的侧边位于上模座(1)和下模座(7)上均开设有贯穿孔(101),所述上模座(1)和下模座(7)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均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M模具通用模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02)的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103),所述上模具(3)和下模具(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能够与滑槽(103)配合使用的第一限位条(302)和第二限位条(4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MIM模具通用模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上模仁(301),所述下模具(4)的中心位置设置于能够与上模仁(301)配合使用的下模仁(4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MIM模具通用模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3)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303)和第二卡槽(305),所述下模具(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兵杨栖垒郦旭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飞博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