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助力器属于动力与运动传输装置;在动力输入轴上依次固装动力输入轮、驱动齿轮和离心架,摩擦驱动轮配装在离心架上,在第二传动轴上固装第三齿轮、第二齿轮和槽式摩擦助力轮,槽式摩擦助力轮与摩擦驱动轮接触或分离配合,在第一传动轴上固装传动齿轮和第一齿轮,在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之间配装相互啮合的中间齿轮,在动力输出轴上配装动力输出轮和双联塔式齿轮;本器将输入动力运动经过两条途径传递给输出动力轴上,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合理、动力传递损失小、输出动力大、节约动力能源效果好的特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动力与运动传输装置,主要涉及一种旋转动力与运动的传输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齿轮传动装置的传递动力及运动过程均是以齿轮之间的直接相互啮合,且 以单一连续传递路径完成的,该类传动结构不仅输入动力传递过程中损失较大,而且输入 动力的有效利用率也较低,输入动力与输出动力的降差增大,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传统的齿轮传动装置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设计提 供一种转动助力器,达到提高动力传动效率、减少动力能源传递损失、增大动力输出功率的 目的。本技术的基本设计是,在动力输入轴上依次固装动力输入轮、驱动齿轮和离 心架,摩擦驱动轮配装在离心架周边外侧部上;在第二传动轴上依次固装第三齿轮、第二齿 轮和槽式摩擦助力轮,槽式摩擦助力轮的槽腔将离心架及摩擦驱动轮整体包容,且槽式摩 擦助力轮的槽腔圆周内壁面与摩擦驱动轮接触或分离配合;在第一传动轴上固装传动齿轮 和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常啮合,在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之间配装相互传动啮合 的中间齿轮;在动力输出轴上固装动力输出轮,双联塔式齿轮周向、径向定位、轴向可移动 地配装在动力输出轴上;换向齿轮与第三齿轮常啮合;双联塔式齿轮分别与换向齿轮或者 第二齿轮啮合、分离,至此构成转动助力器。本技术将输入动力运动经两条途径传递给输出动力轴上,增大了动力输出轴 的动力,减少了输入动力与输出动力之间的降差,提高了动力能源的利用率,具有结构新颖 合理、输出动力大、动力传递损失小、节约动力能源效果好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是转动助力器总体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件号说明1、动力输出轮、2、动力输出轴、3、双联塔式齿轮、4、离心架、5、动力输入轴、6、动力 输入轮、7、驱动齿轮、8、中间齿轮、9、传动齿轮、10、第一传动轴、11、摩擦驱动轮、12、槽式摩 擦助力轮、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二传动轴、16、第三齿轮、17、换向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转动助力器,在 动力输入轴5上依次固装动力输入轮6、驱动齿轮7和离心架4,摩擦驱动轮11配装在离心 架4周边外侧部上;在第二传动轴15上依次固装第三齿轮16、第二齿轮14和槽式摩擦助力 轮12,槽式摩擦助力轮12的槽腔将离心架4及摩擦驱动轮11整体包容,且槽式摩擦助力轮12的槽腔圆周内壁面与摩擦驱动轮11接触或分离配合;在第一传动轴10上固装传动齿轮 9和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常啮合,在驱动齿轮7与传动齿轮9之间配装 相互传动啮合的中间齿轮8 ;在动力输出轴2上固装动力输出轮1,双联塔式齿轮3周向、径 向定位、轴向可移动地配装在动力输出轴2上;换向齿轮17与第三齿轮16常啮合;双联塔 式齿轮3分别与换向齿轮17或者第二齿轮14啮合、分离。 动力传递时,一路动力经动力输入轮6将输入旋转动力经动力输入轴5、驱动齿轮 7、中间齿轮8、传动齿轮9、第一传动轴10、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第二传动轴15、第三 齿轮16、驱动换向齿轮17转动;另一路径,动力输入轴5带动离心架4旋转,在离心力作用 下,离心架4上的摩擦驱动轮11与槽式摩擦助力轮12内圆表面接触,在摩擦力作用下,驱 动槽式摩擦助力轮12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轴15旋转,经第二齿轮14和第三齿轮16助力转 动,在动力输出轴2上滑动双联塔式齿轮3使其分别与第二齿轮14或换向齿轮17啮合,可 改变动力输出轴2及动力输出轮1的旋转方向,以满足不同作业要求。权利要求一种转动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在动力输入轴(5)上依次固装动力输入轮(6)、驱动齿轮(7)和离心架(4),摩擦驱动轮(11)配装在离心架(4)周边外侧部上;在第二传动轴(15)上依次固装第三齿轮(16)、第二齿轮(14)和槽式摩擦助力轮(12),槽式摩擦助力轮(12)的槽腔将离心架(4)及摩擦驱动轮(11)整体包容,且槽式摩擦助力轮(12)的槽腔圆周内壁面与摩擦驱动轮(11)接触或分离配合;在第一传动轴(10)上固装传动齿轮(9)和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常啮合,在驱动齿轮(7)与传动齿轮(9)之间配装相互传动啮合的中间齿轮(8);在动力输出轴(2)上固装动力输出轮(1),双联塔式齿轮(3)周向、径向定位、轴向可移动地配装在动力输出轴(2)上;换向齿轮(17)与第三齿轮(16)常啮合;双联塔式齿轮(3)分别与换向齿轮(17)或者第二齿轮(14)啮合、分离。专利摘要转动助力器属于动力与运动传输装置;在动力输入轴上依次固装动力输入轮、驱动齿轮和离心架,摩擦驱动轮配装在离心架上,在第二传动轴上固装第三齿轮、第二齿轮和槽式摩擦助力轮,槽式摩擦助力轮与摩擦驱动轮接触或分离配合,在第一传动轴上固装传动齿轮和第一齿轮,在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之间配装相互啮合的中间齿轮,在动力输出轴上配装动力输出轮和双联塔式齿轮;本器将输入动力运动经过两条途径传递给输出动力轴上,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合理、动力传递损失小、输出动力大、节约动力能源效果好的特点。文档编号F16H37/00GK201621244SQ201020133069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7日专利技术者董惠清 申请人:董惠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动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在动力输入轴(5)上依次固装动力输入轮(6)、驱动齿轮(7)和离心架(4),摩擦驱动轮(11)配装在离心架(4)周边外侧部上;在第二传动轴(15)上依次固装第三齿轮(16)、第二齿轮(14)和槽式摩擦助力轮(12),槽式摩擦助力轮(12)的槽腔将离心架(4)及摩擦驱动轮(11)整体包容,且槽式摩擦助力轮(12)的槽腔圆周内壁面与摩擦驱动轮(11)接触或分离配合;在第一传动轴(10)上固装传动齿轮(9)和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常啮合,在驱动齿轮(7)与传动齿轮(9)之间配装相互传动啮合的中间齿轮(8);在动力输出轴(2)上固装动力输出轮(1),双联塔式齿轮(3)周向、径向定位、轴向可移动地配装在动力输出轴(2)上;换向齿轮(17)与第三齿轮(16)常啮合;双联塔式齿轮(3)分别与换向齿轮(17)或者第二齿轮(14)啮合、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惠清,
申请(专利权)人:董惠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