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璋鑫专利>正文

H型炭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0136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H型炭化炉,其结构包括加料管口、加料管、转动套管、转动轴、布料器、进空气管口、气化室、炭化室、点火炉门、卸灰炉排、炉体水套、炉下清灰炉门、耐火内衬、整体炉座、高温二氧化碳、锥形卸灰斗、出灰管口、支撑轴套、锥形卸炭斗、出炭管口、托料板、炉下支撑、刮炭刀、抽吸燃气圈、抽吸燃气管口、炉顶、转动齿轮、炉内耘料耙、水冷支撑。优点:产出燃气中载体高温热能用来干馏炭化生产生物质活性炭,节约能源,提高生物质燃气的热值,利用于法净化燃气技术收集燃气中的木焦油,木醋酸用做工业化工原料,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资源转化成工业化工原料。(*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H型炭化炉,属于炭化燃气发生炉制造和应用
。技术背景已有技术双炉腔炭化炉,是在炉内分开设置的气化炉腔和炭化炉腔,运行时将生 物质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经加工粉碎、成型后加入炉内各自分开的炉腔中将生物质炭化成干 馏炭和生物质燃气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生物质炭与木质炭成份基本相同,然而在工 业运行中尚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下因双炉腔炭化炉运行时是从炉内气化炉腔下部鼓入空气 (气化剂)采用正压自下而上的气化反应,使炉内气化物料在气化时产生400-600°C的高 温燃气从炉腔顶部进入设置在旁边的炭化炉腔,使高温燃气从炭化炉腔的上部进入炭化炉 中,将炭化物料干馏成生物质炭和生物质燃气,该炉运行时由于在与气化炉腔相近的一边 物料的炭化效果较为理想,而在两腔距离较远的另一边,因高温燃气分布不到而造成炭化 炉腔内的物料炭化效果并不理想,且出现半生炭(俗称花炭)故使炉内的炭化产品质量得 不到保障,特别是炉在运行时由于炉口无法做到密封加料,在加料时对炉上加料口开启频 繁,不能保障气化炉在运行时要求严格密封的规定,尚存在不安全生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是一种H型炭化炉及其生产生物质活性炭和炭化燃气的方法, 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H型炭化炉,其特征是在气化室加料管的中部设有 气化室加料口,在气化室加料管的中间设有转动套管,在转动套管的上部设有转动齿轮,在 转动套管的下部设有佈料器,在转动套管的底部设有炉内耘料耙,在转动套管的中间设有 转动轴,在转动轴的上部设有转动齿轮,在转动轴的下部设有水冷支撑,在炉内气化室的周 边设有耐火内衬,在炉内气化室的下部设有燃气燃烧室,在燃气燃烧室的上部设有气化室 点火炉门,在点火炉门的上部设有进空气管口,在燃气燃烧室的下部设有燃气燃烧室点火 炉门,在燃气燃烧室的上部设有水冷支撑,在水冷支撑的上部设有卸灰炉排,在燃气燃烧室 的底部设有锥形卸灰斗,在锥形卸灰斗的下部设有出灰管口,在炉内炭化室的周边设有耐 内衬,在炭化室的下部设有炉内抽吸燃气圈,在炉内抽吸燃气圈的下部设有炭活化室,在炭 活化室的下部设有刮炭刀,在刮炭刀的下部设有托料板,在托料板的下部设有炉下支撑,在 炉下支撑的下部设有锥形卸炭斗,在锥形卸炭斗的下部设有活性炭出口管,在炉内耐内衬 的外部设有炉体水套,在炉体水套的下部设有高温二氧化碳进气口,在炉体水套的上部设 有炭化室炉顶,在炭化室炉顶的侧面中部设有抽吸燃气管口,在炭化室炉顶的上部中间设 有密封加料管,在密封加料管的中间设有转动轴,在转动轴的上部设有转动齿轮,在转动轴 的下部设有刮炭刀,在密封加料管的中部设有密封加料口。本技术的优点1、利用H型炭化炉生产生物质活性炭和炭化燃气的方法及可将我国每年产有大 量的农林废弃物资源,生产生物质活性炭和炭化燃气来提高农林废弃资源的利用经济价值 并可替代石油液化气供广大农村城镇居民烧用洁净的优质气体燃料和供给燃气内燃机发 电,是适合广大农村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2、本技术生产生物质活性炭和炭化燃气的方法中,将产出的燃气经设置气化 室下部的燃气燃烧室燃烧后产生800-900°C高温二氧化碳CO2气体用来生产活性炭,不但是 节约能源,而且对提高炉内生物质燃气的热值极为有效,更主要的是可利用干法净化燃气 技术收集燃气中的木焦油,木醋酸用做工业化工原料,每吨生物质秸秆所产生的经济价值 将提高到1000元以上,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3、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产有大量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本专利技术生产生物质 活性炭和炭化燃气的方法及H型炭化炉将农业废弃物资源转化成工业、环保等化工产品, 对发展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增加农民收益,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条件,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 新农村,实现农村城镇化将能做出一定的贡献。附图说明附图1是H型炭化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气化室加料口、2是气化室加料管、3是转动套管、4是转动轴、5是佈料 器、6是进空气管口、7是气化室、8是气化室点火炉门、9是卸灰炉排、10是燃气燃烧室、11 是燃气燃烧室点火炉门、12是炉内耐火内衬、13是整体炉座、14是高温二氧化碳进气口、15 是锥形卸灰斗、16是出灰渣管口、17是支撑轴套、18是锥形卸炭斗、19是活性炭出口管、20 是托料板、21是炉下支撑、22是刮炭刀、23是炭活化室、24是抽吸燃气圈、25是炭化室、26 是炉内耐火内衬、27是炉体水套、28是抽吸燃气管口、29是炭化室炉顶、30是密封加料管、 31是转动轴、32是密封加料口、33是转动齿轮、34是炉内耘料耙、35是水冷支撑、36是转动 齿轮、37是转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对照附图1,其结构是在气化室炉顶设有加料管2的中部设有气化室加料口 1,在 气化室加料管2的中间设有转动套管3,在转动套管3的上部设有转动齿轮37,在转动套管 3的下部设有佈料器5,在转动套管3的底部设有炉内耘料耙34,在转动套管3的中间设有 转动轴4,在转动轴4的上部设有转动齿轮36,在转动轴4的下部设有水冷支撑35,在炉内 气化室7的周边设有耐火内衬12,在炉内气化室7的下部设有燃气燃烧室10,在燃气燃烧 室10的上部设有气化室点火炉门8,在点火炉门8的上部设有进空气管口 6,在燃气燃烧室 10的下部设有燃气燃烧室点火炉门11,在燃气燃烧室10的上部设有水冷支撑35,在水冷 支撑35的上部设有卸灰炉排9,在燃气燃烧室10的底部设有锥形卸灰斗15,在锥形卸灰斗 15的下部设有出灰渣管口 16,图中25是炉内炭化室,在炉内炭化室25的周边设有耐内衬 26,在炭化室25的下部设有炉内抽吸燃气圈24,在炉内抽吸燃气圈24的下部设有炭活化 室23,在炭活化室23的下部设有刮炭刀22,在刮炭刀22的下部设有托料板20,在托料板 20的下部设有炉下支撑21,在炉下支撑21的下部设有锥形卸炭斗18,在锥形卸炭斗18的 下部设有活性炭出口管19,在炉内耐内衬26的外部设有炉体水套27,在炉体水套27的下部设有高温二氧化碳CO2进气口 14,在炉体水套27的上部设有炭化室炉顶29,在炭化室炉 顶29的侧面中部设有抽吸燃气管口 28,在炭化室炉顶29的上部中间设有密封加料管30, 在密封加料管30的中间设有转动轴31,在转动轴31的上部设有转动齿轮33,在转动轴31 的下部设有刮炭刀22,在密封加料管30的中部设有密封加料口 32,图中13是整体炉座。H型炭化炉内的气化室,其结构是在炉内气化室上部的炉顶中间设有加料管,加料 管上部设有转动齿轮,在加料管的中间设有转动套管,在转动套管内设有转动轴,在气化室 炉顶部的侧面设有炉内所需气化剂(空气)进气管口,在气化室内的周边设有炉内耐火内 衬,在气化室的中上部设有气化室点火炉门,在气化室的下部设有燃气燃烧室点火炉门和 与炉内炭化室相通的高温二氧化碳CO2进气口,在燃气燃烧室点火炉门的底部设有锥形卸 灰斗,在锥形卸灰斗的下部设有出灰渣管口与卸灰阀连接,在气化室下部设有水冷支撑,在 水冷支撑的中间设有水冷轴承,在水冷轴承的上部设有转动轴和卸灰炉排,在卸灰炉排的 上部设有刮灰刀,刮灰刀与转动轴下部相联,在转动轴的上部与设置在加料管上部的转动 齿轮相联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H型炭化炉,其特征是在气化室加料管的中部设有气化室加料口,在气化室加料管的中间设有转动套管,在转动套管的上部设有转动齿轮,在转动套管的下部设有佈料器,在转动套管的底部设有炉内耘料耙,在转动套管的中间设有转动轴,在转动轴的上部设有转动齿轮,在转动轴的下部设有水冷支撑,在炉内气化室的周边设有耐火内衬,在炉内气化室的下部设有燃气燃烧室,在燃气燃烧室的上部设有气化室点火炉门,在点火炉门的上部设有进空气管口,在燃气燃烧室的下部设有燃气燃烧室点火炉门,在燃气燃烧室的上部设有水冷支撑,在水冷支撑的上部设有卸灰炉排,在燃气燃烧室的底部设有锥形卸灰斗,在锥形卸灰斗的下部设有出灰管口,在炉内炭化室的周边设有耐内衬,在炭化室的下部设有炉内抽吸燃气圈,在炉内抽吸燃气圈的下部设有炭活化室,在炭活化室的下部设有刮炭刀,在刮炭刀的下部设有托料板,在托料板的下部设有炉下支撑,在炉下支撑的下部设有锥形卸炭斗,在锥形卸炭斗的下部设有活性炭出口管,在炉内耐内衬的外部设有炉体水套,在炉体水套的下部设有高温二氧化碳进气口,在炉体水套的上部设有炭化室炉顶,在炭化室炉顶的侧面中部设有抽吸燃气管口,在炭化室炉顶的上部中间设有密封加料管,在密封加料管的中间设有转动轴,在转动轴的上部设有转动齿轮,在转动轴的下部设有刮炭刀,在密封加料管的中部设有密封加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璋鑫
申请(专利权)人:韩璋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