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305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包括:安装基板,用于固定设置在测试平台上;第一和第二传感器支架,固定安装至在安装基板上,二者相互隔开、形成标志板测试区;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第一传感器支架上,面对标志板测试区,用于检测与标志板第一表面的距离;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第二传感器支架上,面对标志板测试区,用于检测与标志板第二表面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支架面对标志板测试区的一侧为竖直停靠面,用于标志板竖直停靠,所述竖直停靠面与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的距离不小于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最小检测距离。本装置采用两个红外测距传感器非接触测量,且设置竖直停靠面,如此在地面操作测厚时使得测厚精度有保证。测厚时使得测厚精度有保证。测厚时使得测厚精度有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合格的道路标志板,需要检测标志面逆反射系数、标志板的厚度、标志板下边缘到路面净空高度以及立柱竖直度等四个指标。
[0003]由于交通道路标志板有5米以上的高度,传统测厚方案采用高空作业车,人员采用超声波测厚仪直接高空进行测厚。尽管这种方法比较直接但需要动用高空作业车及人员进行高空作业。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218524588U披露了一种道路交通标志板综合检测装置,其上集成超声波测厚仪,只需要人员在路面操作就可以完成检测。然而在测厚操作过程中,超声波测厚仪需要超声波探头与标志板紧密贴合,否则精度达不到要求,这给地面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以满足地面操作测厚时达到精度要求。
[0006]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包括:安装基板,用于固定设置在测试平台上;第一传感器支架和第二传感器支架,固定安装至在安装基板上,二者相互隔开、形成标志板测试区;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第一传感器支架上,面对标志板测试区,用于检测与标志板第一表面的距离;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第二传感器支架上,面对标志板测试区,用于检测与标志板第二表面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支架面对标志板测试区的一侧为竖直停靠面,用于标志板竖直停靠,所述竖直停靠面与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的距离不小于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最小检测距离。
[0007]进一步地,上述标志板测试区所在的安装基板上设有多道平行间隔的凹槽,用于在校准时置放校准板。
[0008]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传感器支架和第二传感器支架二者与安装基板各自通过定位销定位,以精确定位二者之间的间距。
[0009]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传感器支架上设有第一夹槽,所述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夹槽中,所述第二传感器支架上设有第二夹槽,所述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第二夹槽中。
[0010]进一步地,上述竖直停靠面与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的间距不大于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最大检测距离。
[0011]进一步地,上述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还包括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第一传感器支架上且与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一上一下布置,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在高度方向上位于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二者的
中间位置。
[0012]根据本技术的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采用两个红外测距传感器非接触测量,且设置竖直停靠面,在地面操作测厚时使得测厚精度有保证。此外还可以通过三个红外传测距传感器来进行非接触测量,此时可消除标志板倾斜带来的测量误差。
[0013]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的测厚原理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的测厚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0]第一实施例
[0021]结合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包括安装基板1、第一传感器支架2和第二传感器支架3、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4和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5。
[0022]安装基板1用于固定设置在检测平台上,该检测平台可以是道路交通标志板综合检测装置,也可以其他平台,例如5米以上伸缩杆构成的测厚平台。
[0023]第一传感器支架2和第二传感器支架3固定安装至在安装基板1上,二者相互隔开、形成标志板测试区6。该第二传感器支架3的面对标志板测试区的一侧为竖直停靠面31,用于标志板7竖直停靠。
[0024]第一传感器支架2上设有夹槽21,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4设置在第一传感器支架2的夹槽21中,面对标志板测试区6,用于检测标志板第一表面的距离,第二传感器支架3上设有夹槽32,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5设置在第二传感器支架的夹槽32上,面对标志板测试区6,用于检测标志板第二表面的距离。
[0025]标志板测试区6所在的安装基板上设有多道平行间隔的凹槽11,用于在校准时置放校准板。第一传感器支架2和第二传感器支架3二者与安装基板1之间各自通过定位销定位,以精确定位两个支架的距离。
[0026]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5的测距原点与竖直停靠面31之间的间距l不小于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5的最小检测距离。
[0027]另,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4的测距原点与竖直停靠面31之间的间距位于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内,以不大于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最大检测距离为最佳。
[0028]其中,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最小检测距离和最大检测距离是传感器的一个重要性能参数,可根据设计值来选型相应的传感器。
[0029]由于标志板的特殊性,四边采用钣金卷边结构处理,因此,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距离安装基板具有一定高度,以便检测光线照射到卷边上。
[0030]测试原理:通过两个固定间距L的红外测距传感器,测试标志板到两个传感器的距离为L1、L2,标志板厚度=固定间距L

(左侧传感器测试距离L1+右侧传感器测试距离L2),所测试采用的红外测距传感器采用精度要求小于20um,才能满足标志板测试厚度50um的测试误差要求。
[0031]测试方法描述:工具准备:4mm厚度金属校准块,进入软件校准界面,放置校准块到测试区间范围,由左到右依次进行两个传感器到校准块距离数据,然后输入校准块厚度数据4mm,由软件自动计算两个传感器间距,保存,退出校准界面。将被测的标志板置于测试区(两个传感器中间),完成标志板厚度数据测试。
[0032]在一实施例中,采用外购的红外测距传感器:HG

C1030型松下激光位移传感器。量程是10mm,可测量范围25

35mm,精度10um。NPN型0

5V模拟电压型输出。该红外测距传感器作为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而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可根据设计的测试区宽度选择相应型号的传感器类型。
[0033]第二实施例
[0034]在第一实施例中,测试时要求标志板停靠在竖直停靠面上,此时若标志板稍有倾斜不影响测量结果,为实现更精准的测量,本实施例校正了标志板倾斜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板,用于固定设置在测试平台上;第一传感器支架和第二传感器支架,固定安装至在安装基板上,二者相互隔开、形成标志板测试区;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第一传感器支架上,面对标志板测试区,用于检测与标志板第一表面的距离;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第二传感器支架上,面对标志板测试区,用于检测与标志板第二表面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支架面对标志板测试区的一侧为竖直停靠面,用于标志板竖直停靠,所述竖直停靠面与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的距离不小于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最小检测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志板测试区所在的安装基板上设有多道平行间隔的凹槽,用于在校准时置放校准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通标志板测厚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鸣肖位林杜茂周曹金浒饶翊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黔程弘景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