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连接铜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369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铜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连接铜管,包括铜管,为本压缩机连接铜管的主体,铜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固定环,其固定设置于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置固定环、第一转动座、第二转动座、螺纹柱、螺纹槽、内垫圈和外垫圈,在两个铜管进行连接时,使用者可分别将两个铜管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对接,之后反向转动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从而可让螺纹柱卡入螺纹槽中,使得两个铜管完成对接,且这时还会让内垫圈卡入外垫圈,通过内垫圈与外垫圈的闭合可将螺纹柱与螺纹槽接触部分封闭保护,使得在两个铜管连接后更加安全耐用。连接后更加安全耐用。连接后更加安全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连接铜管


[0001]本技术涉及铜管
,具体为一种压缩机连接铜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空调的使用率逐渐上涨,成为人们防暑防寒的必备品,我们知道空调压缩机内需要连接铜管,铜管又称紫铜管,有色金属管的一种,是压制的和拉制的无缝管,为了便于铜管连接在空调管路的压缩机上,因此提出一种压缩机连接铜管,使得铜管安装方便安全。
[0003]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中国专利,参考专利号:CN216382935U,一种方便连接的铜管,包括铜管,所述铜管上套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内侧壁螺纹插接有旋转头,所述铜管的底端穿过所述限位套内侧壁固定有限位环,通过管头在旋转头旋进过程中对限位环和弹性支撑件进行挤压,直至旋转头拧紧,铜管的安装工作方便快捷,更加方便进行拆卸,能够增加旋转头与连接管头之间的密封强度,密封槽能够与密封圈形成密封配合,对限位环与限位套之间进行密封,但是其旋转头通过内螺纹转动固定,在使用过程中管路中的水容易渗透接触旋转头内螺纹,经过长时间后内螺纹会出现锈蚀的情况,使得在后续拆分时会更加费力不便,同时铜管在连接压缩机后还会存在高温,该高温温度可达温度在70℃以上,因此在后续使用者进行维护时接触容易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连接铜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使用过程中管路中的水容易渗透接触旋转头内螺纹,经过长时间后内螺纹会出现锈蚀的情况,使得在后续拆分时会更加费力不便,同时铜管在连接压缩机后还会存在高温,该高温温度可达温度在70℃以上,因此在后续使用者进行维护时接触容易受到伤害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压缩机连接铜管,包括:
[0007]铜管,为本压缩机连接铜管的主体,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0008]固定环,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外表面;
[0009]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环的外表面;
[0010]螺纹柱,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座的一侧;
[0011]螺纹槽,其开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座的一侧;
[0012]内垫圈,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的内部;
[0013]外垫圈,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口的内部。
[0014]优选地,所述铜管还包括:
[0015]隔热环,其均匀套设于所述铜管的外表面;
[0016]连接索,其设置于多个所述隔热环之间。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座还包括:
[0018]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均与所述固定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相适配。
[0019]优选地,所述内垫圈还包括:
[0020]内垫圈和外垫圈,所述内垫圈的一侧朝内倾斜设置,所述外垫圈的一侧朝外设置,所述内垫圈和外垫圈相互卡接。
[0021]优选地,所述螺纹柱还包括:
[0022]螺纹柱,其内表面及外表面均设置有螺纹;
[0023]螺纹槽,其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螺纹;
[0024]螺纹柱和螺纹槽,其通过螺纹相互连接。
[0025]优选地,所述隔热环还包括:
[0026]隔热环,其呈镂空状设置,所述隔热环与所述铜管滑动连接。
[00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连接铜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压缩机连接铜管使用时,如两个铜管进行连接,使用者可分别将两个铜管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对接,之后反向转动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从而可让螺纹柱卡入螺纹槽中,使得两个铜管完成对接,且这时还会让内垫圈卡入外垫圈,通过内垫圈与外垫圈的闭合可将螺纹柱与螺纹槽接触部分封闭保护,使得在两个铜管连接后更加安全耐用,之后在铜管连接压缩机后进行维护操作时,使用者手部可握住隔热环区域,防止直接与铜管接触而烫伤,且隔热环可沿着铜管移动,以便使用者更好的操作维护铜管。
[0028]1、通过设置固定环、第一转动座、第二转动座、螺纹柱、螺纹槽、内垫圈和外垫圈,在两个铜管进行连接时,使用者可分别将两个铜管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对接,之后反向转动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从而可让螺纹柱卡入螺纹槽中,使得两个铜管完成对接,且这时还会让内垫圈卡入外垫圈,通过内垫圈与外垫圈的闭合可将螺纹柱与螺纹槽接触部分封闭保护,使得在两个铜管连接后更加安全耐用。
[0029]2、通过设置隔热环和连接索,在铜管连接压缩机后进行维护操作时,使用者手部可握住隔热环区域,防止直接与铜管接触而烫伤,且隔热环可沿着铜管移动,以便使用者更好的操作维护铜管。
附图说明
[003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1]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技术第二转动座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技术铜管待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图。
[0035]图中:1、铜管;2、第一端口;3、第二端口;4、固定环;5、第一转动座;6、第二转动座;7、螺纹柱;8、螺纹槽;9、隔热环;10、连接索;11、内垫圈;12、外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7]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铜管1,为本压缩机连接铜管的主体,铜管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口2和第二端口3,固定环4,其固定设置于第一端口2和第二端口3的外表面,第一转动座5和第二转动座6,其分别设置于固定环4的外表面,第一转动座5和第二转动座6,第一转动座5和第二转动座6均与固定环4转动连接,第一转动座5和第二转动座6相适配,在两个铜管1进行连接时,使用者可分别将两个铜管1的第一端口2和第二端口3对接,之后反向转动第一转动座5和第二转动座6。
[0038]具体的,如图3所示,螺纹柱7,其固定设置于第二转动座6的一侧,螺纹槽8,其开设于第一转动座5的一侧,螺纹柱7,其内表面及外表面均设置有螺纹,螺纹槽8,其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螺纹,螺纹柱7和螺纹槽8,其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内垫圈11,其固定设置于第一端口2的内部,外垫圈12,其固定设置于第二端口3的内部,内垫圈11和外垫圈12,内垫圈11的一侧朝内倾斜设置,外垫圈12的一侧朝外设置,内垫圈11和外垫圈12相互卡接,螺纹柱7卡入螺纹槽8中,使得两个铜管1完成对接,且这时还会让内垫圈11卡入外垫圈12,通过内垫圈11与外垫圈12的闭合可将螺纹柱7与螺纹槽8接触部分封闭保护,使得在两个铜管1连接后更加安全耐用。
[0039]具体的,如图4所示,隔热环9,其均匀套设于铜管1的外表面,连接索10,其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连接铜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管(1),为本压缩机连接铜管的主体,所述铜管(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口(2)和第二端口(3);固定环(4),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2)和第二端口(3)的外表面;第一转动座(5)和第二转动座(6),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环(4)的外表面;螺纹柱(7),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座(6)的一侧;螺纹槽(8),其开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座(5)的一侧;内垫圈(11),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2)的内部;外垫圈(12),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口(3)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连接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1)还包括:隔热环(9),其均匀套设于所述铜管(1)的外表面;连接索(10),其设置于多个所述隔热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标植秀科龙军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创科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