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升降器电机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828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玻璃升降器电机防水结构,包括电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升降器电机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剥离升降器
,特别涉及一种玻璃升降器电机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玻璃升降器电机一般放置在车门湿腔,车门经常会有雨水顺着玻璃渗下流入湿腔内,因此玻璃升降器电机必需具备一定的防护等级
(
常规要求
IP54),
另外,由于电机输出端一般与齿轮一体成型,玻璃升降作动时输出端需要旋转,在输出端周围难以使用普通的密封圈进行密封,而一旦齿轮箱进水,电机内的蜗杆

电枢轴等铁件就会生锈,齿轮

刷架等塑料件老化变形,相关电路进水短路,从而影响电机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汽车玻璃升降器电机难以使用普通的密封圈进行密封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提升玻璃升降器电机防护等级的防水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玻璃升降器电机防水结构,包括电机

减速箱体

减速箱盖

蜗轮蜗杆传动副和输出齿轮,所述减速箱体安装在电机上,所述电机通过蜗轮蜗杆传动副驱动所述输出齿轮转动,所述减速箱盖安装在所述减速箱体上,所述输出齿轮延伸出所述减速箱盖外,所述减速箱体与减速箱盖之间夹装有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圈中间全周设置有双层波形圈,所述双层波形圈与所述输出齿轮穿出减速箱盖的颈部干涉贴合,形成动摩擦与静摩擦结合的双重防水结构

[0005]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双层波形圈具有与输出齿轮穿出减速箱盖的颈部干涉接触的高处和低处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双层波形圈的高处与所述输出齿轮穿出减速箱盖的颈部干涉接触的单边干涉接触量为
0.4

0.5mm
,所述双层波形圈的低处与所述输出齿轮穿出减速箱盖的颈部干涉接触的单边干涉接触量为
0.2

0.3mm。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的整体硬度为
NBR
硬度
HS70

75。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与减速箱盖为分体结构,两者之间的配合尺寸为:
d

1.2e,f

1.5
°‑
3.0
°
,其中:
d
为减速箱盖厚度尺寸,
e
为密封圈内槽开口尺寸,
f
为密封圈内槽开口斜度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减速箱盖上配置有三个卡爪,三个卡爪呈
120
°
均分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每一卡爪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锯齿

[0011]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在密封圈中间全周设置有双层波形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输出齿轮的边沿干涉贴合,形成动摩擦与静摩擦结合的双重防水结构,提高了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玻璃升降器电机的分解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玻璃升降器电机去掉减速箱盖和密封圈的结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涡轮蜗杆传动副中的蜗轮与输出齿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密封圈中的双层波形圈与输出齿轮穿出减速箱盖的颈部干涉贴合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减速箱盖与密封圈之间的组装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减速箱盖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8为本技术减速箱盖的俯视图

[0020]图9为本技术减速箱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

[0022]参见图1至图9,图中给出的玻璃升降器电机防水结构,包括电机
10、
减速箱体
20、
减速箱盖
30、
蜗轮蜗杆传动副和输出齿轮
40
,减速箱体
20
安装在电机
10
上,电机
10
通过蜗轮蜗杆传动副驱动输出齿轮
40
转动,减速箱盖
30
安装在减速箱体
20
上,输出齿轮
40
延伸出减速箱盖
30
外,减速箱体
20
与减速箱盖
30
之间夹装有密封圈
50。
[0023]特别参见图3,输出齿轮
40
与蜗轮蜗杆传动副的蜗轮
61
做成一体,出齿轮
40
与蜗轮
61
之间设置有输出齿轮
40
穿出减速箱盖
30
的颈部
41。
[0024]本技术的特点在于:特别参见
4、
图5,在密封圈
50
中间全周设置有双层波形圈
51
,双层波形圈
51
具有与输出齿轮
40
穿出减速箱盖
30
的颈部
41
干涉接触的高处
51a
和低处
51b。
双层波形圈
51
的高处
51a
和低处
51a
与输出齿轮
40
穿出减速箱盖的颈部
41
干涉贴合,形成动摩擦与静摩擦结合的双重防水结构

具体是:
[0025]为了保证电机作动过程中不发出磨平音异响,双层波形圈
51
的高处
51a
与输出齿轮
40
穿出减速箱盖
30
的颈部
41
干涉接触的单边干涉接触量为
0.4

0.5mm
,双层波形圈
51
的低处
51b
与输出齿轮
40
穿出减速箱盖
30
的颈部
41
干涉接触的单边干涉接触量为
0.2

0.3mm。
例如:
Φ
c

φ
b

1mm

Φ
c

φ
a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玻璃升降器电机防水结构,包括电机

减速箱体

减速箱盖

蜗轮蜗杆传动副和输出齿轮,所述减速箱体安装在电机上,所述电机通过蜗轮蜗杆传动副驱动所述输出齿轮转动,所述减速箱盖安装在所述减速箱体上,所述输出齿轮延伸出所述减速箱盖外,所述减速箱体与减速箱盖之间夹装有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圈中间全周设置有双层波形圈,所述双层波形圈与所述输出齿轮穿出减速箱盖的颈部干涉贴合,形成动摩擦与静摩擦结合的双重防水结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
一种玻璃升降器电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波形圈具有与输出齿轮穿出减速箱盖的颈部干涉接触的高处和低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璃升降器电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波形圈的高处与所述输出齿轮穿出减速箱盖的颈部干涉接触的单边干涉接触量为
0.4

0.5mm
,所述双层波形圈的低处与所述输出齿轮穿出减速箱盖的颈部干涉接触的单边干涉接触量为
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烽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波汽车电器滁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