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双组学共建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9536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双组学共建库方法,基于采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双组学共建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数字微流控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双组学共建库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单细胞测序技术允许对来自不同细胞类型和状态的单细胞进行基因组

表观基因组

转录组或蛋白组分析,从而在单细胞分辨率下研究和剖析感兴趣的生理过程

然而,仅从单个细胞中抽取一种类型的分子只能提供不完整的信息,因为一个细胞的状态是由其全部组学中的分子的复杂相互作用决定的,整个细胞所蕴含的信息从来不是局限在某一个组学中,而是在各个组学之间流动

单组学测序方法虽发展迅猛,但面临着无法展示细胞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的全貌的问题,例如基因组学的测序方法只能获得单核苷酸变异

拷贝数变异等信息,无法得知某个基因的转录情况

因此,需要发展多组学联合分析技术来同时检测不同类型的分子,以调查更多的细胞状态,完整地认识细胞

[0003]DNA
甲基化是哺乳动物基因组上最重要的修饰,
5mC
也被称为“第五碱基”,通常发生在
CG
二核苷酸处
。DNA
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标记之一活跃在众多生理过程中,例如
DNMT
缺失的小鼠表现出严重的发育异常最终早期胚胎死亡,以及几乎所有癌症都以甲基化水平失调为特征

转录组作为“中转站”将细胞基因型和表型联系起来,转录活动会根据细胞的特性和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同时研究单细胞甲基化组和转录组,可以在获得基因组上甲基化修饰的状态和基因表达情况的同时,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剖析
DNA
甲基化修饰介导的基因调控网络

现有的单细胞甲基化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scM&T

seq
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单细胞,利用
oligo

dT
磁珠富集裂解细胞释放出的
mRNA
,磁分离含有
DNA
的上清液和捕获
mRNA
的磁珠,再对二者分别建库测序
。scMT

seq
手动挑选出完整的单细胞,通过控制条件裂解细胞膜但不损伤细胞核膜,从而释放出细胞质中的
mRNA
并保持细胞核中的基因组完整,接着挑取细胞核分离核质,分别对
DNA

mRNA
建库测序
。scTrio

seq
手动挑选单细胞后,裂解细胞并离心,
RNA
相较
DNA
更轻于是离心后位于上清液,因此吸取上层溶液用于转录组建库测序,下层溶液进行甲基化建库测序

这三种均使用物理方法对
DNA

RNA
进行分离,存在不可避免的信息丢失的情况

通过选择性裂解细胞膜而不损害细胞核膜,再分离核质会损失掉细胞核中的
mRNA
;而裂解整个细胞,不论是利用修饰
oligo

dT
的磁珠特异性捕获
mRNA
,还是根据密度差离心使
DNA
沉降,都会造成样品损失

此外,以上方法单细胞捕获困难,并且甲基化组和转录组的建库方法不同,每个单细胞需要制备两种测序文库,也会导致操作复杂,付出额外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双组学共建库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双组学共建库方法,
[0007]该数字微流控芯片采用
lift

off
工艺制成,具有至少一单细胞分离反应单元,该单细胞分离反应单元具有一第一储液区

第二储液区和一混合反应区域,
[0008]第一储液区具有第一储液电极,
[0009]第二储液区具有第二储液电极,
[0010]混合反应区设有多个混合反应电极和一用于捕获单细胞且直径为
190

210
μ
m
的亲水位点,
[0011]第一储液区和通过若干第一输送电极连通混合反应区,第二储液区和通过若干第二输送电极连通混合反应区,通过第一储液电极和最接近混合反应区的第一输送电极的通断电配合而形成的纳升级液滴的体积小于通过第二储液电极和最接近混合反应区的第二输送电极的通断电配合而形成的纳升级液滴的体积;
[001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3](1)
将细胞悬液置于第一储液区内,通过第一储液区的第一储液电极和最接近混合反应区的第一输送电极的通断电配合,产生细胞悬液液滴,接着通过该第一输送电极和多个混合反应电极的通断电配合,将该细胞悬液液滴转移至上述亲水位点,使细胞悬液液滴中仅有一个细胞正对下方亲水部,断电静置使该细胞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沉降至亲水位点,此时拖走整个细胞悬液液滴,亲水位点将留有含单个细胞的液滴;
[0014](2)
清除第一储液区内的液体,将细胞裂解液置于第一储液区内,通过第一储液区的第一储液电极和最接近混合反应区的第一输送电极的通断电配合,产生裂解液液滴,接着通过该第一输送电极和多个混合反应电极的通断电配合,将该裂解液液滴转移至上述亲水位点,室温孵育进行细胞裂解;
[0015](3)
清除第一储液区内的液体,将逆转录预混液置于第一储液区内,通过第一储液区的第一储液电极和最接近混合反应区的第一输送电极的通断电配合,产生逆转录液滴,接着通过该第一输送电极和多个混合反应电极的通断电配合,将该逆转录液滴转移至上述亲水位点,与上述裂解液液滴混合,进行逆转录反应;
[0016](4)

cDNA
扩增预混液置于第二储液区内,通过第二储液区的第二储液电极和最接近混合反应区的第二输送电极的通断电配合,产生
cDNA
扩增液滴,接着通过该第二输送电极和多个混合反应电极的通断电配合,将该
cDNA
扩增液滴转移至上述亲水位点,与其上的液体混合,进行
cDNA
扩增反应;
[0017](5)
清除第一储液区内的液体,将蛋白消化液置于第一储液区内,通过第一储液区的第一储液电极和最接近混合反应区的第一输送电极的通断电配合,产生蛋白消化液滴,接着通过该第一输送电极和多个混合反应电极的通断电配合,将该蛋白消化液转移至上述亲水位点,与其上的液体混合,进行蛋白消化反应;
[0018](6)
清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双组学共建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数字微流控芯片采用
lift

off
工艺制成,具有至少一单细胞分离反应单元,该单细胞分离反应单元具有一第一储液区

第二储液区和一混合反应区域,第一储液区具有第一储液电极,第二储液区具有第二储液电极,混合反应区设有多个混合反应电极和一用于捕获单细胞且直径为
190

210
μ
m
的亲水位点,第一储液区和通过若干第一输送电极连通混合反应区,第二储液区和通过若干第二输送电极连通混合反应区,通过第一储液电极和最接近混合反应区的第一输送电极的通断电配合而形成的纳升级液滴的体积小于通过第二储液电极和最接近混合反应区的第二输送电极的通断电配合而形成的纳升级液滴的体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
将细胞悬液置于第一储液区内,通过第一储液区的第一储液电极和最接近混合反应区的第一输送电极的通断电配合,产生细胞悬液液滴,接着通过该第一输送电极和多个混合反应电极的通断电配合,将该细胞悬液液滴转移至上述亲水位点,使细胞悬液液滴中仅有一个细胞正对下方亲水部,断电静置使该细胞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沉降至亲水位点,此时拖走整个细胞悬液液滴,亲水位点将截留下单个细胞;
(2)
清除第一储液区内的液体,将细胞裂解液置于第一储液区内,通过第一储液区的第一储液电极和最接近混合反应区的第一输送电极的通断电配合,产生裂解液液滴,接着通过该第一输送电极和多个混合反应电极的通断电配合,将该裂解液液滴转移至上述亲水位点,室温孵育进行细胞裂解;
(3)
清除第一储液区内的液体,将逆转录预混液置于第一储液区内,通过第一储液区的第一储液电极和最接近混合反应区的第一输送电极的通断电配合,产生逆转录液滴,接着通过该第一输送电极和多个混合反应电极的通断电配合,将该逆转录液滴转移至上述亲水位点,与上述裂解液液滴混合,进行逆转录反应;
(4)

cDNA
扩增预混液置于第二储液区内,通过第二储液区的第二储液电极和最接近混合反应区的第二输送电极的通断电配合,产生
cDNA
扩增液滴,接着通过该第二输送电极和多个混合反应电极的通断电配合,将该
cDNA
扩增液滴转移至上述亲水位点,与其上的液体混合,进行
cDNA
扩增反应;
(5)
清除第一储液区内的液体,将蛋白消化液置于第一储液区内,通过第一储液区的第一储液电极和最接近混合反应区的第一输送电极的通断电配合,产生蛋白消化液滴,接着通过该第一输送电极和多个混合反应电极的通断电配合,将该蛋白消化液转移至上述亲水位点,与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朝勇杨小平曾溪姜绍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