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液化气脱硫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289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化工设备,特别地,涉及一种液化气脱硫装置,包括筒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化气脱硫装置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设备,特别地,涉及一种液化气脱硫装置

另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液化气脱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未处理过的液化石油天然气中存在许多的杂质,这些杂质中除了含有
H2S

CO2等酸性成分外,还包括硫醇等有机硫成分,这些硫成分会对石油天然气的提炼产品的加工和生产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液化石油天然气在化工生产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先进行脱硫处理,因此液化石油天然气脱硫技术的发展与改进,正成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关键技术

[0003]目前,国内外脱硫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对液化石油天然气进行脱硫的方法日益增多,其主要有干法脱硫

湿法脱硫

膜分离法脱硫以及生物脱硫

[0004]湿法脱硫一般分为吸收法和湿式氧化法,而吸收法还可以按其进行吸收原理的差异再次分为化学吸收法

物理吸收法以及化学

物理吸收法

化学吸收法是利用适当的脱硫剂会在常温环境下与
H2S

CO2反应生成某种化合物,此方法可实现脱硫剂的循环利用

物理吸收法主要基于有机溶剂对石油天然气中酸性组分的物理吸收而将它们脱除,当富液压力降低时,随即放出所吸收的酸性组分,物理吸收一般在高压和较低温度下进行

化学

物理吸收法是将化学吸收剂和物理吸收剂联合使用的方法

湿式氧化法是在脱硫剂的作用下,
H2S
首选被氧化成亚硫化物,再被还原为单质硫

湿法脱硫塔主要有填料塔

喷淋塔

鼓泡塔和液柱塔

填料塔适应能力强

压降及滞液量小,但其造价高

重量大

投资大,此外填料塔的格栅填料板易结垢

堵塞,系统阻力较大;喷淋塔通常采用烟气与浆液逆流接触方式布置,喷淋塔上部布置若干层喷嘴,脱硫剂浆液通过雾化喷嘴形成液雾,烟气与浆液液雾逆向充分接触时,
SO2被吸收,喷淋塔的优点在于能形成较大的气液接触面积,但其喷嘴易磨损

堵塞;鼓泡塔对烟气含尘量的要求较低,在高粉尘浓度下也能较好的运行并获得较高的脱硫效率,但液相内部有较大的返混,系统阻力较大,对风烟系统设备出力要求较高,且管口位置容易造成结构现象,其占地面积也大;液柱塔的塔体是方形钢结构,其采用单层母管制配置,喷浆管布置在塔体底部,循环泵将吸收剂送至喷浆母管中,再分散到各个平行支管中上喷出,形成覆盖整个脱硫塔横截面的液柱

烟气从脱硫塔的下部径向进入塔内并向上通过液柱,在上升过程中,烟气先与向上喷射的浆液液柱顺流接触,浆液柱到达最高点后散开并形成均布的向下落的液滴,再次与烟气自上而下逆流接触,同时细小下落的液滴又与上升烟气携带的液滴进行碰撞,更新传质表面,形成密集液滴层,提高了烟气与吸收液的混合,使得气液两相高效接触,液柱塔优点在于结构简单

喷孔孔径较大,不易堵塞,但其水耗

电耗

阻力损失较大

[0005]目前,我国化工行业所采用的脱硫方法和技术大都较为复杂,并且成本较高,在已有工艺和设备基础上,更深入地研究液化气脱硫过程的机理,提高脱硫精度

大幅减少碱渣排放,对于提高装置环保性和经济性,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国内炼油厂液化气脱硫的技术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0006]因此,工业上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成本较低

能耗低

工艺简单,系统简化,同时安全高效的液化气脱硫装置及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一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化气脱硫装置,该液化气脱硫装置气液传质效率高

脱硫率高且压降低

[0008]本技术另一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化气脱硫系统,该液化气脱硫系统投资成本低

占地面积小且运行能耗小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化气脱硫装置,包括筒体以及套接在所述筒体外周面上的夹套,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且所述进气口的缩口角度为0‑
25
°
,所述夹套内壁与所述筒体外壁围合成容纳碱性吸收剂的腔体,且所述腔体内的所述筒体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微孔,以使得所述碱性吸收剂喷射进入所述筒体内部

[0010]优选地,所述筒体内部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向上延伸且所述出气管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筒体的上端面

[0011]优选地,所述夹套外周面上设有进液管

[0012]优选地,所述筒体下部设有出液口

[0013]更优选地,所述筒体的上部形成为柱状结构,中部形成为倒锥形结构,下部形成为柱状结构

[0014]具体地,所述微孔的直径为
0.5

5mm。
[0015]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液化气脱硫系统,包括液化气罐

送气装置

液化气脱硫装置

送液装置

碱性吸收剂容纳槽以及回收液槽,所述液化气罐内的气体经所述送气装置增压后切向进入所述液化气脱硫装置内,所述碱性吸收剂容纳槽内的碱性吸收剂经所述送液装置增压后进入所述液化气脱硫装置内,所述液化气脱硫装置内的吸收液适于排入所述回收液槽

[0016]优选地,所述送气装置包括空气泵以及变频器,所述变频器与所述空气泵电连接

[0017]更优选地,所述液化气罐和所述送气装置之间

所述送气装置和所述液化气脱硫装置之间

所述液化气脱硫装置和所述送液装置之间

所述送液装置和所述碱性吸收剂容纳槽之间以及所述液化气脱硫装置和所述回收液槽之间均通过管路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液化气脱硫装置为多级串联,级数为2‑5级

[001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液化气脱硫装置及系统具有以下三点有益效果:
[0020](1)
本技术的液化气脱硫装置包括筒体以及套接在筒体上的夹套,夹套的外周面上设有进液管,夹套内壁与筒体外壁围合成一定容积的腔体,且腔体内的筒体外周面上设有多列微孔

碱性吸收剂从进液管注入进腔体内后,在压力作用下,碱性吸收剂经过微孔时,分成多束射流柱进入筒体内,而液化气从筒体顶部侧面的进气口切向进入筒体内,并在筒体内形成向下螺旋的强旋气流场,射流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液化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
(302)
以及套接在所述筒体
(302)
外周面上的夹套
(303)
,所述筒体
(302)
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
(306)
,且所述进气口
(306)
的缩口角度为0‑
25
°
,所述夹套
(303)
内壁与所述筒体
(302)
外壁围合成容纳碱性吸收剂
(9)
的腔体,且所述腔体内的所述筒体
(302)
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微孔
(307)
,以使得所述碱性吸收剂
(9)
喷射进入所述筒体
(302)
内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
(302)
内部设有出气管
(301)
,所述出气管
(301)
向上延伸且所述出气管
(301)
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筒体
(302)
的上端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
(303)
外周面上设有进液管
(304)。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
(302)
下部设有出液口
(305)。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化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
(302)
的上部形成为柱状结构,中部形成为倒锥形结构,下部形成为柱状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
(307)
的直径为
0.5

5mm。7.
一种液化气脱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良肖玲玉沈其松付鹏波段孝旭赵志胜贾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