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73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属于断路器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固定组件以及压紧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压紧组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一侧上;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用于放置塑壳断路器的固定台,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气缸以及固定锤,所述固定锤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固定锤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固定台的上方;当所述第一气缸启动时,带动所述固定锤与固定在所述固定台上的所述塑壳断路器相抵或者分离,通过设置有用于固定塑壳断路器的固定台,并且在固定台上设置有压紧组件,固定台在压紧组件下方滑动,使得找准塑壳断路器的铆接点位置,效率高,不会产生不良品。不会产生不良品。不会产生不良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塑壳断路器也被称为装置式断路器,所有的零件都密封于塑料外壳中,辅助触点,欠电压脱扣器以及分励脱扣器等多采用模块化。由于结构非常紧凑,塑壳断路器基本无法检修。其多采用手动操作,大容量可选择电动分合。
[0003]塑壳断路器里面的分闸机构外壳,常见为胶水粘或人工手动铆接,其中胶水粘的缺点为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脱落;人工手动铆接的缺点在于人工每次铆接均需要找准铆接点位置,效率低,且容易产生不良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能够找准铆接点位置。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固定组件以及压紧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压紧组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一侧上;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用于放置塑壳断路器的固定台,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气缸以及固定锤,所述固定锤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固定锤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固定台的上方;当所述第一气缸启动时,带动所述固定锤与固定在所述固定台上的所述塑壳断路器相抵或者分离。
[0007]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塑壳断路器于所述固定台上的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位于所述固定台的一侧。
[0008]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塑壳断路器于所述固定台上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另一侧。
[0009]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组件台,所述第一组件台设置在所述固定台的一侧,所述第一组件台上垂直固定有第一转动横台,所述第一转动横台上设置有转第一动扳手以及第一转动抵柱,所述第一转动扳手以及所述第一转动抵柱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横台上,且所述第一转动扳手与所述第一转动抵柱的一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扳手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抵柱在所述第一组件台上移动。
[0010]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第二组件台,所述第二组件台固定在所述固定台远离所述第一组件台的一侧上,所述第二组件台上垂直固定有第二转动横台,所述第二转动横台上设置有转第二动扳手以及第二转动抵柱,所述第二转动扳手以及所述第二转动抵柱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横台上,且所述第二转动扳手与所述第二转动抵柱的一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转动扳手带动所述第二转动抵柱在所述第二组件台上移动。
[0011]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固定台
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台的连接处设置有滑轨,通过所述第二气缸带动所述固定台在所述底座上滑动。
[0012]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抵柱与所述第二转动抵柱与所述塑壳断路器接触的一端设置有缺口。
[0013]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抵柱上垂直设置有抵条,所述缺口开设在所述抵条与所述塑壳断路器接触的一端上;当所述第一转动抵柱与所述第二转动抵柱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扳手以及所述第二转动扳手靠近时,所述抵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扳手以及所述第二转动扳手接触;当所述第一转动抵柱与所述第二转动抵柱分别与所述固定台靠近时,所述抵条的另一端与所述塑壳断路器接触。
[0014]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缸工作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位于所述底座上。
[0015]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台的两侧,用于固定所述塑壳断路器的两侧。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通过设置有用于固定塑壳断路器的固定台,并且在固定台上设置有压紧组件,固定台在压紧组件下方滑动,使得找准塑壳断路器的铆接点位置,效率高,不会产生不良品。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第一固定机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底座;2、固定台;3、第一气缸;4、固定锤;5、第一组件台;6、第一转动横台;7、第一转动扳手;8、第一转动抵柱;9、第二组件台;10、第二转动横台;11、第二转动扳手;12、第二转动抵柱;13、第二气缸;14、缺口;15、抵条;16、控制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5]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塑壳断路器的固定组件,还设置有用于压紧塑壳断路器外壳的压紧组件。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气缸3以及固定锤4,通过第一气缸3带动固定锤4对位于固定组件上的塑壳断路器的外壳进行敲打组装,使得塑壳断路器的组装更加准确。
[0026]为了便于调整固定组件与压紧组件的相对位置,固定组件通过第二气缸13滑动连接在底座1上,底座1上还设置有便于固定组件滑动的滑轨。
[0027]为了使得塑壳断路器稳定的固定在固定组件上,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台2、第一固定机构以及第二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分别固定在固定台2的两侧,用于固
定塑壳断路器的两侧。
[0028]为了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配合更加密切,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分别设置有第一组件台5以及第二组件台6,第一组件台5与第二组件台6上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一转动横台7以及第二转动横台10,第一转动横台7与第二转动横台10上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扳手7以及第二转动扳手11,第一转动扳手7与第二转动扳手11还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抵柱8以及第二转动抵柱12,通过转动扳手在转动横台上转动带动转动抵柱转动至塑壳断路器的两侧上抵住,使得塑壳断路器能够稳定压制在固定台2上,防止压紧组件作用时,发生偏移。
[0029]为了使得转动抵柱能够与塑壳断路器贴合,转动抵柱与塑壳断路器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缺口14,塑壳断路器的两侧位于缺口14内。
[0030]为了便于控制固定组件的移动,第二气缸13连接有用于控制运行的控制杆16。
[0031]为了使得使用者得知转动扳手与转动抵柱已经转动到位,转动抵柱上设置有抵条15,当转动扳手与转动抵柱靠近时,抵条15抵在转动扳手上;当转动扳手与转动抵柱远离时,抵条15抵在塑壳断路器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固定组件以及压紧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压紧组件固定在所述底座(1)的一侧上;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用于放置塑壳断路器的固定台(2),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气缸(3)以及固定锤(4),所述固定锤(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3)连接,所述固定锤(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固定台(2)的上方;当所述第一气缸(3)启动时,带动所述固定锤(4)与固定在所述固定台(2)上的所述塑壳断路器相抵或者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塑壳断路器于所述固定台(2)上的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位于所述固定台(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塑壳断路器于所述固定台(2)上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另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组件台(5),所述第一组件台(5)设置在所述固定台(2)的一侧,所述第一组件台(5)上垂直固定有第一转动横台(6),所述第一转动横台(6)上设置有第一转动扳手(7)以及第一转动抵柱(8),所述第一转动扳手(7)以及所述第一转动抵柱(8)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横台(6)上,且所述第一转动扳手(7)与所述第一转动抵柱(8)的一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扳手(7)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抵柱(8)在所述第一组件台(5)上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第二组件台(9),所述第二组件台(9)固定在所述固定台(2)远离所述第一组件台(5)的一侧上,所述第二组件台(9)上垂直固定有第二转动横台(1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伟亮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