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LC型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534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LC型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包括第一、第二光纤阵列和光功率分路器芯片,光功率分路器芯片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第二光纤阵列光耦合,在第一光纤阵列和芯片输入端之间设有输入端光耦合定位装置,在第二光纤阵列和芯片输出端之间设有输出端光耦合定位装置。输入端光耦合定位装置可由设置在第一光纤阵列上的两个定位销和设置在芯片输入端上与两定位销相互配合的两个定位孔构成;输出端光耦合定位装置可由设置在第二光纤阵列上的两个定位销和设置在芯片输出端上与两定位销相互配合的两个定位孔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简便,工艺简单,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高,产品可靠性好,加工成本较低,适合在光通信领域中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EPON,BPON, GPON等无源光网络中连接局端和终端设备并实现光信号的分路器,尤其是涉及一种PLC型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在无源光网络中所使用的PLC型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如中国实用新 型专利ZL200820095910. 2,名称为128路光输出PLC型光功率分路器所公开的一种结构,其 包括单纤光纤阵列、带纤光纤阵列以及位于所述单纤光纤阵列和带纤光纤阵列之间的光功 率分路器芯片,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单纤光纤阵列、带纤 光纤阵列光耦合并通过UV胶固定连接。光纤阵列和光功率分路器芯片光耦合定位加工过 程如下将光功率分路器芯片固定在耦合台中的芯片支架上;将单纤光纤阵列固定在耦合 台一侧的六维调整台上;通过六维调整轴调整单纤光纤阵列和芯片输入端之间的位置;将 单纤光纤阵列的光纤输入端连接到白光源上,并将反光镜放在耦合台另一侧的六维调整台 上,细调单纤光纤阵列位置,直到反射镜上的光斑较亮且亮度一致后将单纤连接到归好零 的光源上;取下反光镜,将带纤光纤阵列固定在耦合台上,同时将带纤光纤阵列的最外面两 根光纤连接到光功率计上面,对通道的损耗进行监测,使用六维调整架微调带纤光纤阵列 的位置,只到光功率计上所监测通道的损耗在规定的范围内;微调两侧六维调整轴,在光纤 阵列和芯片之间点上UV胶,调整光纤阵列位置,直到损耗调到合格范围内;将UV光源机的 探头移到耦合器件的点胶部位上方,打开UV点胶机对UV胶水进行固化;固化后将器件移出 完成装配工作。由此可见,这种结构的PLC型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由于光纤阵列和光功率 分路器芯片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确定,两者光耦合需通过上述复杂、繁琐工序才能完成,因 此,一方面该分路器加工工序复杂,加工难度大,生产效率低,另一方面该分路器在加工过 程中,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很高,当操作不当时极易导致产品报废,因此成品率低,加工成本 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简便,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高,可靠 性好,加工成本较低的一种PLC型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这样的一种PLC型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 器,包括第一光纤阵列、第二光纤阵列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光纤阵列之间的光功率分路 器芯片,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光纤阵列光耦合, 在所述第一光纤阵列和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的输入端之间设有输入端光耦合定位装置, 在所述第二光纤阵列和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的输出端之间设有输出端光耦合定位装置。所述输入端光耦合定位装置优选由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所述第一光纤阵列 上的两个定位销和设置在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输入端上与所述两定位销相互配合的两个定位孔构成;所述输出端光耦合定位装置优选由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所述第二光纤 阵列上的两个定位销和设置在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输出端上与所述两定位销相互配合 的两个定位孔构成。所述第一光纤阵列可为单纤光纤阵列,所述第二光纤阵列可为带纤光纤阵列。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在第一光纤阵列和光功率分路器芯片的输入端之间设置 输入端光耦合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优选由两个相互配合的定位销和定位孔构成;在第二 光纤阵列和光功率分路器芯片的输出端之间设置输出端光耦合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优选 由两个相互配合的定位销和定位孔构成;因此,在加工时,只需将第一光纤阵列上的两个定 位销插入芯片输入端的两个定位孔中,将第二光纤阵列上的两个定位销插入芯片输出端的 两个定位孔中,即可实现第一、第二光纤阵列和光功率分路器芯片之间的光耦合。因而本实 用新型与现有PLC型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相比,本技术无需通过复杂工序即可实 现光纤阵列和光功率分路器芯片光耦合,加工简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率,且产品 可靠性好,加工成本较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光纤阵列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光纤阵列的右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光纤阵列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光纤阵列的左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光功率分路器芯片的主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PLC型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PLC型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包括第一光纤阵列 1、第二光纤阵列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光纤阵列1、2之间的光功率分路器芯片3,所述 光功率分路器芯片3的输入端3-1和输出端3-2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光纤阵列1、2光耦 合,在所述第一光纤阵列1和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3的输入端3-1之间设有输入端光耦 合定位装置,在所述第二光纤阵列2和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3的输出端3-2之间设有输 出端光耦合定位装置。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光纤阵列1为由单根光纤4构成的单纤 光纤阵列,所述第二光纤阵列2为由二根或二根以上光纤4构成的带纤光纤阵列。如图1、2、5所示,所述输入端光耦合定位装置由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所述第 一光纤阵列1上的两个定位销1-1和设置在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输入端3-1上与所述两 定位销1-1相互配合的两个定位孔3-1-1构成;如图3、4、5所示,所述输出端光耦合定位 装置由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所述第二光纤阵列2上的两个定位销2-1和设置在所述光 功率分路器芯片输出端3-2上与所述两定位销2-1相互配合的两个定位孔3-2-1构成。当 然,所述输入端光耦合定位装置和输出端光耦合定位装置也可采用其它结构,例如输入端 光耦合定位装置可由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输入端3-1上的两 个定位销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光纤阵列1上与所述两定位销相互配合的两个定位孔构成;所述输出端光耦合定位装置可由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输出端3-2 上的两个定位销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光纤阵列2上与所述两定位销相互配合的两个定位孔 构成,图中未示。本技术的加工过程如下将单纤光纤阵列1上的两个定位销1-1插入光功率 分路器芯片输入端3-1的两个定位孔3-1-1中,再将带纤光纤阵列2上的两个定位销2-1 插入光 功率分路器芯片输出端3-2的两个定位孔3-2-1中,然后在单纤光纤阵列1和光功 率分路器芯片输入端3-1之间,以及在带纤光纤阵列2和光功率分路器芯片输出端3-2之 间点布光学耦合胶水进行固化处理,即可制得本技术的PLC型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ο本技术PLC型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加工简便,耦合封装工艺简单,生产 效率和成品率高,产品可靠性好,加工成本较低,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权利要求一种PLC型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包括第一光纤阵列(1)、第二光纤阵列(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光纤阵列(1、2)之间的光功率分路器芯片(3),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3)的输入端(3 1)和输出端(3 2)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光纤阵列(1、2)光耦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光纤阵列(1)和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3)的输入端(3 1)之间设有输入端光耦合定位装置,在所述第二光纤阵列(2)和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3)的输出端(3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PLC型平面光波导光功率分路器,包括第一光纤阵列(1)、第二光纤阵列(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光纤阵列(1、2)之间的光功率分路器芯片(3),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3)的输入端(3-1)和输出端(3-2)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光纤阵列(1、2)光耦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光纤阵列(1)和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3)的输入端(3-1)之间设有输入端光耦合定位装置,在所述第二光纤阵列(2)和所述光功率分路器芯片(3)的输出端(3-2)之间设有输出端光耦合定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