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2198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发光元件包括输入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
LED
,特别涉及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
LED
发光元件中,处于端部的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外露,通过注塑在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的一侧形成(绝缘塑料制成)的杯状结构,
LED
芯片固定在杯状结构内,并与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连接,绝缘胶填充在杯状结构内

在焊接
LED
发光元件时,焊接电极背对杯状结构裸露的一侧

这种结构会带来以下问题:
1.
在焊接过程中,极速加热裸露的电极,热量快速传导至绝缘塑料及绝缘胶,而绝缘塑料和绝缘胶的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绝缘胶出现爆胶情况,随之带来导线和
LED
芯片脱焊等情况,造成死灯

[0003]2.
为了实现后续整灯的自动化生产,需要从成堆的
LED
发光元件中逐个分离出
LED
发光元件,并固定在条带上

为了防止各个
LED
发光元件的电极由于勾连和重叠而导致无法自动化分离,需要尽可能缩短裸露的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的长度

[0004]然而,在
LED
发光元件的制造中,需要依次经过第一次切割

注塑阶段

第二次切割和
LED
芯片固定等阶段,其中在第二次切割中,需要固定发光元件,通过切割使相邻的
LED
发光元件分离

因此,为了尽可能地缩短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的长度,需要上下夹紧绝缘塑料(而非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夹紧电极会相应地增加电极长度)的端部,然后切掉相邻
LED
发光元件的连接部

鉴于夹紧绝缘塑料的需要,相邻输入电极或输出电极间的绝缘隔离件无法延伸到绝缘塑料的端部

这随之带来技术问题,在焊接
LED
发光元件时,由于处于绝缘塑料端部的相邻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间缺乏有效隔离,焊锡会连接相邻输入电极或输出电极,导致死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元件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输入电极

输出电极
、LED
芯片和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的一侧形成杯状结构,所述
LED
芯片设置在所述杯状结构内,并分别连接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胶填充在所述杯状结构内;所述绝缘件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处于所述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的另一侧;所述输入电极

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依次连接,并形成绕过所述第二部分第一端部的弯折结构,所述输出电极

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依次连接,并形成绕过所述第二部分第二端部的弯折结构;所述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分别处于第二部分背对输入电极的一侧,之间绝缘;绝缘隔离件,所述绝缘隔离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背对输入电极的一侧,且处于相邻第一焊接部之间,以及相邻第二焊接部之间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了上述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该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第一次切割阶段

绝缘处理阶段

第二次切割阶段和
LED
芯片固定阶段,在所述绝缘处理阶段中,在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的一侧形成绝缘的第一部分;在绝缘处理阶段中,在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的另一侧形成绝缘的第二部分,且在第二部分背对输入电极的一侧形成绝缘隔离件;在第二次切割阶段,分别夹住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然后切割,使得输入电极

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依次连接,输出电极

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依次连接;所述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处于第二次切割阶段和
LED
芯片固定阶段之间的弯折阶段,所述弯折阶段为:弯折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使得所述输入电极

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形成绕过所述第二部分第一端部的弯折结构,弯折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使得所述输出电极

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形成绕过所述第二部分第二端部的弯折结构;所述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分别处于第二部分背对输入电极的一侧,之间绝缘;所述绝缘隔离件处于相邻第一焊接部之间,以及相邻第二焊接部之间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可靠性好;与现有技术相反地,延长电极,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的端部分别具有连接部和焊接部,使得电极

连接部和焊接部形成弯折结构;基于此,在焊接部加热焊接时,增加了热量传导至绝缘胶的时间,使得在焊接结束时,热量还未传导至绝缘胶,有效地防止了爆胶情况的出现,提高了发光元件的可靠性;
2.
制造合格率高;基于上述电极延长的思想,使得在第二次切割中,夹紧裸露的电极即可,无需夹紧绝缘塑料的端部,使得绝缘隔离件延伸到第一部分的端部,有效地隔离了相邻第一焊接部和相邻的第二焊接部,防止在焊接中焊锡连接相邻第一焊接部和相邻的第二焊接部,避免了死灯情况的出现;
3.
制造效率高;为了更好地实现绝缘,在输入电极背对杯状结构的一侧设置绝缘的第二部分,也即电极

连接部和焊接部绕过第二部分端部,不会出现发光元件间电极勾连和重叠情况,提高了自动化分离效率及后续整灯制造效率;在第二部分背对杯状结构的一侧,设置条状凸起,从而填充了二个焊接部之间的空隙,各个电极处于(第二部分的,或相邻绝缘隔离件之间)凹槽内,电极没有翘起部分,更好地防止了不同发光元件电极间出现勾连

重叠情况,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分离效率及后续整灯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0009]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图1‑
图3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具体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专利技术

为了教导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具体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输入电极

输出电极
、LED
芯片和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的一侧形成杯状结构,所述
LED
芯片设置在所述杯状结构内,并分别连接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胶填充在所述杯状结构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处于所述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的另一侧;所述输入电极

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依次连接,并形成绕过所述第二部分第一端部的弯折结构,所述输出电极

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依次连接,并形成绕过所述第二部分第二端部的弯折结构;所述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分别处于第二部分背对输入电极的一侧,之间绝缘;绝缘隔离件,所述绝缘隔离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背对输入电极的一侧,且处于相邻第一焊接部之间,以及相邻第二焊接部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件为条状,分别延伸到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并高于所述第二部分

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背对输入电极的一侧具有允许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进入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部分内,或相邻绝缘隔离件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条状凸起,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分别处于所述条状凸起的两侧,所述绝缘隔离件连接所述条状凸起,并高于所述条状凸起

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分别为三个,第一输入电极和第一输出电极连接,第二输入电极和第二输出电极被第一部分隔离,第三输入电极和第三输出电极连接,连接部的部分处于所述第二输入电极和第二输出电极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电极

第二输入电极和第三输入电极依次设置,不同出射波长的
LED
芯片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输入电极和第三输出电极;控制芯片设置在第二输入电极上,输出端分别连接各个
LED
芯片及第二输出电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明陈皇吴琼渊潘雅雯冯俊杰董庆勇谭清华杨华陈柏州阮世策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