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156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外壳,内部具有总安装腔和分油腔;涡旋压缩结构,具有出气口的一端位于总安装腔内;分油导气结构,设置在总安装腔内;分油导气结构内部具有分油导气腔,分油导气腔的入口与出气口连通;分油导气结构远离涡旋压缩结构的一端为连接导气端,连接导气端插入总安装腔的内壁,连接导气端内部具有连接腔,连接腔的一端与总安装腔连通,连接腔的另一端与分油腔连通;分油导气腔通过总安装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涡旋压缩机是一种效率高

噪声低且运转平稳的容积式压缩机,其作为第三代车载压缩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系统,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对空调涡旋压缩机噪声

振动及耐久性等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0003]涡旋压缩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提供润滑油对涡旋压缩机内的摩擦副进行润滑,以减小摩擦副工作时产生的噪声;现有技术中,在涡旋压缩机内设置油分结构和储油池,油分结构用于对从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排出的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合流体进行分离,储油池设置于油分结构的下方,并用于存储经油分结构分离并排出的润滑油;同时,在储油池与涡旋压缩机的回油通道之间设置节流回油结构,储油池的池底开设回油孔与节流回油结构的进口相连,以使储油池内的润滑油最后经节流回油结构回到涡旋压缩机的回油通道,对涡旋压缩机内的各摩擦副进行润滑,并形成循环油路

[0004]目前,新能源车用压缩机一般采用低压腔结构的卧式压缩机
(
即涡旋压缩机
)
,其排油率大,相比立式高压腔体结构,卧式压缩机排气空腔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但是卧式压缩机在排气时,排气携带的冷冻油制冷剂在排气腔中未能有效逗留分离和沉积就被带离出压缩机;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通常是在排气出口处安装旋风油气分离器,用于在排气时有效分离出部分润滑油,但随着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升高,在高速高流量的排气条件下,旋风油气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又被高速气体搅动并带离出压缩机,被带离润滑油的占比相比旋风油气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的占比更大,进而降低了润滑油与气体的分离

润滑油的沉积和压缩机的储油效果

[0005]当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排出压缩机系统以及润滑油回油循环不良时,容易因润滑油缺失造成压缩机的运行故障

在实际试验时,压缩机常常会出现下台重量比上台重量轻,导致压缩机长期运行时的存油越来越少,进而使得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受到不利影响

[0006]综上,现有的涡旋压缩机具有在排气时带油率高,高转速排油量大的问题,并且现有的涡旋压缩机的存油能力弱,回油不良,长期运行容易出现轴承润滑不良等不利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排气时带油率高

排油量大的问题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外壳,内部具有总安装腔和分油腔;涡旋压缩结构,涡旋压缩结构具有出气口的一端位于总安装腔内;分油导气结构,设置在总安装腔内;分油导气结构用于将冷媒与润滑油分离;分油导气结构内部具有分油导气腔,分油导气腔的入口与出气口连通;分油导气结构远离涡旋压缩结构的一端为连接导气端,连接导气端插入总安装腔的内壁,连接导气端内部具有连接腔,连接腔的
一端与总安装腔连通,连接腔的另一端与分油腔连通;分油导气腔通过总安装腔

连接腔与分油腔连通

[0009]进一步地,压缩机外壳的内部还具有定位通孔,定位通孔将分油腔和总安装腔连通;连接导气端伸入定位通孔内,且与定位通孔的内壁限位配合

[0010]进一步地,分油导气结构包括多级分油器和导气器,导气器将多级分油器固定在涡旋压缩结构上;连接导气端位于导气器上

[0011]进一步地,导气器远离连接导气端的一端为连接插入端;连接插入端的内部具有进气腔,进气腔与出气口连通;多级分油器内具有油气分离腔,连接插入端插入油气分离腔内;油气分离腔分别与进气腔和总安装腔连通;进气腔和油气分离腔共同形成分油导气腔;其中,出气口吹出的混合物质依次经过进气腔

油气分离腔进入总安装腔内

[0012]进一步地,连接插入端穿过油气分离腔,且与涡旋压缩结构螺纹连接;导气器的外周上具有定位轴肩,多级分油器的一端与涡旋压缩结构抵接,多级分油器的另一端与定位轴肩抵接

[0013]进一步地,油气分离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油气分离腔

第二油气分离腔和第三油气分离腔,第一油气分离腔与进气腔连通,且通过第一油道与总安装腔连通;第二油气分离腔通过第二油道与总安装腔连通;第三油气分离腔与总安装腔连通

[0014]进一步地,油气分离腔的内壁上具有插入孔,连接插入端穿过插入孔;第一油气分离腔通过插入孔与第二油气分离腔连通,第二油气分离腔通过周向气道与第三油气分离腔连通,周向气道围绕多级分油器的周向设置

[0015]进一步地,多级分油器包括筒体部和设置在筒体部上的端盖部,第一油道贯穿筒体部;第二油道依次贯穿筒体部和端盖部;或者,筒体部与端盖部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二油道;第二油道的截面积不大于直径为
2mm
的圆形面积

[0016]进一步地,连接插入端的内部还具有第一气道,进气腔通过第一气道与油气分离腔连通;连接导气端内部还具有第二气道,连接腔通过第二气道与总安装腔连通;其中,第一气道

进气腔

第二气道和连接腔的截面积均大于出气口的截面积

[0017]进一步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用于密封定位通孔的套塞,套塞为圆台环形结构,圆台环形结构的内部具有贯通孔,导气器的连接导气端穿过贯通孔,且与贯通孔的内壁抵接配合;圆台环形结构外周上的环形锥面与定位通孔的内壁配合

[0018]进一步地,连接导气端的周向具有台阶轴肩,台阶轴肩与贯通孔的内壁抵接配合;台阶轴肩与套塞的一端抵接,以轴向限位套塞;套塞采用弹性材料,套塞与定位通孔的内壁过盈配合

[0019]进一步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高低压分隔器,高低压分隔器设置在涡旋压缩结构靠近出气口的一端,且位于总安装腔内;分油导气结构和高低压分隔器将总安装腔由上至下依次分隔成高压区

第一积油区和第一集油区,其中高压区

第一积油区和第一集油区依次连通;第一积油区位于分油导气结构和高低压分隔器之间;第一集油区和第一积油区分别用于收集润滑油,高压区分别与分油导气腔和分油腔连通

[0020]进一步地,高低压分隔器上具有集油通道,集油通道用于连通第一积油区和第一集油区;其中,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一积油区经过集油通道流入第一集油区

[0021]进一步地,高低压分隔器包括密封体和分隔体,密封体与涡旋压缩结构靠近出气
口的一端连接,且与总安装腔的内壁密封配合;分隔体轴向上的一端与密封体连接,分隔体轴向上的另一端与总安装腔的内壁抵接配合;其中,集油通道贯穿分隔体;分隔体和分油导气结构之间形成第一积油区,分隔体的下方形成第一集油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外壳
(10)
,内部具有总安装腔
(11)
和分油腔
(12)
;涡旋压缩结构
(20)
,所述涡旋压缩结构
(20)
具有出气口
(21)
的一端位于所述总安装腔
(11)
内;分油导气结构
(30)
,设置在所述总安装腔
(11)
内;所述分油导气结构
(30)
用于将冷媒与润滑油分离;所述分油导气结构
(30)
内部具有分油导气腔
(31)
,所述分油导气腔
(31)
的入口与所述出气口
(21)
连通;所述分油导气结构
(30)
远离所述涡旋压缩结构
(20)
的一端为连接导气端,所述连接导气端插入所述总安装腔
(11)
的内壁,所述连接导气端内部具有连接腔
(32)
,所述连接腔
(32)
的一端与所述总安装腔
(11)
连通,所述连接腔
(32)
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油腔
(12)
连通;所述分油导气腔
(31)
通过所述总安装腔
(11)、
所述连接腔
(32)
与所述分油腔
(12)
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外壳
(10)
的内部还具有定位通孔
(13)
,所述定位通孔
(13)
将所述分油腔
(12)
和所述总安装腔
(11)
连通;所述连接导气端伸入所述定位通孔
(13)
内,且与所述定位通孔
(13)
的内壁限位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导气结构
(30)
包括多级分油器
(33)
和导气器
(34)
,所述导气器
(34)
将所述多级分油器
(33)
固定在所述涡旋压缩结构
(20)
上;所述连接导气端位于所述导气器
(34)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器
(34)
远离所述连接导气端的一端为连接插入端;所述连接插入端的内部具有进气腔
(35)
,所述进气腔
(35)
与所述出气口
(21)
连通;所述多级分油器
(33)
内具有油气分离腔
(331)
,所述连接插入端插入所述油气分离腔
(331)
内;所述油气分离腔
(331)
分别与所述进气腔
(35)
和所述总安装腔
(11)
连通;所述进气腔
(35)
和所述油气分离腔
(331)
共同形成所述分油导气腔
(31)
;其中,所述出气口
(21)
吹出的混合物质依次经过所述进气腔
(35)、
所述油气分离腔
(331)
进入所述总安装腔
(11)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入端穿过所述油气分离腔
(331)
,且与所述涡旋压缩结构
(20)
螺纹连接;所述导气器
(34)
的外周上具有定位轴肩
(341)
,所述多级分油器
(33)
的一端与所述涡旋压缩结构
(20)
抵接,所述多级分油器
(33)
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轴肩
(341)
抵接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腔
(331)
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油气分离腔
(3311)、
第二油气分离腔
(3312)
和第三油气分离腔
(3313)
,所述第一油气分离腔
(3311)
与所述进气腔
(35)
连通,且通过第一油道
(3314)
与所述总安装腔
(11)
连通;所述第二油气分离腔
(3312)
通过第二油道
(3315)
与所述总安装腔
(11)
连通;所述第三油气分离腔
(3313)
与所述总安装腔
(11)
连通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腔
(331)
的内壁上具有插入孔
(3316)
,所述连接插入端穿过所述插入孔
(3316)
;所述第一油气分离腔
(3311)
通过所述插入孔
(3316)
与所述第二油气分离腔
(3312)
连通,所述第二油气分离腔
(3312)
通过周向气道
(38)
与所述第三油气分离腔
(3313)
连通,所述周向气道
(38)
围绕所述多级分油器
(33)
的周向设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分油器
(33)
包括筒体部
(3317)
和设置在所述筒体部
(3317)
上的端盖部
(3318)
,所述第一油道
(3314)
贯穿所述筒体部
(3317)
;所述第二油道
(3315)
依次贯穿所述筒体部
(3317)
和所述端盖部
(3318)
;或者,所述筒体部
(3317)
与所述端盖部
(3318)
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二油道
(3315)
;所述第二油道
(3315)
的截面积不大于直径为
2mm
的圆形面积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入端的内部还具有第一气道
(36)
,所述进气腔
(35)
通过所述第一气道
(36)
与所述油气分离腔
(331)
连通;所述连接导气端内部还具有第二气道
(37)
,所述连接腔
(32)
通过所述第二气道
(37)
与所述总安装腔
(11)
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气道
(36)、
所述进气腔
(35)、
所述第二气道
(37)
和所述连接腔
(32)
的截面积均大于所述出气口
(21)
的截面积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定位通孔
(13)
的套塞
(40)
,所述套塞
(40)
为圆台环形结构,所述圆台环形结构的内部具有贯通孔
(41)
,所述导气器
(34)
的所述连接导气端穿过所述贯通孔
(41)
,且与所述贯通孔
(41)
的内壁抵接配合;所述圆台环形结构外周上的环形锥面
(42)
与所述定位通孔
(13)
的内壁配合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气端的周向具有台阶轴肩
(342)
,所述台阶轴肩
(342)
与所述贯通孔
(41)
的内壁抵接配合;所述台阶轴肩
(342)
与所述套塞
(40)
的一端抵接,以轴向限位所述套塞
(40)
;所述套塞
(40)
采用弹性材料,所述套塞
(40)
与所述定位通孔
(13)
的内壁过盈配合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高低压分隔器
(50)
,所述高低压分隔器
(50)
设置在所述涡旋压缩结构
(20)
靠近所述出气口
(21)
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总安装腔
(11)
内;所述分油导气结构
(30)
和所述高低压分隔器
(50)
将所述总安装腔
(11)
由上至下依次分隔成高压区
(111)、
第一积油区
(112)
和第一集油区
(113)
,其中所述高压区
(111)、
所述第一积油区
(112)
和所述第一集油区
(113)
依次连通;所述第一积油区
(112)
位于所述分油导气结构
(30)
和所述高低压分隔器
(50)
之间;所述第一集油区
(113)
和所述第一积油区
(112)
分别用于收集润滑油,所述高压区
(111)
分别与所述分油导气腔
(31)
和所述分油腔
(12)
连通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低压分隔器
(50)
上具有集油通道
(51)
,所述集油通道
(51)
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积油区
(112)
和所述第一集油区
(113)
;其中,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积油区
(112)
经过所述集油通道
(51)
流入所述第一集油区
(113)。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低压分隔器
(50)
包括密封体
(52)
和分隔体
(53)
,所述密封体
(52)
与所述涡旋压缩结构
(20)
靠近所述出气口
(21)
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总安装腔
(11)
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分隔体
(5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肖汕郑福健蒙凯邓瑞吕浩福樊晓翠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