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梁底线形测量的梁底线形模型生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290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梁底线形测量的梁底线形模型生成方法包括:在被测梁体底端的第一位置上设置激光发射装置,在被测梁体底端的第二位置上设置读数标靶,获取预设激光投射到读数标靶上的第一读数,得到激光发射装置与被测梁体底端之间的第一距离,基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建立标靶移动路径,控制读数标靶按照标靶移动路径在被测梁体上进行移动,获取预设激光投射到读数标靶上的若干个第二读数,得到激光发射装置与被测梁体底端之间的若干个第二距离,根据第一距离和每一个第二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建立被测梁体底端的梁底变形信息绘制被测梁体底端的梁底图,结合预设梁体模型建立被测梁体的梁底线性模型,可以对梁体初始质量进行有效判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梁底线形测量的梁底线形模型生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检测
,特别涉及基于梁底线形测量的梁底线形模型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梁底线形是最能直观体现预应力体系梁体变形发展的重要检测参数,随着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不断推进,目前大多数桥梁参与运营维护阶段,在桥梁养护阶段桥梁变形的检测一直是检测人员的难点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梁底线形测量的梁底线形模型生成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基于梁底线形测量的梁底线形模型生成方法,此方法能有效对梁底变形进行检测,配合数字传输系统可达到对梁体梁底变形监测的目的,对新建施工可控制预拱度,对梁体初始质量进行有效判定,对运营养护梁体可判别变形情况,为养护运营提供监测预警和养护措施的制定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梁底线形测量的梁底线形模型生成方法,包括:步骤1:在被测梁体底端的第一位置上设置激光发射装置,在被测梁体底端的第二位置上设置读数标靶;步骤2:控制激光发射装置发射预设激光,获取预设激光投射到读数标靶上的第一读数,得到激光发射装置与被测梁体底端之间的第一距离;步骤3:基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建立标靶移动路径,控制读数标靶按照标靶移动路径在被测梁体上进行移动,获取预设激光投射到读数标靶上的若干个第二读数,得到激光发射装置与被测梁体底端之间的若干个第二距离;步骤4:根据第一距离和每一个第二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建立被测梁体底端的梁底变形信息,基于梁底变形信息绘制被测梁体底端的梁底图,结合预设梁体模型建立被测梁体的梁底线性模型;在所述步骤2之前,包括:控制激光发射装置向读数标靶发射若干种检测激光,获取每一检测激光投射到读数标靶上对应的检测光斑;分别获取每一检测光斑对应的光斑亮度,基于光斑亮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对检测激光进行排序,得到光斑序列;分别获取每一检测激光投射到读数标靶上对应的检测读数,获取每一检测读数对应的读数精确度,基于读数精确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对检测激光进行排序,得到读数序列;根据每一检测激光在光斑序列中的第一排序位置,为对应的检测激光建立第一可行权重,根据根据每一检测激光在读数序列中的第二排序位置,为对应的检测激光建立第二可行权重;
根据每一检测激光对应的第一可行权重和第二可行权重建立每一检测激光对应的目标可行权重;提取目标可行权重最高的目标检测激光,将目标检测激光记作预设激光

[0006]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步骤1,包括:步骤
11
:定位被测梁体底端的第一边缘记作第一位置,将激光发射器设置在第一位置上;步骤
12
:定位被测梁体底端与第一边缘垂直对应的第二边缘记作第二位置,将读数标靶设置在第二位置上

[0007]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步骤3,包括:步骤
31
:基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建立标靶移动路径,控制读数标靶基于预设移动速度按照移动路径在被测梁体的底端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记录读数标靶在每一时刻下对应的移动位置;步骤
32
:在读数标靶移动过程中采集读数标靶在不同的移动位置上时预设激光投射到读数标靶上的若干个第二读数;步骤
33
:获取读数标靶的移动时长,根据移动时长建立第一时间轴,将读数标靶在每一时刻下对应的移动位置标记在第一时间轴上得到第二时间轴,分别将每一第二读数标记在第二时间轴上,得到第三时间轴;步骤
34
:对第三时间轴进行降采样,得到若干个采样点,分别获取每一采样点对应的采样第二读数,得到激光发射装置与被测梁体底端之间的若干个第二距离

[0008]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步骤4,包括:步骤
41
:根据第一距离建立第一标量,根据若干个第二距离建立若干个对应的第二标量,并分别计算第一标量与第二标量之间的距离差;步骤
42
:获取每一个第二距离在标靶移动路径上对应的产生位置的先后顺序,基于先后顺序分别将每一距离差绘制在预设坐标系中,得到实测曲线图;步骤
43
:根据实测曲线图得到被测梁体底端不同位置对应的梁底斜率,基于不同位置对应的梁底斜率建立被测梁体底端的梁底变形信息,基于梁底变形信息绘制梁底图;步骤
44
:获取并解析预设梁体模型,得到预设梁体模型的底端子模型,利用梁底图修正底端子模型得到目标子模型,将目标子模型输入到预设梁体模型中得到被测梁体的梁底线性模型

[0009]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步骤
44
,包括:步骤
441
:选取被测梁体对应的预设梁体模型,在预设梁体模型中获取属于梁体底端的底端子模型,将底端子模型映射到梁底图上生成模型图,获取梁底图与模型图之间的图形重合点和图形非重合点,根据图像非重合点确定底端子模型的待调区域;步骤
442
:基于预设单位调节样本和循环神经网络建立循环调节网络,利用循环调节网络分别对每一待调区域进行循环调节,获取每一循环调节后生成的调节模型图,获取
调节模型图与梁底图之间的重合率,若重合率小于预设重合率再次进行循环调节,直到调节模型图与梁底图之间的重合率大于预设重合率为止;步骤
443
:获取循环调节网络对每一待调区域进行的调节次数,结合预设单位调节样本建立每一待调区域对应的模型调节比例,根据模型调节比例对底端子模型进行相应的调节,得到目标子模型,利用目标子模型替换预设梁体模型中的底端子模型,得到被测梁体的梁底线性模型

[0010]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统计每一被测梁体对应的梁底线性模型和梁底图,建立测量统计信息并传输到指定终端进行显示

[0011]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当第一距离和每一个第二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均为0时,确定被测梁体底端未发生变形;当被测梁体底端未发生变形时,根据预设梁体模型生成被测梁体的梁底线性模型

[0012]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步骤
43
,包括:步骤
431
:在实测曲线图上标记若干个测量点,分别建立每一测量点对应的测量切线;步骤
432
:获取每一测量切线在预设坐标系中对应的正切值,根据正切值确定被测梁体底端不同位置对应的梁底斜率;步骤
433
:统计不同位置对应的梁底斜率,建立被测梁体底端的梁底变形信息;步骤
434
:基于梁底变形信息绘制被测梁体的梁底图

[0013]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梁体变形分析方法,先在梁体底端的一端设置激光发射装置,在另一端设置读数标靶,通过发射激光来读取梁体的初始值,然后通过移动读数标靶来采集梁体底端在不同被测位置对应的实测竖向距离,从而建立一个关于被测梁体的梁底变形信息,进而绘制梁体底端的梁底图,根据梁底图来修正预设梁体模型,将预设梁体模型的外形修正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基于梁底线形测量的梁底线形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在被测梁体底端的第一位置上设置激光发射装置,在被测梁体底端的第二位置上设置读数标靶;步骤2:控制激光发射装置发射预设激光,获取预设激光投射到读数标靶上的第一读数,得到激光发射装置与被测梁体底端之间的第一距离;步骤3:基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建立标靶移动路径,控制读数标靶按照标靶移动路径在被测梁体上进行移动,获取预设激光投射到读数标靶上的若干个第二读数,得到激光发射装置与被测梁体底端之间的若干个第二距离;步骤4:根据第一距离和每一个第二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建立被测梁体底端的梁底变形信息,基于梁底变形信息绘制被测梁体底端的梁底图,结合预设梁体模型建立被测梁体的梁底线性模型;在所述步骤2之前,包括:控制激光发射装置向读数标靶发射若干种检测激光,获取每一检测激光投射到读数标靶上对应的检测光斑;分别获取每一检测光斑对应的光斑亮度,基于光斑亮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对检测激光进行排序,得到光斑序列;分别获取每一检测激光投射到读数标靶上对应的检测读数,获取每一检测读数对应的读数精确度,基于读数精确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对检测激光进行排序,得到读数序列;根据每一检测激光在光斑序列中的第一排序位置,为对应的检测激光建立第一可行权重,根据每一检测激光在读数序列中的第二排序位置,为对应的检测激光建立第二可行权重;根据每一检测激光对应的第一可行权重和第二可行权重建立每一检测激光对应的目标可行权重;提取目标可行权重最高的目标检测激光,将目标检测激光记作预设激光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梁底线形测量的梁底线形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步骤
11
:定位被测梁体底端的第一边缘记作第一位置,将激光发射器设置在第一位置上;步骤
12
:定位被测梁体底端与第一边缘垂直对应的第二边缘记作第二位置,将读数标靶设置在第二位置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梁底线形测量的梁底线形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步骤
31
:基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建立标靶移动路径,控制读数标靶基于预设移动速度按照移动路径在被测梁体的底端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记录读数标靶在每一时刻下对应的移动位置;步骤
32
:在读数标靶移动过程中采集读数标靶在不同的移动位置上时预设激光投射到读数标靶上的若干个第二读数;步骤
33
:获取读数标靶的移动时长,根据移动时长建立第一时间轴,将读数标靶在每一时刻下对应的移动位置标记在第一时间轴上得到第二时间轴,分别将每一第二读数标记在
第二时间轴上,得到第三时间轴;步骤
34
:对第三时间轴进行降采样,得到若干个采样点,分别获取每一采样点对应的采样第二读数,得到激光发射装置与被测梁体底端之间的若干个第二距离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梁底线形测量的梁底线形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步骤
41
: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鑫钟鸣杜茂周易敦晨蔡真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黔程弘景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