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网壳临时支撑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97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曲面网壳临时支撑架结构,包括升降机构和设置于升降机构顶侧的抱合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的顶侧开口中套设有多节管组件,支撑座中设置有用于驱动多节管组件升降移动的驱动件;多节管组件包括依次套接的首端套管、中间套管及末端套管,首端套管、中间套管及末端套管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定位孔,通过定位件穿过定位孔使首端套管、中间套管及末端套管相互固接;抱合机构固设于末端套管,抱合机构用于抱合固接于曲面网壳的横梁,由此通过多节管组件调节高度,通过抱合机构与曲面网壳的横梁固接,以适配不同支撑点距离地面的高度。配不同支撑点距离地面的高度。配不同支撑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曲面网壳临时支撑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曲面网壳临时支撑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曲面网壳结构的建筑物在国内外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其结构具有造型优美、受力合理、稳定性高、节省材料、可适用较大跨度等优点,目前在建筑结构,尤其在大厅、室内等空间环境中被经常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0003]该结构的建筑物通常由多根横梁搭建呈弧形,横梁之间通过网壳节点固接,在搭建该结构的建筑物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临时支撑架结构,例如中国专利文CN205035902U公开了一种大型分叉柱支撑复杂曲面网架轴结构。
[0004]但是由于建筑物的顶面为弧形,导致建筑物各个支撑点位距离地高度不一致,因此现在亟需一种能够调节高度的支撑架,以适应建筑物在搭建过程中不同支撑点位距离地面的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曲面网壳临时支撑架结构,该支撑架结构可调节高度以适配不同支撑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曲面网壳临时支撑架结构,包括升降机构和设置于升降机构顶侧的抱合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的顶侧开口中套设有多节管组件,支撑座中设置有用于驱动多节管组件升降移动的驱动件;多节管组件包括依次套接的首端套管、若干个中间套管及末端套管,首端套管、中间套管及末端套管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定位孔,通过定位件穿过定位孔使首端套管、中间套管及末端套管相互固接;抱合机构固设于末端套管,抱合机构用于抱合固接于曲面网壳的横梁。
[0008]进一步的,所述首端套管、中间套管及末端套管的末端均固设有限位环板,限位环板包括固设于所述多节管组件的环形部,以及固设于环形部侧方的升降把手。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底侧设置有用于预埋于地面之下的紧固定位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定位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座的连杆,以及固设于连杆底部的锥刺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底侧固设有若干行走轮,所述支撑座的侧方设置有横移把手。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抱合机构包括可相对开合的两个抱箍臂,与抱箍臂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另一端可转动的设置于连接座,第二连接臂可转动的设置于升降座,并通过气缸推动升降座进行升降移动,连接座与第二连接臂之间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三连接臂。
[0013]进一步的,所述抱合机构包括可相对开合的两抱箍件,与抱箍件可转动连接的第
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与两抱箍件连接的两第二连接件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卡齿,所述抱合机构还包括驱动用于驱动第二连接件转动的电机。
[0014]进一步的,所述抱箍件包括三个间隔布置的抱箍板。
[0015]进一步的,所述抱合机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连接板,两连接板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板的两侧;所述电机固设于安装板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板的另一端。
[001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千斤顶。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曲面网壳临时支撑架结构,包括升降机构和设置于升降机构顶侧的抱合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的顶侧开口中套设有多节管组件,支撑座中设置有用于驱动多节管组件升降移动的驱动件;多节管组件包括依次套接的首端套管、中间套管及末端套管,首端套管、中间套管及末端套管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定位孔,通过定位件穿过定位孔使首端套管、中间套管及末端套管相互固接;抱合机构固设于末端套管,抱合机构用于抱合固接于曲面网壳的横梁,由此通过多节管组件调节高度,通过抱合机构与曲面网壳的横梁固接,以适配不同支撑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升降机构收纳状态的立体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抱合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1]图4为图3的居中横截剖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抱合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抱合机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图。
[00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6]1、升降机构;11、支撑座;111、支撑管;112、支撑槽钢;113、加强肋板;1131、助力把手;12、多节管组件;121、首端套管;1211、定位孔;1212、定位件;122、中间套管;123、末端套管;124、限位环板;1241、环形部;1242、升降把手;13、驱动件;14、紧固定位件;141、连杆;142、锥刺部;15、行走轮;16、横移把手;21、抱箍臂;22、第一连接臂;23、第二连接臂;24、第三连接臂;25、连接座;26、气缸;27、升降座;31、抱箍件;311、抱箍板;32、第一连接件;33、第二连接件;331、卡齿;34、电机;35、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
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9]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一种曲面网壳临时支撑架结构,包括升降机构1和设置于升降机构1顶侧的抱合机构。
[0030]升降机构1包括支撑座11,支撑座11的顶侧开口中套设有多节管组件12,支撑座11中设置有用于驱动多节管组件12升降移动的驱动件13,驱动件13为千斤顶。
[0031]多节管组件12包括依次套接的多个套管。这些套管按照装配位置,分为一个首端套管121、三个中间套管122及一个末端套管123。其中,中间套管12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减设置,在此不做过多限制。各个套管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定位孔1211,通过定位件1212穿过定位孔1211,使相邻的两个套管之间相互固接,从而使多节管组件12在完成伸展后固定。其中,定位件1212包括但不限于采用螺栓与螺母配合组成定位件1212。使用时,将螺栓贯穿套管,并在螺栓的螺纹端紧固螺母。
[0032]首端套管121、中间套管122及末端套管123的末端均固设有限位环板124,限位环板124包括固设于多节管组件12的环形部12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面网壳临时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机构(1)和设置于升降机构(1)顶侧的抱合机构;升降机构(1)包括支撑座(11),支撑座(11)的顶侧开口中套设有多节管组件(12),支撑座(11)中设置有用于驱动多节管组件(12)升降移动的驱动件(13);多节管组件(12)包括依次套接的首端套管(121)、若干个中间套管(122)及末端套管(123),首端套管(121)、中间套管(122)及末端套管(123)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定位孔(1211),通过定位件(1212)穿过定位孔(1211)使首端套管(121)、中间套管(122)及末端套管(123)相互固接;抱合机构固设于末端套管(123),抱合机构用于抱合固接于曲面网壳的横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面网壳临时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端套管(121)、中间套管(122)及末端套管(123)的末端均固设有限位环板(124),限位环板(124)包括固设于所述多节管组件(12)的环形部(1241),以及固设于环形部(1241)侧方的升降把手(12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面网壳临时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1)的底侧设置有用于预埋于地面之下的紧固定位件(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曲面网壳临时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定位件(14)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座(11)的连杆(141),以及固设于连杆(141)底部的锥刺部(14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面网壳临时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1)的底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泳彭期祥郭起航孙国旺王康周启航吴翰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