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秀龙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466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玩具,主要由壳体、转轴、重物、牵拉线、牵拉环组成,牵拉线固定在转轴的中上部且位于壳体的中心处,牵拉线穿过壳体的一面且与壳体相对活动,转轴穿过壳体的中心且与壳体保持相对转动,转轴的下方固定一重物,重物密度相对较大。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玩法简单新鲜,可广泛被少年儿童接受并喜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玩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娱乐器材有很多,每种器材都有其特殊的玩法,利用这种惯性原理 制成的游戏玩具也很多,如溜溜球等……但此类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只能为10岁左右 的儿童所接受。本技术玩法简单,能满足各个年龄段的少年儿童的兴趣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新型玩具,此玩具玩法简单,能满足各个年龄段 的少年儿童的兴趣需要。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主要由壳体、转轴、重物、牵拉线、牵拉环组成,牵拉 线固定在转轴的中上部且位于壳体的中心处,牵拉线穿过壳体的一面且与壳体相对活动, 转轴穿过壳体的中心且与壳体保持相对转动,转轴的下方固定一重物,重物密度相对较大。通过以上设置,本技术设计新颖,玩法简单新鲜,可广泛被少年儿童接受并喜 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转轴、3、重物、4、牵拉线、5、牵拉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由壳体1、转轴2、重物3、牵拉线4、牵拉环5组成,牵 拉线4固定在转轴的中上部且位于壳体的中心处,牵拉线4穿过壳体1的一面且与壳体1 相对活动,转轴2穿过壳体1的中心且与壳体1保持相对转动,转轴2的下方固定一重物3, 重物3密度相对较大。玩时只需将转轴2转动,牵拉线4便可缠绕在转轴2上,此时玩者只需用一只手握 住壳体1另一只手快速拉动牵拉,环转轴2与重物3即可随之转动。当缠绕的线被完全拉 伸且玩者放松牵拉环时,由于惯性,重物3跟转轴1还会向原来的方向转动,这样牵拉线4 就会被反向缠绕在转轴2上,此时玩者再快速拉动牵拉线4,转轴1跟重物3又会向相反的 方向转动,依次下去,转轴1跟重物3便会不停的来回转,这样就满足了玩者兴趣的需要。权利要求一种新型玩具,主要由壳体(1)、转轴(2)、重物(3)、牵拉线(4)、牵拉环(5)组成,其特征在于牵拉线(4)固定在转轴的中上部且位于壳体的中心处,牵拉线(4)穿过壳体(1)的一面且与壳体(1)相对活动,转轴(2)穿过壳体(1)的中心且与壳体(1)保持相对转动,转轴(2)的下方固定一重物(3),重物(3)密度相对较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玩具,主要由壳体、转轴、重物、牵拉线、牵拉环组成,牵拉线固定在转轴的中上部且位于壳体的中心处,牵拉线穿过壳体的一面且与壳体相对活动,转轴穿过壳体的中心且与壳体保持相对转动,转轴的下方固定一重物,重物密度相对较大。通过以上设置,本技术设计新颖,玩法简单新鲜,可广泛被少年儿童接受并喜欢。文档编号A63H33/00GK201684424SQ20102013295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5日专利技术者王树杰, 王秀龙 申请人:王秀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玩具,主要由壳体(1)、转轴(2)、重物(3)、牵拉线(4)、牵拉环(5)组成,其特征在于:牵拉线(4)固定在转轴的中上部且位于壳体的中心处,牵拉线(4)穿过壳体(1)的一面且与壳体(1)相对活动,转轴(2)穿过壳体(1)的中心且与壳体(1)保持相对转动,转轴(2)的下方固定一重物(3),重物(3)密度相对较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杰王秀龙
申请(专利权)人:王秀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