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框架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4473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端框架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前端框架安装结构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连接件构造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同侧一端,两个连接件上形成有朝向彼此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前端框架上形成有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分别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配合,防撞梁分别与两个连接件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前端框架安装结构,通过前端框架的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分别与两个连接件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配合,以提高发动机和散热器等车辆零部件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车辆的总装效率。进而提高车辆的总装效率。进而提高车辆的总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端框架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端框架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车辆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用于安装发动机和散热器等车辆零部件,为便于在总装车间对车辆进行组装,通常是将前端框架的两个立柱分别焊接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最后在总装车间将发动机和散热器等车辆零部件安装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但是立柱焊接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后,两个立柱会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凸出从而影响发动机等车辆零部件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前端框架安装结构。根据本技术设计的前端框架安装结构,通过前端框架的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分别与两个连接件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配合,以提高发动机和散热器等车辆零部件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车辆的总装效率。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前端框架安装结构的车辆。
[0005]根据本技术的前端框架安装结构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构造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同侧一端,两个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朝向彼此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前端框架,所述前端框架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且所述前端框架上形成有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四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配合;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件相连。
[0006]根据本技术的前端框架安装结构,通过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同侧一端分别设置连接件,两个连接件分别具有朝向彼此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前端框架设置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配合且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配合以将前端框架连接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通过设置连接件,可以使前端框架在完成发动机和散热器等车辆零部件的安装后再通过连接件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连接,避免前端框架对发动机和散热器等车辆零部件的安装造成阻碍,从而提高了发动机和散热器等车辆零部件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了车辆的总装效率。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的端部配合;折弯板,所述折弯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至少部分外周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折弯板朝向彼此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弯板上形成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前端框架上形成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凹槽。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折弯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加强筋。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折弯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加强凸部,所述加强凸部的一端与所述加强筋连接且在远离所述加强筋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板在第三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折弯板在第三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的至少部分重合且连接,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同侧一端上分别形成有第一观察窗,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观察窗正对的第二观察窗。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所述第一吸能盒和所述第二吸能盒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第二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吸能盒和所述第二吸能盒分别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吸能盒和所述第二吸能盒背离所述防撞梁本体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板固定。
[0015]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0016]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端框架安装结构,由于根据本技术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前端框架安装结构,因此该车辆的总装耗时少、效率高,同时车辆的生产成本低。
[0017]综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前端框架安装结构,通过前端框架的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分别与两个连接件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配合以将前端框架连接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通过设置连接件,可以使前端框架在完成发动机和散热器等车辆零部件的安装后再通过连接件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连接,避免前端框架对发动机和散热器等车辆零部件的安装造成阻碍,从而提高了发动机和散热器等车辆零部件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了车辆的总装效率。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端框架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端框架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0022]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前端框架安装结构;
[0024]10、第一纵梁;11、第一观察窗;20、第二纵梁;
[0025]30、连接件;31、连接板;311、第一翻边;312、第二观察窗;32、折弯板;321、定位凸
起;322、第二翻边;33、加强筋;34、加强凸部;
[0026]40、前端框架;41、定位凹槽;
[0027]50、防撞梁;51、防撞梁本体;52、第一吸能盒;53、第二吸能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端框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构造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同侧一端,两个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朝向彼此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前端框架,所述前端框架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且所述前端框架上形成有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四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配合;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框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的端部配合;折弯板,所述折弯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至少部分外周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折弯板朝向彼此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端框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板上形成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前端框架上形成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端框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端框架安装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洋杨忠王玮王成莲叶孙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