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节能装置用电离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441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内燃机节能装置用电离结构,主要涉及内燃机节能领域。正极连接件、等间距设置在正极连接件上的多个臭氧发生片;所述臭氧发生片与负极连接件横截面平行,所述臭氧发生片圆周阵列设有多个放电尖齿,所述放电尖齿距离负极连接件内表面的间距与两极的电压成比例。正极连接件包括连接柱、等间距设置在连接柱上的多个隔离环、设置在每个隔离环一侧的臭氧发生片;所述连接柱末端螺纹连接设有限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用于臭氧发生装置内部,并且作为臭氧发生装置电离空气产生臭氧的核心部件,基于电晕(尖端)放电的原理,在同等电压或电场强度下放电尖齿的电离尖端更多所以在电离产生臭氧时效率更高。端更多所以在电离产生臭氧时效率更高。端更多所以在电离产生臭氧时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节能装置用电离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内燃机节能领域,具体是内燃机节能装置用电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内燃机作为多种动力设备的驱动组件,能够应用于多个设备领域,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最为常见的有有柴油机和汽油机,通过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内燃机助燃节能装置部分是通过臭氧发生装置电离空气产生臭氧,来提高内燃机的燃油燃烧效率,臭氧发生装置大多是设置在内燃机的进气管路内部,臭氧发生装置对内燃机进气管路内部的空气通过高压进行电离产生臭氧,臭氧的含氧量更高使得内燃机燃油燃烧更加充分。对于臭氧发生装置而言,大多是通过在臭氧发生装置的两端增加高电压,高压电流通过臭氧发生片使其在臭氧发生片上产生强电荷,使其对流经臭氧发生装置的空气进行电离。
[0004]对于臭氧发生装置的核心部件臭氧发生片而言,是根据电晕放电原理进行来进行电离空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O2==2O3反应条件是电离,对于现有臭氧发生装置的臭氧发生片大多为圆形或毛刷型,对于圆形的臭氧发生片电离空气而言,在臭氧发生片通电后,圆形的臭氧发生片(无尖端)圆周场强相同电离空气时,圆形的臭氧发生片臭氧生成效率低,而且圆形臭氧发生片电离时电离电压高、耗能高;对于毛刷型的臭氧发生片电离空气而言专利号zl202121514761.0,在臭氧发生装置通电后,在毛刷的尖端产生强电场,进而产生臭氧,但是毛刷型的臭氧发生片而言,由于臭氧发生片本体为毛刷(铜棒),在毛刷的尖端产生的强电场后,是在毛刷尖端附近发生电离,但是通电后的毛刷之间相互交叉以及多个毛刷之间间隙过小,导致电离空气的效率不高。
[0005]对于臭氧发生装置的绝缘件和负极连接件之间的连接而言,现有的是通过螺纹或者是螺母使其与负极连接件之间连接,但是对于上述方法而言,都会导致负极连接件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臭氧发生装置内部场强不均匀,使得臭氧生成量减少,对此需要一种更佳的固定方式使得绝缘件和负极连接件之间的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内燃机节能装置用电离结构,它用于臭氧发生装置内部,并且作为臭氧发生装置电离空气产生臭氧的核心部件,基于电晕(尖端)放电的原理,在同等电压或电场强度下放电尖齿的电离尖端更多所以在电离产生臭氧时效率更高。通过连接柱和限位螺母之间的螺纹配合,使得绝缘件限位在负极连接件的两端,同时通过垫块将臭氧发生片与绝缘件之间隔离,使得连接柱上的垫块和臭氧发生片均限位在连接柱上,使得绝缘件、臭氧发生片相对于负极连接件之间不会出现位移,同时也不会对负极连接件的结构发生改变。
[0007]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内燃机节能装置用电离结构,设置在负极连接件内部,电离结构包括正极连接件、等间距设置在正极连接件上的多个臭氧发生片;所述臭氧发生片与负极连接件横截面平行,所述臭氧发生片圆周阵列设有多个放电尖齿,所述放电尖齿距离负极连接件内表面的间距与两极的电压成比例。正极连接件包括连接柱、等间距设置在连接柱上的多个隔离环、设置在每个隔离环一侧的臭氧发生片;所述连接柱末端螺纹连接设有限位件。
[0009]放电尖齿距离负极连接件内表面的间距与两极电压的计算公式为U=E
max
*d/f,其中U为击穿电压,E
max
为最大电场强度,d为放电尖齿距离负极连接件内表面的间距,f为电场不均匀系数=最大电场强度/平均电场强度。
[0010]所述放电尖齿距离负极连接件内表面的距离范围等于0.55—0.65*负极连接件半径。
[0011]所述放电尖齿均布于臭氧发生片的圆周,所述放电尖齿数量为25—45个。
[0012]所述隔离环厚度为3—8mm。
[0013]位于连接柱最末端所述臭氧发生片的一侧设有垫块。
[0014]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电离结构用于臭氧发生装置内部,并且作为臭氧发生装置电离空气产生臭氧的核心部件,基于电晕(尖端)放电的原理,在同等电压或电场强度下放电尖齿的电离尖端更多所以在电离产生臭氧时效率更高。同时通过推算得出本装置与臭氧发生装置负极连接件直径的比例关系,使得本装置能够按照比例适配于不同直径的臭氧发生装置。通过连接柱和限位螺母之间的螺纹配合,使得绝缘件限位在负极连接件的两端,同时通过垫块将臭氧发生片与绝缘件之间隔离,使得连接柱上的垫块和臭氧发生片均限位在连接柱上,使得绝缘件、臭氧发生片相对于负极连接件之间不会出现位移,同时也不会对负极连接件的结构发生改变,使得臭氧发生装置内部场强均匀。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是本技术臭氧发生装置整体视图。
[0017]附图2是本技术中绝缘件和电离结构视图。
[0018]附图3是本技术中臭氧发生片视图。
[0019]附图4是本技术中臭氧发生装置剖面视图。
[0020]附图5是本技术中电离结构对绝缘件限位示意图。
[0021]附图6是本技术中击穿电压与击穿间隙之间的比例关系图。
[0022]附图7是本技术中臭氧生成量与击穿间隙函数图像。
[0023]附图8是本技术中电离效率与隔离环厚度函数图像。
[0024]附图9是本技术中放电尖齿数量与臭氧生成量的函数图像。
[0025]附图中所示标号:
[0026]1、负极连接件;2、正极连接件;3、臭氧发生片;4、放电尖齿;5、连接柱;6、隔离环;7、限位件;8、垫块;9、绝缘件;10、间隙距离;11、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28]本技术所述是内燃机节能装置用电离结构,因为电离结构是设置在臭氧发生装置内部并且为臭氧发生装置的核心部件,为了详细的解释清楚电离结构在臭氧发生装置内部的作用,所以首先对臭氧发生装置进行简单叙述:
[0029]如说明书附图图1和图2所示,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负极连接件1、设置在负极连接件1两端的绝缘件9、设置在负极连接件13内部的正极连接件2、等间距设置在正极连接件2上的多个臭氧发生片3;
[0030]内燃机械的电源的正负极与升压电路连接,升压电路与臭氧发生装置的正、负极连接件1连接。所述负极连接件1为圆筒形,负极连接件1上设有连接件(负极连接件外壁上的螺栓),连接件用于连接升压电路负极的端子。负极连接件1的两端配合设有绝缘件9,绝缘件9圆心位置处设有连接孔,正极连接件2套接在绝缘件9的连接孔内,且正极连接件2将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燃机节能装置用电离结构,所述电离结构设置在负极连接件(1)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结构包括正极连接件(2)、等间距设置在正极连接件(2)上的多个臭氧发生片(3);所述臭氧发生片(3)与负极连接件(1)横截面平行,所述臭氧发生片(3)圆周阵列设有多个放电尖齿(4),所述放电尖齿(4)距离负极连接件(1)内表面的间距与两极的电压成比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燃机节能装置用电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件(2)包括连接柱(5)、等间距设置在连接柱(5)上的多个隔离环(6)、设置在每个隔离环(6)一侧的臭氧发生片(3);所述连接柱(5)末端螺纹连接设有限位件(7)。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内燃机节能装置用电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尖齿(4)距离负极连接件(1)内表面的间距与两极电压的计算公式为U=E
max
*d/f,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黄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