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2965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外水切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包括:外水切;座板,座板上设有第一校正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外水切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切是车窗密封条的简称
,
包括车窗外侧防水密封条和车窗内侧密封条,简称外水切和内水切,为降低玻璃升降时同胶条间的摩擦阻力,需要在与车窗玻璃接触的车窗密封条凸起唇片表面贴绒,形成绒层

[0003]如图1所示,外水切贴绒时,需要在图中第一凸起唇片1和第二凸起唇片2的位置处粘贴绒带
54
,以降低玻璃升降的摩擦力和噪音,提高乘用车的密封性和舒适度

通常外水切植绒是在一处平整面上固定与产品形状贴合的贴绒工装,贴绒工装多为一套组装仿形块,可调节间隙,然后在两侧竖有两辊筒或支架
(
其上加装辊筒
)
,用于放置绒带

将绒带穿过定位仿形工装,在牵引机的带动下绒带会贴附在外水切表面,在贴绒工装的压紧下外水切完成植绒工艺

现有的外水切贴绒工装使用时,外水切放入贴绒工装时缺少导向,通常外水切与贴绒工装会存在夹角,导致调试时间过长,贴绒质量下降,易出现绒带脱绒现象,而且牵引时外水切容易出现晃动,导致贴绒不良率较高,并且贴绒时仅一次辊压,绒带粘接不牢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通过第一校正架使外水切唇边预变形,并导向外水切顺利进入贴绒工装,而且第二校正架作为保障,二次辊压校正产品形状的同时加固绒带与外水切的粘接,保证贴绒质量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包括:座板
,
所述座板上设有贴绒工装组件
,
所述贴绒工装组件上设有贴绒口,所述贴绒口处设有贴绒组件,所述贴绒组件用于对外水切的第一凸起唇片和第二凸起唇片进行贴绒,所述外水切与牵引机连接,所述座板上位于所述贴绒口的进口端的一侧和出口端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校正架和第二校正架,所述第一校正架平行设置有转动连接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间形成第一校正入口,所述第二校正架上平行设置有转动连接的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四滚轮间形成第二校正出口,所述外水切通过所述第一校正入口进入所述贴绒口,所述外水切从所述贴绒口的出口进入所述第二校正出口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用时,将外水切的一端放置在第一校正架上的第一校正入口处,之后在牵引机的带动下,外水切经由第一校正如入口处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辊压和引导,准确进入贴绒工装组件上的贴绒口内,减少了外水切与贴绒口贴合的安装调试时间,加快了生产节拍,提高了效率,并且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对外水切的辊压起到了对外水切凸起唇边的收束作用,保证外水切顺利的进入贴绒口内进行贴绒,外水切在贴绒工装组件内完成贴绒后在牵引机的作用下进入第二校正架上的第三滚轮
和第四滚轮处的第二校正出口,由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完成对外水切贴绒后的二次辊压,保证绒带可紧密地粘接在外水切的第一凸起唇片和第二凸起唇片上,加固绒带与外水切的粘接,保证外水切的贴绒质量,降低不良率,减少原材料浪费,并且第二校正出口也可以起到校正外水切唇边形状的作用

本技术中第一校正入口和第二校正出口对外水切的辊压也起到了避免外水切晃动的效果,易于外水切的导向

[0007]在上述的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中,所述第一校正架和所述第二校正架与所述贴绒工装组件间的距离均为
L

100mm≤L≤150mm
,此距离可充分起到防止外水切晃动的效果,减少胶水污染,易于产品导向,同时不影响操作

[0008]在上述的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中,所述第一校正架上对应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校正架上对应所述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所述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上

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垂直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以及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竖直转动连接在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上,考虑到外水切的唇边位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以及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对外水切采用左右挤压方式而非上下挤压可以是起到更好的收束外水切唇边的效果

[0009]在上述的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中,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主要带动对外水切的导向作用以及对外水切凸起唇边的收束作用,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主要对贴绒后的加固作用,所以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间的间距大于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间的间距,使得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间的夹紧力大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间的夹紧力

[0010]在上述的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中,所述第一校正架上

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上对应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设有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上端均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腰型孔内,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对应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下端均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校正架上位于所述第一转轴

第二转轴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处连接有第一调节丝杆,上侧的所述第一调节丝杆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下侧的所述第一调节丝杆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

长时间使用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间间隙变大时,通过转动第一调节丝杆,通过第一调节丝杆推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上下两端两边沿着第一腰型孔和第一滑槽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间间隙的调节

[0011]在上述的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中,所述第二校正架上

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安装块和第四安装块,所述第三安装块上对应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分别设有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的上端均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腰型孔内,所述第四安装块上对应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分别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的下端均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校正架上位于所述第三转轴

第四转轴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处连接有第二调节丝杆,上侧的所述第二调节丝杆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下侧的所述第二调节丝杆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

长时间使用后,第三滚
轮和第四滚轮间间隙变大时,通过转动第二调节丝杆,通过第二调节丝杆推动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的上下两端两边沿着第二腰型孔和第二滑槽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间间隙的调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包括:座板
(4),
所述座板
(4)
上设有贴绒工装组件
(6),
所述贴绒工装组件
(6)
上设有贴绒口
(23)
,所述贴绒口
(23)
处设有贴绒组件
(18)
,所述贴绒组件
(18)
用于对外水切
(3)
的第一凸起唇片
(1)
和第二凸起唇片
(2)
进行贴绒,所述外水切
(3)
与牵引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
(4)
上位于所述贴绒口
(23)
的进口端的一侧和出口端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校正架
(5)
和第二校正架
(7)
,所述第一校正架
(5)
平行设置有转动连接的第一滚轮
(8)
和第二滚轮
(9)
,所述第一滚轮
(8)
与所述第二滚轮
(9)
间形成第一校正入口
(12)
,所述第二校正架
(7)
上平行设置有转动连接的第三滚轮
(13)
和第四滚轮
(14)
,所述第三滚轮
(13)
与所述第四滚轮
(14)
间形成第二校正出口
(17)
,所述外水切
(3)
通过所述第一校正入口
(12)
进入所述贴绒口
(23)
,所述外水切
(3)
从所述贴绒口
(23)
的出口进入所述第二校正出口
(1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正架
(5)
和所述第二校正架
(7)
与所述贴绒工装组件
(6)
间的距离均为
L

100mm≤L≤150mm。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正架
(5)
上对应所述第一滚轮
(8)
和第二滚轮
(9)
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转轴
(19)
和第二转轴
(20)
,所述第一滚轮
(8)
和第二滚轮
(9)
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
(19)
和第二转轴
(20)
上,所述第二校正架
(7)
上对应所述第三滚轮
(13)
和第四滚轮
(14)
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三转轴
(21)
和第四转轴
(22)
,所述第三滚轮
(13)
和第四滚轮
(14)
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转轴
(21)
和第四转轴
(22)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
(8)
和第二滚轮
(9)
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三滚轮
(13)
和第四滚轮
(14)
间的间距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水切贴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正架
(5)


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块
(24)
和第二安装块
(25)
,所述第一安装块
(24)
上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晗徐远刚袁刚陈莉李洪燕洪加军郑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拓普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