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周向切口和耐用的加强结构并且能够优化胎面的扁平化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00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10),所述轮胎(10)包括加强结构(50),所述加强结构(50)包括加强元件(52),所述加强元件(52)锚固在胎冠(12)中,并在环形空腔(35)中在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4B)和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之间延伸。胎面(14)具有轮廓高度,并包括多个肋状部(102、104、106、108、110),两个相邻的肋状部通过主周向切口(112、114、116、118)沿轴向彼此分隔,所述主周向切口(112、114、116、118)的深度大于或等于轮廓高度的50%。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与一个肋状部(102、104、106、108、110)对齐。齐。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括周向切口和耐用的加强结构并且能够优化胎面的扁平化的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特别是用于乘用车辆的轮胎。

技术介绍

[0002]轮胎意指旨在通过与安装支撑件(例如轮辋)配合以形成空腔的充气轮胎,所述空腔适于加压至大于大气压力的压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具有围绕轮胎的主轴线的基本上圆环形的结构,所述主轴线与轮胎的转动轴线重合。
[0003]从现有技术中已知旨在装配乘用车辆的轮胎,并描述于WO2020/128225中。所描述的轮胎包括胎冠,所述胎冠在轮胎的正中平面的各自的相对侧上通过第一胎侧和第二胎侧然后通过第一胎圈和第二胎圈沿径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一胎圈和第二胎圈旨在与安装支撑件(例如轮辋)接触。第一胎圈和第二胎圈各自包括周向增强元件,所述周向增强元件旨在使轮胎附接至安装支撑件。
[0004]轮胎具有内表面,当轮胎安装在安装支撑件上时,所述内表面界定轮胎的环形充气空腔。
[0005]WO2020/128225中描述的轮胎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丝状加强元件和第二丝状加强元件,所述第一丝状加强元件在环形空腔中从第一胎圈连续地延伸至胎冠,所述第二丝状加强元件在环形空腔中从第二胎圈连续地延伸至胎冠。
[0006]第一丝状加强元件和第二丝状加强元件各自通过丝状加强元件和胎圈内表面的一部分之间的胎圈界面连接至其延伸的每个胎圈。以类似的方式,第一丝状加强元件和第二丝状加强元件各自通过丝状加强元件和胎冠内表面的一部分之间的胎冠界面紧固至轮胎的胎冠。胎圈界面和胎冠界面各自包括弹性体混合物衬垫,所述弹性体混合物衬垫位于丝状加强元件和内表面的相应部分之间。
[0007]已经注意到,胎圈界面和胎冠界面各自经受剥离负载。这种界面对重复负载敏感,其可能导致丝状加强元件与胎圈的内表面和/或沿径向位于胎冠内侧的内表面的过早分离,并因此导致加强结构的过早破坏。
[0008]还注意到,与不具有加强结构的经典轮胎的接触区域相比,WO2020/128225的轮胎的接触区域是不规则的。
[0009]从现有技术(特别是WO2019115917、GB2299554、FR3089870、FR2638398、US3010504或US2005279438)中还已知其它组件或轮胎。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改善加强结构的耐久性和布置有加强结构的轮胎的接触区域的规则性。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一种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胎冠,所述胎冠通过两个胎侧然后通过两个胎圈沿径向向内延伸,所述胎冠包括胎面,所述轮胎具有界定轮胎的环形充气空
腔的内表面和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元件,所述加强元件在环形空腔中从至少一个胎侧或胎圈连续地延伸至少直至胎冠,其特征在于,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在所述胎侧和/或所述胎圈中锚固在所述胎侧和/或所述胎圈中的至少一个径向内部增强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在胎冠中锚固在胎冠中的至少一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包括在环形空腔中在以下点之间延伸的部分:
[0012]‑
径向内部锚固点,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在所述径向内部锚固点处穿过内表面,以锚固在所述或一个径向内部增强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
[0013]‑
径向外部锚固点,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在所述径向外部锚固点处穿过内表面,以锚固在所述或一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
[0014]并且胎面具有轮廓高度并包括多个肋状部,两个相邻的肋状部通过主周向切口沿轴向彼此分隔,所述主周向切口的深度大于或等于轮廓高度的50%,所述径向外部锚固点与一个肋状部对齐。
[0015]由于径向内部增强结构和径向外部增强结构,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一方面锚固在一个胎侧和/或一个胎圈中,另一方面锚固在胎冠中,这使得能够通过将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锚固在轮胎中来进行紧固。这种通过锚固的紧固比WO2020/128225中描述的胎圈界面和胎冠界面更加牢固。实际上,锚固能够避免剥离负载以及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朝向轮胎内部的径向滑动和轴向滑动。因此,如下文进行并描述的测试所证明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加强结构的耐久性得到明显改善。
[0016]由于将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锚固在胎冠中,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相对于其锚固的胎冠的部分沿轴向和沿径向固定。以类似的方式,由于将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锚固在胎侧和/或胎圈中,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相对于其锚固的胎侧和/或胎圈的部分沿轴向和沿径向固定。
[0017]径向内部增强结构和径向外部增强结构中的每一个分别布置在轮胎的胎侧或胎圈和胎冠中,即沿径向布置在内表面的内侧,并掩埋在构成胎侧或胎圈的材料块和胎冠中,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在径向内部锚固点处穿过内表面以锚固在径向内部增强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并且在径向外部锚固点处穿过内表面以锚固在径向外部增强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该特征特别能够减少由加强结构产生的噪音,所述噪音通过使所述或每个径向内部增强结构或径向外部增强结构与安装支撑件分离的轮胎结构而减弱。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锚固在每个径向内部增强结构和径向外部增强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因此,在第一变体中,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可以锚固在径向内部增强结构和径向外部增强结构中的一个或两个的结构中,即每个加强元件至少部分地穿透到所述结构中,或甚至完全穿过所述结构,使得所述结构形成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在结构中的机械锚固。特别地,在结构为多个丝状元件的组件的情况下,声明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锚固在结构中意指例如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围绕所述结构的某些丝状元件缠绕,从而穿过结构本身。在第二变体中,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可以围绕径向内部增强结构和径向外部增强结构中的一个或两个的结构锚固,即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支承在所述结构上,使得所述结构吸收施加在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上的一部分力,并将所述结构锚固在胎侧或胎圈和胎冠中。特别地,在结构为多个丝状元件的组件的情况下,声明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围绕所述结构锚固意指例如所述或每个加强元件围绕所述结构的外周丝状元件缠绕,而不穿过所述结
构。
[0019]当轮胎全新时,肋状部形成胎面的突出部分,并具有旨在与轮胎滚动的地面接触的径向外表面。相反地,当轮胎全新时,切口形成胎面的凹陷部分,并且不具有旨在与轮胎滚动的地面接触的表面。
[0020]因此,并且仍然根据本专利技术,胎面包括多个肋状部,两个相邻的肋状部通过主周向切口沿轴向彼此分隔,并且径向外部锚固点与一个肋状部对齐。实际上,由于不存在构成胎面的材料,胎面的主周向切口形成相对有利于弯曲的区域,如果主周向切口的轴向宽度和径向深度较大,则更是如此。相反地,由于存在构成胎面的材料,胎面的肋状部形成相对刚性的区域。通过布置与肋状部对齐的径向外部锚固点,本专利技术能够在相对刚性并因此相对不变形的区域中施加力,与径向外部锚固点与主周向切口对齐的轮胎相比,这能够限制或甚至消除胎面的轴向弯曲区域。因此,一方面,保持了规则的接触区域,另一方面,特别是通过避免胎冠增强件的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轮胎(10),所述轮胎(10)包括胎冠(12),所述胎冠(12)通过两个胎侧(30A、30B)然后通过两个胎圈(32A、32B)沿径向向内延伸,所述胎冠(12)包括胎面(14),所述轮胎(10)具有界定轮胎的环形充气空腔(35)的内表面(33)和加强结构(50),所述加强结构(50)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元件(52、52A、52B、53),所述加强元件(52、52A、52B、53)在环形空腔(35)中从至少一个胎侧(30A、30B)或胎圈(32A、32B)连续地延伸至少直至胎冠(1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52、52A、52B、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2A、52B、53)在所述胎侧(30A、30B)和/或所述胎圈(32A、32B)中锚固在所述胎侧(30A、30B)和/或所述胎圈(32A、32B)中的至少一个径向内部增强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所述加强元件(52、52A、52B、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2A、52B、53)在胎冠(12)中锚固在胎冠(12)中的至少一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中或围绕其锚固,所述加强元件(52、52A、52B、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2A、52B、53)包括在环形空腔(35)中在以下点之间延伸的部分(523):

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4B、55A、55B),所述加强元件(52、52A、52B、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2A、52B、53)在所述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4B、55A、55B)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所述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0B、61A、61B)或一个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0B、61A、61B)中或围绕其锚固,

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所述加强元件(52、52A、52B、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2A、52B、53)在所述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所述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或一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中或围绕其锚固,并且胎面(14)具有轮廓高度(Hs)并包括多个肋状部(102、104、106、108),两个相邻的肋状部通过主周向切口(112、114、116、118)沿轴向彼此分隔,所述主周向切口(112、114、116、118)的深度(Hr1、Hr2、Hr3、Hr4)大于或等于轮廓高度(Hs)的50%,所述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与一个肋状部(102、104、106、108)对齐。2.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10),其中,每个胎圈(32A、32B)包括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40A、40B),所述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40A、40B)旨在使轮胎(10)附接到轮胎(10)的安装支撑件上,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0B、61A、61B)不同于与所述胎侧(30A、30B)和/或所述胎圈(32A、32B)位于轮胎(10)的正中平面(M)的同一侧的所述周向增强元件(40A、40B)或每个周向增强元件(40A、40B)。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0),其中,加强结构(50)包括在环形空腔(35)中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加强元件(52、52A、52B、53)。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0),其中,所述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或每个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对齐的所述肋状部(102、104、106、108)或每个肋状部(102、104、106、108)由限定肋状部(102、104、106、108)的宽度L的两个轴向边缘(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沿轴向界定,并且肋状部的正中平面(M1、M2、M3、M4、M5)沿轴向与两个轴向边缘的距离相等,所述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或每个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与肋状部的正中平面的轴向距离l满足2
×
l/L≤0.90,优选地2
×
l/L≤0.75,更优选地2
×
l/L≤0.50,甚至更优选地2
×
l/L≤0.25。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0),其中,胎冠(12)在轮胎(10)的正中平
面(M)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胎侧和第二胎侧(30A、30B)然后通过第一胎圈和第二胎圈(32A、32B)沿径向向内延伸,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锚固在以下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

布置在第一胎侧(30A)和/或第一胎圈(32A)中的第一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1A),

胎冠(12)中的所述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或多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

第二胎侧(30B)和/或第二胎圈(32B)中的第二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B、61B),使得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从第一胎侧(30A)和/或第一胎圈(32A)连续地延伸到胎冠(12)中直至第二胎侧(30B)和/或第二胎圈(32B),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包括在环形空腔(35)中在以下点之间延伸的部分(523):

第一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5A),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在所述第一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5A)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第一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1A)中或围绕其锚固,

第一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7A),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在所述第一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7A)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所述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或多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中或围绕其锚固,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包括在环形空腔(35)中在以下点之间延伸的部分(524):

第二径向内部锚固点(54B、55B),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在所述第二径向内部锚固点(54B、55B)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第二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B、61B)中或围绕其锚固,

第二径向外部锚固点(56B、57B),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在所述第二径向外部锚固点(56B、57B)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所述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或多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中或围绕其锚固,第一径向外部锚固点和第二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中的每一个与一个肋状部(102、104、1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