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雾化装置及空气调节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6537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静电雾化装置及空气调节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从运转开始起在短时间内能够放出雾并且能够稳定地放出大量的雾的静电雾化装置。该静电雾化装置具备水施加电极,该水施加电极包括:本体部,其为平板状并形成为大致矩形,接收并输送从水供给机构沿重力方向滴下的水;前端雾化部,其是以从该本体部的侧面突出的方式与本体部一体形成的板状突起,水施加电极的本体部配置为,使其长边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在冷却部的下方隔开规定距离的空间与冷却部非接触,并且,在将冷却部向重力方向投影时,冷却部的水平方向的宽度收纳于本体部的与冷却部相对而露出的上面的长边方向的宽度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静电雾化现象而产生纳米尺寸的雾(微粒子水)的静电雾化装置及 搭载静电雾化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有如下的静电雾化装置使输送水的陶瓷多孔质体直立在储水部,通过 毛细管现象将储水部的水吸上到其上端,通过对该陶瓷多孔质体施加高电压,在针状的细 尖的上端将吸上来的水粉碎并向空气中排出,储水部需要用户供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另外,提出有如下的静电雾化装置冷却金属棒自身,使空气中的水分直接在金属 棒表面结露,通过对该金属棒施加高电压,将结露而附着在金属棒的前端的水粉碎,向空气 中排出,不需要用户供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再者,提出有如下的静电雾化装置与专利文献2相同地具备作为水供给机构的 冷却面(热交换面),并且设置保水部,该保水部对在该冷却面上结露而产生的结露水进行 保持,使陶瓷多孔质体与该保水部接触,通过毛细管现象将保水部的水输送到陶瓷多孔质 体的前端并进行雾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至5)。由于通过高电压将水粉碎而产生的雾的粒子直径为3 50nm(纳米=10_9米)左 右,比人体的角质细胞的大小小,因此,浸透人体的角质而给予肌肤保湿效果,进而也具有 使肌肤表面亲水化的作用。而且,由于通过高电压而使雾带电,因此容易接近产生电位差的 人。日本特开2004-35127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6871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8183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8183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81837号公报作为现有的静电雾化装置,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虽然积存在储水部的水由 陶瓷多孔质体吸上到上端,但是陶瓷内部的气孔率低,而且气孔的直径小,因此,虽然是多 孔质体,但是内部是孔眼比较紧小的材料,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即,将雾化的水输送到上端 花费时间,从静电雾化装置开始运转到产生雾为止花费时间。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不需要用户供水的操作的静电雾化装置中,金属棒 没有陶瓷多孔质体那样的细孔,因此,不具备吸水作用和输送作用,仅通过结露在金属棒前 端表面的水分附着量,存在只能得到少量的雾化量(产生的雾量)并且雾的产生不稳定的 问题。另外,在其它的专利文献3至5所公开的静电雾化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即使使 对在冷却面上得到的结露水进行保持的保水构件和作为水输送体的陶瓷多孔质体接触,也 无法顺利地进行两者间的水传递,难以使水(结露水)从保水部向水输送体移动,水输送体的输送量少,只能得到少量的雾化量(产生的雾量),而且雾的产生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雾化装置和空气 调节器,该静电雾化装置能够将从水供给机构供给的水快速且可靠地向水施加电极的前端 雾化部引导,从而稳定地得到大量的静电雾,该空气调节器使用该静电雾化装置,能够稳定 地向室内放出大量的静电雾。本专利技术的静电雾化装置具备水供给机构,该水供给机构具有珀耳帖单元和珀耳 帖单元的冷却面,并使结露在该冷却部的水从所述冷却部沿重力方向滴下;水施加电极,该 水施加电极接收从多孔质体形成而从水供给机构滴下的水,通过施加高电压,使该水在前 端雾化部雾化,其中,水施加电极包括本体部,该本体部为平板状并形成为大致矩形,接收 从冷却部沿重力方向滴下的水,并将该水向前端雾化部输送;前端雾化部,该前端雾化部是 以从该本体部的侧面突出的方式与本体部一体形成的板状突起;本体部以如下方式配置, 即,使其长边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在冷却部的下方隔开规定的距离L1的空间而与冷 却部非接触,并且,在将冷却部向重力方向投影时,冷却部的水平方向的宽度收纳在本体部 的与冷却部相对而露出的上面的长边方向的宽度内。本专利技术的静电雾化装置具有如下效果能够将从水供给机构滴下的水快速且可 靠地向水施加电极的前端雾化部引导,能够从运转开始在短时间内稳定地产生大量的静电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静电雾化装置100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静电雾化装置100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水供给机构的冷却部8的简要结构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水施加电极2的简要结构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水施加电极2的变形例的简要结构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变形例1的静电雾化装置150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变形例2的静电雾化装置200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变形例2的静电雾化装置200中使用的水施加电 极2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变形例3的静电雾化装置300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变形例4的静电雾化装置400的侧视图。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变形例5的静电雾化装置500的侧视图。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水施加电极2中使用的发泡金属的说明用放大示 意图。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对发泡金属与比较例的吸水量进行比较的图。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对发泡金属与比较例的电阻率进行比较的图。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对发泡金属与比较例的静电雾化量进行比较的 图。5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比较发泡金属的不同原料的臭氧产生量的图。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是具备静电雾化装置100 500中的任一个的空气 调节器50的纵向剖面图。标号说明1静电雾2水施加电极3相对电极4高电压电源部5低电压电源部6珀耳帖单元7散热部8冷却部8a基板8b冷却散热片10结露水21气孔22金属部28本体部29前端雾化部29a前端40排水盘41吸入口42吹出口43送风风扇44左右风向板45上下风向板50空气调节器51热交换器51a前面上部热交换器51b前面下部热交换器51c背面热交换器100静电雾化装置150静电雾化装置200静电雾化装置300静电雾化装置400静电雾化装置500静电雾化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图1至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首先,参照图1至图4,说明静电雾化装置100 的结构。如图1所示,为了产生纳米(10_9m)尺寸的静电雾1,本实施方式的静电雾化装置 100具备水施加电极2和相对电极3。水施加电极2包括板状的本体部28和前端雾化部29,使供给到本体部28的水向 前端雾化部29移动(输送)。前端雾化部29的前端(突端)朝向相对电极3配置。虽然 水施加电极2的材料使用多孔质体,但是,在这里,特别地使用具有三维网眼状结构的作为 金属多孔质体的发泡金属。关于此点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从高电压电源部4供给的约4 6kV的高电压施加在水施加电极2与相对电极3 之间。在此,相对电极3成为接地极,电位为0V,而在水施加电极2上施加有-4 -6kV的 负的直流电压。水施加电极2的本体部28的形状为大致矩形,冷却部8的多个冷却散热片8b以 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层叠的状态位于该本体部28的上方,所述多个冷却散热片8b隔开规定 的距离Ll(参照图2)的间隙并与作为水供给机构的一部分的珀耳帖单元6的冷却面相接。本 体部28沿冷却散热片8b的层叠方向伸长长边方向宽度(长度方向的宽度)而形成。S卩,大致 矩形的本体部28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与冷却部8的冷却散热片8b的层叠方向大体一致。水施加电极2具有平板状的本体部28,该本体部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电雾化装置,具备:水供给机构,该水供给机构具有珀耳帖单元和与其冷却面相接的冷却部,使在该冷却部结露的水从所述冷却部沿重力方向滴下;水施加电极,该水施加电极由多孔质体形成,接收从水供给机构滴下的水,通过施加高电压,使该水在前端雾化部雾化;所述静电雾化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水施加电极包括:本体部,该本体部为平板状并形成为大致矩形,接收从所述冷却部沿重力方向滴下的水,并将该水向所述前端雾化部输送;所述前端雾化部,其是以从该本体部的侧面突出的方式与所述本体部一体形成的板状突起;所述本体部配置为,使其长边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冷却部的下方隔开规定距离L1的空间而与所述冷却部非接触,并且,在将所述冷却部向重力方向投影时,所述冷却部的水平方向的宽度收纳在所述本体部的与所述冷却部相对而露出的上面的长边方向的宽度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冈怜司酒井隆弘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