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可回收垃圾人机协同分拣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69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可回收垃圾人机协同分拣线,包括人工预分选的一级分拣线和机器人智能分拣的二级分拣线,所述二级分拣线包括主输送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可回收垃圾人机协同分拣线


[0001]本技术属于垃圾回收处理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可回收垃圾人机协同分拣线


技术介绍

[0002]可回收垃圾较之单品回收,实际多品类的可回收垃圾的组分会更加复杂

目前,现有的分拣中心多还是一直依靠人工进行分拣

[0003]但是,人工分拣虽然是目前行业中最常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从长期来看存在着不少潜在问题,具体如下
:
随着劳动力成本以及对于劳动者对作业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用工成本很高; 而且,全部依靠人工分拣,产物分拣的出错率较高,可回收垃圾组分复杂,物料形态繁杂,员工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导致无法对物料进行较为精准的分辨,许多物料无法进行深层次细分,推行标准化相当困难,不仅效率低下,还会产生大量资源浪费,对物料的后续处理也会增加大量的成本和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分拣成本

提高分拣效率的基于视觉识别的可回收垃圾人机协同分拣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可回收垃圾人机协同分拣线,包括人工预分选的一级分拣线和机器人智能分拣的二级分拣线,所述二级分拣线包括主输送带

设置于主输送带进料口的振动给料机

设置于所述主输送带两侧的机器人

用于将分拣后的物料分区域输出的多个导料槽及安装于所述机器人的机械臂上的工业智能相机及用于控制机器人工作的总控制台,所述一级分拣线包括用于输入物料的一级上料机

用于输料的人工分选输送带及用于将物料从人工分选输送带上料至振动给料机上的二级上料机,所述人工分选输送带两侧对应设置有若干工位,每个工位一侧对应设置有用于收集薄膜的薄膜收集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上料机为链条式皮带上料机,其上电性有脚踏开关,所述脚踏开关安装于一处工位上

[0007]优选的,所述薄膜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舱和用于将薄膜挤压入收集舱内的挤压结构,所述挤压结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收集舱一侧侧壁上的转动辊

设于所述转动辊周向的挤压条及用于驱动转动辊转动的驱动电机

[0008]优选的,所述挤压条为弹性条

[0009]优选的,所述收集舱位于转动辊向上转出的一侧设有限制薄膜飞出收集舱的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挤压条的避让槽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辊上套接有收卷筒,所述收卷筒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上安装有多列所述挤压条

[0011]优选的,所述转动辊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顶压槽,所述收卷筒的内壁上
沿圆周方向对应设置有多个顶压条,所述顶压条沿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所述挤压条,所述收卷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顶出孔,当收卷筒套接于转动辊上时,顶压条配合顶压于所述顶压槽内且所述挤压条对应穿设出顶出孔内

[0012]优选的,所述转动辊为锥形辊

[0013]优选的,所述收集舱位于转动辊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收卷筒拔出的拆卸通道,所述拆卸通道上可拆卸安装有侧壁板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
[0015]1、
通过一级分拣线和二级分拣线的设置,采用人机协同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分拣,先通过一级分拣线的人工分拣,将对视觉识别容易产生干扰的塑料薄膜类物料进行分拣,然后将物料通过振动给料机均匀布料至主输送带,通过工业智能相机和机器人的机械臂配合,在总控制台的控制下,对物料进行分拣,从而有效将主要的分拣工作通过机器人完成,降低对工人经验和知识要求,提高对物料的分拣效率和质量,降低资源的浪费,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分拣成本

[0016]2、
通过薄膜收集装置的设置,由于薄膜质量轻,依赖自身重力很难落入收集舱内,且堆叠蓬松容易飞出收集舱,因为利用转动辊带动挤压条将薄膜挤压入收集舱内,并通过挡板限制薄膜被转动辊带出,从而无需以及分拣线的工人手动塞入收集舱内且频繁进行手动按压,从而进一步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间接提高分拣的效率和质量

[0017]3、
通过收卷筒的结构设置,由于部分薄膜在转动辊转动时会缠绕在转动辊上,可将收卷筒从转动辊上单独拆下,方便对薄膜的收集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0019]图2为薄膜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挤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顶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主要技术特征的附图标记为:
11、
一级上料机;
12、
人工分选输送带;
13、
二级上料机;
14、
主输送带;
15、
振动给料机;
16、
机器人;
17、
导料槽; 2、
工位; 31、
收集舱;
311、
侧壁板;
32、
转动辊;
33、
挤压条;
34、
驱动电机;
35、
收卷筒;
36、
顶压槽;
37、
顶压条;
38、
顶出孔;
39、
挡板;
391、
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如图
1~4
所述,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可回收垃圾人机协同分拣线,包括一级分拣线和二级分拣线,所述一级分拣线包括一级上料机
11、
人工分选输送带
12
及二级上料机
13
,所述人工分选输送带
12
为现有技术,其为常用的皮带式输送机,所述一级上料机
11
和二级上料机
13
分别安装于所述人工分选输送带
12
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两者都为常用的链条式皮带上料机;所述人工分选输送带
12
两侧分别交错设置有多个工位2,每个工位2上安排工人把对视觉识别容易产生干扰的塑料薄膜类物料进行分拣,每个工位2一侧都放置有薄膜收集装置;所述一级上料机
11
电性连接有脚踏开关,所述脚踏开关设置靠近一级上料机
11
的工
位2上,以方便工人实时对上料速度进行控制

[0025]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分拣线包括主输送带
14、
振动给料机
15、
机器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可回收垃圾人机协同分拣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预分选的一级分拣线和机器人
(16)
智能分拣的二级分拣线,所述二级分拣线包括主输送带
(14)、
设置于主输送带
(14)
进料口的振动给料机
(15)、
设置于所述主输送带
(14)
两侧的机器人
(16)、
用于将分拣后的物料分区域输出的多个导料槽
(17)
及安装于所述机器人
(16)
的机械臂上的工业智能相机及用于控制机器人
(16)
工作的总控制台,所述一级分拣线包括用于输入物料的一级上料机
(11)、
用于输料的人工分选输送带
(12)
及用于将物料从人工分选输送带
(12)
上料至振动给料机
(15)
上的二级上料机
(13)
,所述人工分选输送带
(12)
两侧对应设置有若干工位
(2)
,每个工位
(2)
一侧对应设置有用于收集薄膜的薄膜收集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可回收垃圾人机协同分拣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为链条式皮带上料机,其上电性连接有脚踏开关,所述脚踏开关安装于一处工位
(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可回收垃圾人机协同分拣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舱
(31)
和用于将薄膜挤压入收集舱
(31)
内的挤压结构,所述挤压结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收集舱
(31)
一侧侧壁上的转动辊
(32)、
设于所述转动辊
(32)
周向的挤压条
(33)
及用于驱动转动辊
(32)
转动的驱动电机
(34)。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可回收垃圾人机协同分拣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条
(33)
为弹性锥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伟忠汪文钦蔡传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虎哥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