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丸渣分离的新型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63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丸渣分离的新型抛丸机,涉及抛丸机技术领域,包括机壳,机壳内部分别设有抛光腔和回收腔,抛光腔内阵列有抛丸头,抛光腔内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抽离管,机壳两侧的接口内安装有双通接头,抛光腔内安装有输送皮带,回收腔内部安装有滤板,机壳的正面合页连接有密封门,增加粉尘抽离结构,抛丸机在工作时可将丸渣粉尘进行抽离回收,丸渣粉尘和钢丸在被处理后则落入回收腔内,通过回收腔内的过滤振动可再次对丸渣中的粉尘进行二次处理,使钢丸与丸渣粉尘有效的分离。使钢丸与丸渣粉尘有效的分离。使钢丸与丸渣粉尘有效的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丸渣分离的新型抛丸机


[0001]本技术涉及抛丸机
,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丸渣分离的新型抛丸机。

技术介绍

[0002]抛丸机是指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能同时对铸件进行落砂、除芯和清理,有些地区在口头上也称打砂机、喷砂机。
[0003]根据专利号为CN202022442051.3,立式抛丸机,包括:立式移动架、控制器、主机、除尘器、接丸机构及固定机构,所述控制器、主机、除尘器、接丸机构及固定机构均设置于所述立式移动架上;所述主机包括砂箱及抛丸结构,所述砂箱位于所述抛丸结构上方,所述砂箱开口向上,所述砂箱底部与所述抛丸结构连通,同时所述抛丸结构侧面与所述砂箱侧面连通;本技术通过改变传统抛丸机的结构,使主机和砂箱竖向设置,同时根据抛丸器的工作频率、抛丸的反弹角度等确定注丸管与抛射管之间的夹角以及抛射管与抛丸器之间的夹角,保证能够进行立面抛丸的同时,保证所有的抛丸均能通过回丸管弹回到砂箱内,极大提高了抛磨质量和速度。
[0004]上述描述对抛丸机进行了介绍,现有的抛丸机是使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其中钢丸在对工件表面进行冲击时会产生丸渣粉尘,无法有效的将丸渣粉尘与钢丸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实现丸渣分离的新型抛丸机。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丸渣分离的新型抛丸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部分别设有抛光腔和回收腔,所述抛光腔内阵列有抛丸头,所述抛光腔内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抽离管,所述机壳两侧的接口内安装有双通接头,所述抛光腔内安装有输送皮带,所述回收腔内部安装有滤板,所述机壳的正面合页连接有密封门。
[0007]优选的,所述抽离管的表面阵列有抽离口,且抽离管与双通接头的连接端螺纹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输送皮带的两端与抛光腔的两端之间留有间隙。
[0009]优选的,所述滤板顶面的两侧为倾斜面,且与回收腔的内壁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滤板的底面安装有振动电机,且振动电机位于滤板的中下位置处。
[0011]优选的,所述回收腔内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中安装有移动头,且移动头与滤板的两侧焊接。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弹簧,且移动头与弹簧的顶端连接,且移动头与限位槽相互配合。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中,增加粉尘抽离结构,抛丸机在工作时可将丸渣粉尘进行抽离回收,丸渣粉尘和钢丸在被处理后则落入回收腔内,通过回收腔内的过滤振动可再次对丸渣中的粉尘进行二次处理,使钢丸与丸渣粉尘有效的分离。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例说明:
[0020]1、机壳;101、抛光腔;102、回收腔;2、抛丸头;3、输送皮带;4、双通接头;5、抽离管;6、滤板;7、振动电机;8、限位槽;9、移动头;10、弹簧;11、密封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23]具体实施例: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

4所示,一种可实现丸渣分离的新型抛丸机,包括机壳1,抛丸机是用机械的方式将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钢砂、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将物体表面的毛刺、铁锈或表面污物清除,机壳1内部分别设有抛光腔101和回收腔102,抛光腔101内阵列有抛丸头2,抛光腔101内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抽离管5,机壳1两侧的接口内安装有双通接头4,抽离管5的表面阵列有抽离口,抽离管5与双通接头4的连接端螺纹连接,撞击后的钢丸自然下落,掺杂有大小不均的铁锈、氧化皮等污物,难以分离,因此在机壳1的抛光腔101内增加抽离管5,并利用吸尘动力组件与双通接头4连接,利用机壳1内部的叶片高速旋转将钢丸冲击在材料物体的表面,此时钢丸产生的丸渣以及粉尘则被抽离管5抽离,可在机壳1外增加丸渣存储容器,将丸渣粉尘抽取至容器内,抽离管5与双通接头4的连接端连接,从而达到两个抽离管5可同时与一个管道连接,抽取时利用两个抽离管5可提高抽离的效率,抽离管5的表面开设有抽离口在工件被处理时可将丸渣粉尘通过抽离口抽入至准备的回收容器内。
[0026]抛光腔101内安装有输送皮带3,输送皮带3的两端与抛光腔101的两端之间留有间隙,工件从机壳1的正面送入至抛光腔101内,通过抛光腔101内部安装的输送皮带3将工件进行输送,当工件被输送至固定的位置后进行抛丸处理,抛丸处理后的的钢丸落入输送皮带3上,由于输送皮带3与抛光腔101的两端留有间隙,因此钢丸以及未被抽离的丸渣随着输送皮带3的输送最终落入至回收腔102中,其中产生的丸渣粉尘则被抽离。
[0027]实施例二:
[0028]如图1

4所示,回收腔102内部安装有滤板6,滤板6顶面的两侧为倾斜面,与回收腔102的内壁贴合,滤板6的底面安装有振动电机7,振动电机7位于滤板6的中下位置处,在回收腔102内增加滤板6,并在滤板6的底面增加振动电机7,钢丸从抛光腔101落入至回收腔102的滤板6上,通过滤板6上的滤孔以及振动则对丸渣进行二次回收处理,使丸渣粉尘落入至滤板6下方,从而达到丸渣与钢丸的分离。
[0029]回收腔102内设有限位槽8,限位槽8中安装有移动头9,移动头9与滤板6的两侧焊接,限位槽8内设有弹簧10,移动头9与弹簧10的顶端连接,移动头9与限位槽8相互配合,滤板6两侧的移动头9与回收腔102内的限位槽8相互配合,移动头9同时与限位槽8内的弹簧10连接,因此在滤板6振动时利用限位槽8和弹簧10可对滤板6进行限位。
[0030]机壳1的正面合页连接有密封门11,工作人员可将密封门11打开从而完成对丸渣粉尘和钢丸的回收。
[0031]综上所述:
[0032]1、采用双通接头4将抽离管5连接,使两个抽离管5可同时与同一个接头连接,节约成本,同时增加了丸渣粉尘的抽离效果。
[0033]2、对丸渣粉尘进行二次处理,有效的将丸渣粉尘与钢丸进行分离。
[00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丸渣分离的新型抛丸机,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内部分别设有抛光腔(101)和回收腔(102),所述抛光腔(101)内阵列有抛丸头(2),所述抛光腔(101)内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抽离管(5),所述机壳(1)两侧的接口内安装有双通接头(4),所述抛光腔(101)内安装有输送皮带(3),所述回收腔(102)内部安装有滤板(6),所述机壳(1)的正面合页连接有密封门(11),所述回收腔(102)内设有限位槽(8),且限位槽(8)中安装有移动头(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丸渣分离的新型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离管(5)的表面阵列有抽离口,且抽离管(5)与双通接头(4)的连接端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丸渣分离的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聚鑫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