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142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伺服驱动器,包括散热侧盖、散热孔、连接凹槽、衔接块、内吹电动扇、背接板、插口端子、导块、滚珠、边框、短管、复合导线和连接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每一个调位条孔内滑动安装多个导块及其连接的部分,具备将插口端子在同一直线上进行移动分布的结构功能,增加了伺服驱动器接入控制连接的设备数量,插口端子背面与短管外端连接及短管与背接板转动连接,解决插口端子线束旋钮阻力而构成扯拽受损的问题,通过采用上下分布可张合的两个散热侧盖置于驱动器本体配合内吹电动扇,既能够更好地驱动散热,又能便捷拆开暴露出伺服驱动器内部结构。暴露出伺服驱动器内部结构。暴露出伺服驱动器内部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伺服驱动器


[0001]本技术涉及伺服驱动器制造技术,具体是一种伺服驱动器,属于电控调频设备制造


技术介绍

[0002]伺服驱动器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变频器,基本的,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控制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
[0003]目前,现有的伺服驱动器一般采用固定式连接端子,位置分布调变难度大,很容易被外接线体受外力牵拽受损,从整体结构上,检修拆装操作过程不够便捷。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伺服驱动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伺服驱动器。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伺服驱动器,包括驱动器本体,驱动器本体一侧设置有侧凹面,且位于侧凹面内的三个调位条孔处均设置有不同数量的插口端子,驱动器本体上下面的窗口处均安装有散热侧盖,且驱动器本体一端中部设置有内吹电动扇,位于散热侧盖一端上的两个连接凹槽分别与位于驱动器本体上对应的窗口处一侧的两个衔接块相互活动连接,两个散热侧盖另一端端面之间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连接卡扣相互卡固连接,插口端子背面中部与位于背接板中部的短管一端端面相互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背接板中部通过轴承与短管一端内侧转动连接,且背接板背面安装有边框。
[0007]优选的,所述边框上下面安装有导块,且导块外端面上对称滚珠衔接有两个滚珠。
[0008]优选的,所述导块外端通过滚珠与侧导槽连接,且导块侧壁与侧导槽内两侧侧壁滑动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侧导槽分别开设在调位条孔内上下侧壁中部。
[0010]优选的,所述内吹电动扇的出风口位于驱动器本体内部,且位于驱动器本体内部的集成电路分别通过复合导线与对应的插口端子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散热侧盖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每一个调位条孔内滑动安装多个导块及其连接的部分,具备将插口端子在同一直线上进行移动分布的结构功能,增加了伺服驱动器接入控制连接的设备数量,插口端子背面与短管外端连接及短管与背接板转动连接,解决插口端子线束旋钮阻力而构成扯拽受损的问题,通过采用上下分布可张合的两个散热侧盖置于驱动器本体配合内吹电动扇,既能够更好地驱动散热,又能便捷拆开暴露出伺服驱动器内部
结构。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插口端子和短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散热侧盖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驱动器本体;101、侧凹面;102、调位条孔;103、侧导槽;2、散热侧盖;201、散热孔;202、连接凹槽;3、衔接块;4、内吹电动扇;5、背接板;6、插口端子;7、导块;71、滚珠;8、边框;9、短管;10、复合导线;11、连接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伺服驱动器,包括驱动器本体1,驱动器本体1一侧设置有侧凹面101,且位于侧凹面101内的三个调位条孔102处均设置有不同数量的插口端子6,驱动器本体1上下面的窗口处均安装有散热侧盖2,且驱动器本体1一端中部设置有内吹电动扇4,位于散热侧盖2一端上的两个连接凹槽202分别与位于驱动器本体1上对应的窗口处一侧的两个衔接块3相互活动连接,两个散热侧盖2另一端端面之间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连接卡扣11相互卡固连接,插口端子6背面中部与位于背接板5中部的短管9一端端面相互固定连接。
[0022]所述背接板5中部通过轴承与短管9一端内侧转动连接,且背接板5背面安装有边框8,所述边框8上下面安装有导块7,且导块7外端面上对称滚珠71衔接有两个滚珠71,所述导块7外端通过滚珠71与侧导槽103连接,且导块7侧壁与侧导槽103内两侧侧壁滑动接触,所述侧导槽103分别开设在调位条孔102内上下侧壁中部,所述内吹电动扇4的出风口位于驱动器本体1内部,且位于驱动器本体1内部的集成电路分别通过复合导线10与对应的插口端子6连接,所述散热侧盖2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01。
[0023]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每一个调位条孔102内滑动安装多个导块7及其连接的
部分,具备将插口端子6在同一直线上进行移动分布的结构功能,增加了伺服驱动器接入控制连接的设备数量,插口端子6背面与短管9外端连接及短管9与背接板5转动连接,解决插口端子6线束旋钮阻力而构成扯拽受损的问题,通过采用上下分布可张合的两个散热侧盖2置于驱动器本体1配合内吹电动扇4,既能够更好地驱动散热,又能便捷拆开暴露出伺服驱动器内部结构。
[002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5]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驱动器本体(1)一侧设置有侧凹面(101),且位于侧凹面(101)内的三个调位条孔(102)处均设置有不同数量的插口端子(6),驱动器本体(1)上下面的窗口处均安装有散热侧盖(2),且驱动器本体(1)一端中部设置有内吹电动扇(4),位于散热侧盖(2)一端上的两个连接凹槽(202)分别与位于驱动器本体(1)上对应的窗口处一侧的两个衔接块(3)相互活动连接,两个散热侧盖(2)另一端端面之间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连接卡扣(11)相互卡固连接,插口端子(6)背面中部与位于背接板(5)中部的短管(9)一端端面相互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伺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接板(5)中部通过轴承与短管(9)一端内侧转动连接,且背接板(5)背面安装有边框(8)。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英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