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锐捷智创专利>正文

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4796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顶针快换结构的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包括顶针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顶针的
,特指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对于一些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常规的加工生产产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随之出现的就是模具这种批量生产设备,通过模具可以反复生产相应的产品,生产量得到大规模的提升,因此模具也随之普及;模具的生产一共包括注射

合模以及开模三个过程,在开模过程中,还需要将粘接在模具上的产品顶出,在现有技术中,均是通过顶针将模具上的产品顶出

[000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顶针是通过顶针板固定在动模板上的,而顶针通常是螺纹连接或螺栓等方式与顶针板进行固定,但是这就导致了顶针安装较为麻烦,同时在顶针损坏需要更换时,其拆卸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考虑了前述问题而做出,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通过顶针板的移动就可以实现顶针的快速更换,提高更换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所述模具包括动模板,所述动模板上设有供顶针穿出的通孔,包括:
[0006]顶针板,其活动设置在所述动模板上,所述顶针板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导向部以及夹持部,所述导向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夹持部的宽度,所述顶针上端设有定位端;
[0007]所述顶针板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当所述顶针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定位端可通过所述通孔进入到所述导向部内,当所述顶针板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端可从所述导向部运动至所述夹持部,以夹持所述定位端

[0008]据上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所述夹持部的下部两侧均设有限位凸起,当所述定位端运动至所述夹持部时,所述定位端的下表面可与所述限位凸起的上表面抵接

[0009]据上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所述夹持部下部的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端的直径

[0010]据上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所述夹持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定位端的直径

[0011]据上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还包括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动模板相对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可与所述顶针板的一侧相接,并可驱动所述顶针板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可与所述顶针板的另一侧相接,并可驱动所述顶针板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0012]据上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所述动模板的第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
动模板的第二侧设有第二限位块,当所述顶针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顶针板抵接,当所述顶针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顶针板抵接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初始位置时,即顶针板位于第一位置时,顶针板限位槽的导向部与通孔连通,由于导向部的宽度较大,顶针的上端

即定位端可轻松通过通孔进入到导向部的上部,再通过第一气缸驱动顶针板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在这个过程中,顶针的定位端从导向部移动到了夹持部内,通过夹持部较小的宽度来夹持顶针的定位端,并通过限位凸起防止顶针下坠,起到对顶针的固定作用,在需要更换顶针时,也只需要将顶针板从第二位置驱动至第一位置即可,便于更换顶针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实施例的顶针板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实施例的顶针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
1、
动模板;
11、
第一限位块;
12、
第二限位块;
2、
顶针板;
21、
限位槽;
211、
导向部;
212、
夹持部;
212a、
限位凸起;
3、
顶针;
31、
定位端;
4、
第一气缸;
5、
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9]如图1‑3所示,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包括顶针板2以及驱动顶针板2运动的第一气缸4以及第二气缸
5。
[0020]具体的,模具包括动模板1,在动模板1上设有供顶针3穿出的通孔,顶针板2活动设置在动模板1上,并在顶针板2上设有限位槽
21
,该限位槽
21
贯穿顶针板2的上下两端面,限位槽
21
包括导向部
211
以及夹持部
212
,导向部
211
的宽度大于夹持部
212
的宽度,在顶针3上端设有定位端
31
,而夹持部
212
的宽度应当大于或等于定位端
31
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
212
的宽度接近定位端
31
的直径,以便于夹持部
212
可以起到对定位端
31
的夹持定位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顶针板2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当顶针板2位于第一位置时,导向部
211
与通孔连通,定位端
31
可通过通孔进入到导向部
211
内,当顶针板2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定位端
31
可从导向部
211
移动至夹持部
212
,以夹持定位端
31
,即在顶针板2位于第一位置时,此时顶针3的定位端
31
可通过通孔进入到导向部
211
内,由于导向部
211
的宽度较大,顶针3的定位端
31
十分容易进入,但是在顶针板2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限位槽
21
随之移动,定位端
31
从最初的位于导向部
211
转变为位于夹持部
212
内,在转变之后,利用夹持部
212
可以夹持定位端
31
,实现顶针3的固定

[0021]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
21
的导向部
211
以及夹持部
212
均为弧形槽,且导向部
211
以及夹持部
212
合围形成一长条形的槽,便于定位端
31
在限位槽
21
的移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所述模具包括动模板,所述动模板上设有供顶针穿出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针板,其活动设置在所述动模板上,所述顶针板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导向部以及夹持部,所述导向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夹持部的宽度,所述顶针上端设有定位端;所述顶针板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当所述顶针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定位端可通过所述通孔进入到所述导向部内,当所述顶针板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端可从所述导向部移动至所述夹持部,以夹持所述定位端;所述夹持部的下部两侧均设有限位凸起,当所述定位端运动至所述夹持部时,所述定位端的下表面可与所述限位凸起的上表面抵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下部的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端的直径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军波汲怀民姚万涛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锐捷智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