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抹灰围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452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抹灰围挡结构,设置于墙帽,所述围挡结构包括:设置于墙帽的顶部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有部分延伸于所述墙帽的底部形成设置段;固定设置于所述设置段底部的排水板,所述排水板有部分向着墙体延伸形成止水段;以及竖直设置于所述止水段的顶部的止水板,通过所述止水板,以避免液体向着所述墙体的方向滑落。的方向滑落。的方向滑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抹灰围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指一种抹灰围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城市主干路临时砖砌围挡高度一般为2.5m,为与城市建筑和谐融入,一般在墙顶设置墙帽,墙帽采用页岩砖砌筑两层每层外挑60mm。墙帽两侧采用页岩砖斜压顶两平两竖交错砌筑,对称摆放,中间竖向放置一块页岩砖做支撑,两侧之间留相同大小的缝,填充砂浆使两砖更牢固。墙顶竖向放置红砖密排,空隙用砂浆填满,填砂浆处预埋穿线管。墙体外侧抹灰、刮白并张贴城市宣传画。
[0003]目前,工程项目中进行墙帽抹灰时,通常是在墙体的表面设置一层遮盖布,通过遮盖布避免在抹灰时,砂浆不小心滴落至墙体上而导致墙体表面被污染,但通过遮盖布遮盖墙体时往往需要准备大面积的布料来遮盖施工段内的墙体,较难以单人使用,且使用后的遮盖布由于沾染了砂浆,导致布料清洗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抹灰围挡结构,通过在墙帽的底部设置排水板,以避免砂浆滴向墙体。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抹灰围挡结构,设置于墙帽,所述围挡结构包括:
[0006]设置于墙帽的顶部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有部分延伸于所述墙帽的底部形成设置段;
[0007]固定设置于所述设置段底部的排水板,所述排水板有部分向着墙体延伸形成止水段;以及
[0008]竖直设置于所述止水段的顶部的止水板,通过所述止水板,以避免液体向着所述墙体的方向滑落。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架包括:可弯折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具有可转动的两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底部固定所述排水板,通过转动所述弯折部,使得两个所述弯折部对应所述墙帽形成敞口;以及
[0010]供固定所述敞口且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弯折部的连接螺栓。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放置架间隔设置于所述墙帽的顶部。
[0012]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放置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止水板远离所述止水段的一侧固定有抵撑板,所述抵撑板远离所述止水板的端部抵撑所述墙体。
[0014]进一步的,所述设置段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墙帽的两侧,所述排水板对应所述设置段设置有两个。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在需要使用时,施工人员只需要将弯折部打开形成对应所述墙帽的敞口,并通过
所述连接螺栓固定所述敞口结构,并将所述弯折部放置于所述墙帽上,使得墙帽置于所述敞口之中,所述排水板置于所述墙帽的下方,在涂刷水泥砂浆时,从墙帽上滴落的水泥砂浆滴落于所述排水板,并由所述止水板阻挡,使得滴落的水泥砂浆无法流向所述墙体,以保证墙体不收到污染,经济节约,且回收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抹灰围挡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抹灰围挡结构的使用效果图。
[0019]图例说明:1、放置架;2、连接螺栓;3、排水板;4、连接板;5、止水板;6、墙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参阅图1,一种抹灰围挡结构,设置于墙帽6,所述围挡结构包括:设置于墙帽6的顶部的放置架1,所述放置架1有部分延伸于所述墙帽6的底部形成设置段;固定设置于所述设置段底部的排水板3,所述排水板3有部分向着墙体延伸形成止水段;以及竖直设置于所述止水段的顶部的止水板5,通过所述止水板5,以避免液体向着所述墙体的方向滑落。
[0022]在本技术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是:在墙体堆砌完成后,将所述放置架1置于所述墙帽6的顶部,所述排水板3位于所述墙帽6的下方,所述排水板3水平设置于所述墙帽6的下方,以承接所述墙帽6滴落下来的砂浆,所述止水板5可以避免掉落后的浆液向着墙体的方向滑落,较佳的,所述排水板3、所述放置架1和所述止水板5通过焊接固定。
[0023]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架1包括:可弯折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具有可转动的两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底部固定所述排水板3,通过转动所述弯折部,使得两个所述弯折部对应所述墙帽6形成敞口;以及供固定所述敞口且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弯折部的连接螺栓2。通过旋拧所述连接螺栓2固定所述敞口的大小,较佳的,所述放置架1置于所述墙帽6的顶部时,所述连接螺栓2位于所述墙的上方。
[0024]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架1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放置架1间隔设置于所述墙帽6的顶部。
[0025]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放置架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板4。
[0026]进一步的,所述止水板5远离所述止水段的一侧固定有抵撑板,所述抵撑板远离所述止水板5的端部抵撑所述墙体。
[0027]在本技术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是:调节所述弯折部,使得所述两个弯折部所形成的敞口与所述墙帽6相适配,较佳的,所述敞口大于所述墙帽6的大小,通过旋拧所述连接螺栓2,使得两个所述抵撑板夹固所述墙体,以固定所述放置架1,使得所述放置架1固定包裹所述墙帽6,以方便后续施工人员涂刷墙帽6。
[0028]下面对本技术一种抹灰围挡结构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0029]在墙帽6堆砌完成后,调整两个所述弯折部,使得两个所述弯折部,两个所述弯折部弯折所形成的敞口与所述墙帽6相适配,较佳的,所述敞口的大小大于所述墙帽6的大小,将两个所述弯折部放置于所述墙帽6的顶部,两侧的所述抵撑板贴靠于所述墙体的侧壁,旋拧所述连接螺栓2,使得所述敞口缩小,两侧所述抵撑板夹住所述墙体,以固定所述放置架1
置于所述墙体的位置,所述排水板3水平设置于所述墙帽6的下方,以承接所述墙帽6滴落下来的砂浆,所述止水板5可以避免掉落后的浆液向着墙体的方向滑落,较佳的,所述排水板3、所述放置架1和所述止水板5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墙帽6涂刷完成后,旋拧所述连接螺栓2,使得两个所述弯折部脱出固定,并移除所述放置架1,所述放置架1在不使用时,可将两个所述弯折部折叠放置在一起以节省空间。
[0030]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抹灰围挡结构,设置于墙帽,其特征是,所述围挡结构包括:设置于墙帽的顶部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有部分延伸于所述墙帽的底部形成设置段;固定设置于所述设置段底部的排水板,所述排水板有部分向着墙体延伸形成止水段;以及竖直设置于所述止水段的顶部的止水板,通过所述止水板,以避免液体向着所述墙体的方向滑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抹灰围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放置架包括:可弯折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具有可转动的两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底部固定所述排水板,通过转动所述弯折部,使得两个所述弯折部对应所述墙帽形成敞口;以及供固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宇翔李杰白书宏高叶鹏戴宇宋鑫刘成司耐杨舟王旭李永峰王胜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