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的吸附性葡聚糖免疫佐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395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套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的吸附性葡聚糖免疫佐剂,由可溶性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套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的吸附性葡聚糖免疫佐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套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的吸附性葡聚糖免疫佐剂,可和肿瘤全活细胞疫苗配套使用。

技术介绍

[0002]肿瘤的发生,本质上是由于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和扩散导致的。如何消除肿瘤细胞以及由其堆积而成的肿瘤组织,是目前治疗肿瘤的核心思路。沿着这一线索,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肿瘤病人的治疗已由最初的外科切除,逐渐扩展到了涵盖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电场治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案。
[0003]肿瘤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类型,其是基于既往防治传染病的应对策略,通过为肿瘤患者接种基于肿瘤细胞改造而来的肿瘤疫苗产品,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组织的识别和清除。肿瘤疫苗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尽管其间多个重磅疫苗产品在2013年前后陆续宣告三期临床试验的失败,但是仍然出现了如治疗前列腺癌的肿瘤疫苗产品Provenge这样的成功案例,证实了疫苗策略在思路上的正确性。随着对于肿瘤疫苗药理药效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整体进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尽管肿瘤疫苗现阶段难以对晚期肿瘤实现治愈,但其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与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仍然具有极大的价值。聚焦肿瘤疫苗自身,如何提升肿瘤疫苗的免疫激活效能,如何获得覆盖面更广的抗原成分,仍然是目前肿瘤疫苗研究的重中之重。相对于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的过继性T细胞疗法,肿瘤疫苗作用于天然免疫系统,具有更深层、更广泛的免疫激活作用。
[0004]肿瘤全活细胞疫苗是目前肿瘤疫苗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分离自患者肿瘤标本的肿瘤细胞进行处理,消除其致瘤性的同时保留其抗原性。不同于蛋白疫苗产品局限于特定的已知肽段,肿瘤全活细胞疫苗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已知和未知的全部肿瘤抗原,富含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抗原表位,并且能同时表达MHC

I和MHC

II类限制抗原。由于肿瘤相关抗原较低的免疫激活效应以及肿瘤自身具备的免疫逃逸机制,不同于病原体减毒疫苗,单一的肿瘤活细胞成分在肿瘤患者体内并不足以引发完全的免疫反应。因此,在现有的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的制备过程中,佐剂的添加是必不可少的。
[0005]然而,不同于蛋白质产物,肿瘤全活细胞疫苗难以与铝剂等传统佐剂有效结合,无法保证佐剂和抗原的共同递呈,增加了诸如细胞因子风暴等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尽管目前已有为肿瘤细胞插入集落刺激因子(GM

CSF)、白介素、MHC

I分子的相关方案,但是这类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为肿瘤全活细胞疫苗提供佐剂的方法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制备周期过长、生产成本过高等困难,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价值。考虑到肿瘤全活细胞疫苗巨大的潜能,如何开辟一种快速组装的、与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相配套的佐剂成为了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研究的当务之急。
[0006]β

葡聚糖是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之中的一种多糖,是包含酵母在内的多种生物细胞壁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接触过程中,β

葡聚糖作为病
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之一,可以直接作用于天然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DC细胞和NK细胞的CR3和Dectin

1受体,有效地激活人体的免疫应答。基于这一性质,将β

葡聚糖应用于疫苗效能的提升已逐步在近年来佐剂研发领域得到了实践。从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提取的天然β

葡聚糖是葡萄糖单体以β

1,3和β

1,6为主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根据聚合度的高低,又可分为分子量较低的可溶性葡聚糖和分子量较高的葡聚糖颗粒。研究表明,由于其物理性质的差异,不同聚合度的葡聚糖在体内引发的免疫应答过程存在明显的区别,其中可溶性葡聚糖可随淋巴引流至注射位点周围淋巴结,作用于被膜下淋巴窦区巨噬细胞,而葡聚糖颗粒则在注射点产生更明显的免疫细胞招募功能,由免疫细胞吞噬后运送至周围淋巴结中诱导淋巴细胞增生。目前已有开发β

葡聚糖作为疫苗佐剂的应用案例,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10917341A公开了利用不可溶的β

葡聚糖颗粒装载小鼠肿瘤抗原肽段以实现抗原

佐剂的共同递送,这一方案中的肿瘤疫苗成分为抗原肽段,这一设计仅能实现单个或数个抗原表位的覆盖,而无法像全细胞疫苗保留全部的肿瘤抗原成分,而不是全肿瘤细胞成分;又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2600467A公开了利用可溶性β

葡聚糖在体外诱导DC冲击疫苗成熟的方法,这一方案中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促使DC细胞可以同时暴露于可溶性β

葡聚糖和肿瘤抗原的刺激下,并最终制备成以DC细胞而非肿瘤细胞为主要成分的肿瘤疫苗,故无需也不涉及对于可溶性β

葡聚糖的细胞吸附能力的相关修饰,致使其方案中的佐剂和抗原成分仅能通过在体外共培养的条件下向DC细胞实现共递呈,而无法在体内直接完成这一过程。且该方案从疫苗的应用形式上属于DC冲击疫苗,因此也具有该类型疫苗的共同缺陷,即在实际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实施周期过长,而这往往会导致患者错失最佳的治疗窗口。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方案提供了一种配套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的吸附性葡聚糖免疫佐剂,通过化学修饰的方式为可溶性β

葡聚糖以共价键的形式修饰多聚右旋赖氨酸基团,使得吸附性葡聚糖佐剂带有细胞吸附性,进而可配套肿瘤全活细胞疫苗使用。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方案提供了一种配套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的吸附性葡聚糖免疫佐剂,由可溶性β

葡聚糖与多聚右旋赖氨酸耦连而成,其中多聚右旋赖氨酸和可溶性β

葡聚糖以共价键连接。
[0009]本方案提供的配套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的吸附性葡聚糖免疫佐剂通过多聚右旋赖氨酸的正电性增强吸附性葡聚糖免疫佐剂与细胞的吸附能力,进而达到增强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的免疫激活效应。
[0010]本方案所指代的多聚右旋赖氨酸的手性赖氨酸单位为D

赖氨酸,由于D

赖氨酸都是一种含有带正电氨基(NH
3+
)的氨基酸,故形成的多聚右旋赖氨酸的具有强正电性,这种正电性使得多聚右旋赖氨酸能够与细胞表面的负电荷结构相互作用起到吸附的作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溶性β

葡聚糖与多聚右旋赖氨酸发生缩合反应形成共价键,赖氨酸以共价键接在葡聚糖的羟基上。在缩合反应中,赖氨酸的氨基或羧基可以与葡聚糖的羟基之间发生反应,形成酰胺键或其他共价键,从而将赖氨酸连接到葡聚糖的结构上。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溶性β

葡聚糖为来源于酵母菌细胞壁的可溶性β...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套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的吸附性葡聚糖免疫佐剂,其特征在于,由可溶性β

葡聚糖与多聚右旋赖氨酸耦连而成,其中多聚右旋赖氨酸和可溶性β

葡聚糖以共价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套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的吸附性葡聚糖免疫佐剂,其特征在于,多聚右旋赖氨酸为由手性赖氨酸单元为D

赖氨酸组成的聚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套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的吸附性葡聚糖免疫佐剂,其特征在于,可溶性β

葡聚糖与多聚右旋赖氨酸发生缩合反应形成共价键,赖氨酸以共价键接在葡聚糖的羟基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套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的吸附性葡聚糖免疫佐剂,其特征在于,可溶性β

葡聚糖为来源于酵母菌细胞壁的可溶性β

葡聚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套肿瘤全活细胞疫苗的吸附性葡聚糖免疫佐剂,其特征在于,可溶性β

葡聚糖同于DC细胞表面的CLR家族的Dectin

1受体结合,通过syk

erk通路诱导DC细胞的分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瑜黄建涵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