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底炉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412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转底炉技术领域的转底炉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底炉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转底炉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转底炉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转底炉直接还原技术主要用于处理钢铁行业含铁尘泥,尘泥
(
高炉布袋灰

高炉重力灰

转炉污泥
)
经配料混匀后进入压球工序,压制成型的生球经烘干后送入转底炉炉床,生球在
1200℃

1250℃
的炉床上还原约
25min
后排出,高温烟气经过烟气管道进入余热锅炉及除尘器随后排出

转炉污泥是一种含铁品位高
、w(SiO2)


利用价值较高的含铁资源,是转炉高温煤气经湿法除尘后产生大量的除尘污水泥,经加药

沉淀

浓缩和压滤后,形成的炼钢污泥,其具有粘性大

碱性物质含量高

粒度细的特点,根据此特点,大部分转底炉生产线或对转炉除尘系统进行改造,使用干法除尘形式,或利用料场预处理方式来对污泥进行打散烘干

而新钢转底炉受到场地及前段工序影响,无预处理工序,采用进场转炉污泥直接上料的方式生产

[0003]利用抓斗行车将转运进场的转炉污泥运至污泥上料斗内,转炉污泥经过污泥上料斗后下料至皮带秤,从而实现定量转运准确配料的过程

在事迹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1、
转炉污泥进入污泥上料斗后容易粘堵,造成皮带秤流量波动大,进而影响后续配料工序的稳定性
。2、
抓斗行车既要进行上料操作,又要对场地中的转炉污泥进行分类堆存,常因二者配合不足造成减产,制约了产线产量

[0004]现有技术中有名称为“一种新型转底炉炉底结构及其对应的布料装置”、
公开号为“109439903A”的技术,该技术设置有多个呈同心圆设置的凹槽隔板,相邻的两个凹槽隔板之间设有物料凹槽;布料装置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有进料区和上料区,所述上料区与所述进料区连通,连通位置设为上料口,上料区中设置有多个布料隔板,各布料隔板并排放置,相邻的两个布料隔板之间设有布料通道

本专利技术中的炉底结构使椭球型物料充分平铺在整个转底炉底部,增大了物料与还原气的接触面积,保证了还原效果;设置了多条竖直放置的布料通道的布料装置使椭球型物料沿其长轴方向竖排布置,大大节省了炉底空间,单位面积的炉底可布置更多的物料

[0005]然而,该技术没有涉及本申请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降低物料
(
污泥
)
在上料料斗上料后的粘堵,解决粘堵造成皮带秤流量波动大,进而影响后续配料工序稳定性的问题的转底炉上料装置

[0007]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技术为一种转底炉上料装置,包括进料区域

存料区域

上料区域,进料区域设置进料行车,进料行车设置进料抓斗,上料区域设置上料行车,上料行车设置上料抓斗,上料区域还设置上料料斗

[0009]所述的存料区域位于进料区域和上料区域之间位置

[0010]所述的存料区域包括多个按间隙分布的物料存放位

[0011]所述的物料存放位包括第一物料存放位

第二物料存放位

第三物料存放位

第四物料存放位

第五物料存放位

[0012]所述的进料行车设置为能够通过进料抓斗将转运的物料从进料区域抓取转运到存料区域的物料存放位存放的结构

[0013]所述的上料行车设置为能够通过上料抓斗从存料区域抓取物料转运到上料区域的上料料斗内的结构

[0014]所述的进料行车和上料行车平行布置

[0015]所述的进料区域

存料区域

上料区域位于厂房内

[0016]所述的进料行车和上料行车分别安装在厂房内的房梁上

[0017]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0018]本技术所述的转底炉上料装置,结构设置时,在厂房内设置进料区域

存料区域

上料区域,三个区域相邻,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

进料区域用于物料进料,将其他地方产生的物料
(
污泥
)
通过进料区域的进料行车的进料抓斗进行抓取转运,运输到存料区域,在存料区域可以分为多个物料存放位存放

这样,转运来的物料并不直接上料到上料料斗,而是在存料区域先行放置

物料经过放置,水分会有所下降,在通过上料料斗供料后就不易导致污泥粘堵上料料斗

具体来说,将物料在存料区域分为多个物料存放位存放,不同物料存放位的物料存放存在先后,通过上料区域的上料行车的上料料斗从存放区域上料时,每次都从最先存放的物料存放位抓取物料进行上料,这样,确保每次抓取的物料都已经满足存放时间,从而有效降低物料的水分,避免后续粘堵

因此,本技术的装置使用后,实现进场转炉污泥分类堆存

降低水分,在上料过程减少粘堵频次,转运进来的新鲜转炉污泥必须堆存
24h
以上,从而有效降低粘堵设备

上料过程中同时控制污泥上料料斗频率以与出料螺旋频率匹配以减少粘堵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转底炉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标记分别为:
1、
进料区域;
2、
存料区域;
3、
上料区域;
4、
进料行车;
5、
进料抓斗;
6、
上料行车;
7、
上料抓斗;
8、
上料料斗;
9、
物料存放位;
10、
第一物料存放位;
11、
第二物料存放位;
12、
第三物料存放位;
13、
第四物料存放位;
14、
第五物料存放位;
15、
厂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

构造

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转底炉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区域
(1)、
存料区域
(2)、
上料区域
(3)
,进料区域
(1)
设置进料行车
(4)
,进料行车
(4)
设置进料抓斗
(5)
,上料区域
(3)
设置上料行车
(6)
,上料行车
(6)
设置上料抓斗
(7)
,上料区域
(3)
还设置上料料斗
(8)。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存料区域
(2)
位于进料区域
(1)
和上料区域
(3)
之间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底炉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存料区域
(2)
包括多个按间隙分布的物料存放位
(9)。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底炉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存放位
(9)
包括第一物料存放位
(10)、
第二物料存放位
(11)、
第三物料存放位
(12)、
第四物料存放位
(13)、
第五物料存放位
(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榕鑫眭相萍王玮琪谭翔宇朱庆丰周庆文
申请(专利权)人: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