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盐榨菜废水虾贝藻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415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盐榨菜废水虾贝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预处理单元、菌藻处理单元、藻类收集装置、调节池、贝类养殖单元、虾/鱼养殖单元、脱盐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原水池和微滤机,高盐榨菜废水收集在原水池,原水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原水池的高盐废水经过微滤机过滤掉大颗粒杂质后进入菌藻处理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牟氏角毛藻对榨菜废水进行处理,同时利用榨菜废水养殖牟氏角毛藻,然后将牟氏角毛藻用于虾贝的养殖,在养殖过程中,虾贝鱼池内的牟氏角毛藻能继续吸收处理虾贝鱼的排泄物中的污染物质,经过养虾、贝后的水再经过脱盐后能达标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处理高盐榨菜废水,降低处理成本。降低处理成本。降低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盐榨菜废水虾贝藻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盐榨菜废水虾贝藻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榨菜是一种以芥菜科植物为原料,通过多级酸洗并在盐溶液中多次浸泡,压榨出卤水等方式获得,是中国三峡库区的支柱产业。榨菜腌制第一阶段水量最大,约占总水量的50%以上,具有高盐(1%

15%)、高有机物(5000

60000mg/L)、高氨氮(150

300mg/L)、高磷(20

100mg/L)和低pH(<6.0)等特征。高盐废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具体包括: (1)迫使非嗜盐微生物脱水,导致细胞质壁分离;(2)破坏微生物酶活性,抑制微生物正常生长,降低微生物代谢能力;(3)造成土壤盐渍化、板结等问题,降低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4)危及人类饮用水安全和健康,增加水处理成本和难度。目前,关于榨菜废水处理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沉淀法(混凝沉淀、电渗析、膜过滤等),该方法主要用于榨菜废水的预处理环节,能够有效缓解高盐对微生物的抑制,但存在处理成本高、易饱和等特点。生物处理方法(传统活性污泥、接触氧化等)具有经济、高效等优点,但在高盐条件下,硝化和反硝化细菌会受到一定的抑制。物理

化学组合工艺处理榨菜废水虽然能满足中国重庆市榨菜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但处理费用及成本较高,尾水还需经过化学除磷等方式深度处理。因此,寻找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榨菜废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r/>[0003]微藻废水处理是一种高效、经济且可持续性的处理技术,已在啤酒废水、苯酚废水、重金属污染废水、抗生素、生活污水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是微藻培养基的廉价替代品。微藻通过利用废水中的氮、磷、有机物等营养物质,实现自身增殖,用于动物饵料、高附加值生物活性物质等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榨菜腌制第一阶段产生的废水盐度为3%

6%之间,与海水盐度接近,利用榨菜一腌阶段产废水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盐度作为培养基替代物,选取典型的海洋微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利用微藻处理榨菜废水具有重要意义。
[0004]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属于硅藻们中心纲,角毛属,富含软骨藻酸、氨基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等活性物质,具有繁殖速度快、耐高温、营养丰富等特点,是水产养殖中较为常见的优质饵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盐榨菜废水虾、贝、藻处理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盐榨菜废水虾贝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预处理单元、菌藻处理单元、藻类收集装置、调节池、贝类养殖单元、虾/鱼养殖单元、脱盐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原水池和微滤机,高盐榨菜废水收集在原水池,原水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原水池的高盐废水经过微滤机过滤掉大颗粒杂质后进入菌藻处理单元;
[0007]在菌藻处理单元,首先利用灭菌藻类常用培养基f/2在实验室培养牟氏角毛藻,在跑道池内添加培养基f/2,灭菌,接种实验室培养的牟氏角毛藻,按体积比1:4

1:10接种牟氏角毛藻,然后继续培养继续添加培养基,至牟氏角毛藻密度为1.0
×
106cfu/mL~3.0
×
106cfu/mL,
[0008]然后按照高盐榨菜废水的体积含量为10%

20%的比例将榨菜废水加入得到的藻液中,用碳酸氢钠调节pH至7

8,曝气反应,去除榨菜废水中的氨氮、硝态氮、总氮、COD、TP等污染物质;14天后,从跑道池内排出10%

20%的溶液,进入藻类收集装置,再向跑道池内补充10%

20%的榨菜废水继续反应;
[0009]利用藻类收集装置收集微藻,再进入调节池后进入贝类养殖单元,利用牟氏角毛藻养殖贝,养贝后的水进入虾/鱼养殖单元,经过养虾养鱼的水经过脱盐单元脱盐后达标排放。
[0010]上述方案中:牟氏角毛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为:微藻培养温度为25
±
2℃,光强为80umol/m2
·
S,光暗比为16:8,每天定时摇晃三次,每次30秒。收集对数生长期的微藻细胞,在5000g条件下离心10min,并用0.85%无菌氯化钠洗涤3次以去除残余培养基以及破碎藻体。
[0011]上述方案中:藻类收集装置为滤膜装置或者离心机,过滤的稀液排放,浓液进入调节池。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脱盐单元采用多效蒸发脱盐或离子交换树脂脱盐。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脱盐单元为人工湿地,在人工湿地栽种耐盐碱树种,所述耐盐碱树种为刺槐、苦楝、旱柳、加拿大杨、泡桐、紫穗槐、白腊条,所述虾/鱼养殖单元的出水进入人工湿地后,直接达标排放。
[0014]上述方案中:贝类牡蛎、贻贝等,养殖密度30

40个/m3[0015]上述方案中:虾选用对虾,养殖密度等3000

10000尾/亩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牟氏角毛藻对榨菜废水进行处理,同时利用榨菜废水养殖牟氏角毛藻,然后将牟氏角毛藻用于虾贝的养殖,在养殖过程中,虾贝鱼池内的牟氏角毛藻能继续吸收处理虾贝鱼的排泄物中的污染物质,经过养虾、贝后的水再经过脱盐后能达标排放,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处理高盐榨菜废水,还能副产牟氏角毛藻、虾、贝、鱼,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废物利用的效果,降低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微藻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0]实施例1牟氏角毛藻对榨菜废水的净化实验
[0021]1、材料方法
[0022]藻种和废水
[0023]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牟氏角毛藻藻株(Chaetoceros muelleri)购买自中国科学院海藻
种质库(Seaweed Culture Collection Center,Institute of Ocea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利用灭菌的藻类常用f/2培养基进行培养,初始接种密度为1.0
×
106cfu/mL~3.0
×
106cfu/mL之间,微藻培养温度为25
±
2℃,光强为80umol/m2·
S,光暗比为16:8,持续曝气,同时每天定时摇晃三次,每次30秒,避免微藻沉淀或团聚。收集对数生长期的微藻细胞,在5000g条件下离心10min,并用0.85%无菌氯化钠洗涤3次以去除残余培养基以及破碎藻体。基础培养基(f/2)成分如以下表格
[0024][0025][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盐榨菜废水虾贝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预处理单元、菌藻处理单元、藻类收集装置、调节池、贝类养殖单元、虾/鱼养殖单元、脱盐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原水池和微滤机,高盐榨菜废水收集在原水池,原水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原水池的高盐废水经过微滤机过滤掉大颗粒杂质后进入菌藻处理单元;在菌藻处理单元,首先利用灭菌藻类常用培养基f/2在实验室培养牟氏角毛藻,在跑道池内添加培养基f/2,灭菌,接种实验室培养的牟氏角毛藻,按体积比1:4

1:10接种牟氏角毛藻,然后继续培养继续添加培养基,至牟氏角毛藻密度为1.0
×
106cfu/mL~3.0
×
106cfu/mL,然后按照高盐榨菜废水的体积含量为10%

20%的比例将榨菜废水加入得到的藻液中,用碳酸氢钠调节pH至7

8,曝气反应,去除榨菜废水中的氨氮、硝态氮、总氮、COD、TP等污染物质;14天后,从跑道池内排出10%

20%的溶液,进入藻类收集装置,再向跑道池内补充10%

20%的榨菜废水继续反应;利用藻类收集装置收集微藻,再进入调节池后进入贝类养殖单元,利用牟氏角毛藻养殖贝,养贝后的水进入虾/鱼养殖单元,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立洪郑吉澍毕茹张凯张育新王松张娟蒋书琴李平刘科唐宁杨玉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