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AT2A抑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69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MAT2A抑制剂,其为式I所示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其中,W为O、NRw或S;Z为CRz或N;环A、R1、R2、R3、R4、m的定义如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述;所述化合物可有效抑制MAT2A酶的活性,用于制备治疗或者预防MAT2A相关疾病的药物。病的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AT2A抑制剂
[0001]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22年5月9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202210503534.0,名称为“一种MAT2A抑制剂”的在先申请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全文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于本文中。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及医药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MAT2A抑制剂。

技术介绍

[0003]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A(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 2A,MAT2A)是MAT家族蛋白成员之一,体内分布广泛,在肝脏的非实质细胞和所有肝外组织中均有表达,MAT家族还有MAT1A和MAT2B两个成员。MAT2A抑制剂可降低S

腺苷甲硫氨酸(SAM)水平,故MAT2A抑制剂也称为SAM抑制剂。SAM是细胞中主要的甲基供体,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是利用SAM的甲基供体的甲基化酶,SAM在PRMT5通路有重要作用,可影响PRMT5活性,研究表明MAT2A是MTAP缺失型肿瘤的“合成致死”靶点。使用shRNA筛选确定MAT2A和PRMT5是MTAP缺失细胞中的易感基因,代谢学和生化研究揭示了这种合成致死性的机制基础:MTAP酶反应的底物MTA在MTAP缺失的癌症中大量积聚,MTA是PRMT5的一种有效的选择性抑制剂,导致MTAP缺失细胞的PRMT5甲基化活性降低,MAT2A产生PRMT5的底物SAM,MAT2A缺失可选择性地降低MTAP缺失细胞的生长和PRMT5甲基化活性,MAT2A在MTAP缺失的癌症中是选择性必需的。MAT2A抑制剂为MTAP缺失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0004]MAT2A参与肿瘤干细胞的代谢,肿瘤干细胞需要大量的甲硫氨酸以维持自身组蛋白的甲基化,这对于肿瘤干细胞的生长和致瘤作用至关重要。抑制甲硫氨酸循环上的关键酶MAT2A,可以大幅抑制肿瘤干细胞的生长和肿瘤的形成。并且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AT2A蛋白有异常高表达。将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干细胞移植到小鼠身上,MAT2A抑制剂几乎能完全抑制肿瘤的生长,而化疗药物顺铂几乎没什么效果。
[0005]肝癌中MAT1A与MAT2A进行转换。许多研究表明MAT在慢性肝病和肝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胎儿肝脏中主要表达MAT2A,出生后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被MAT1A替代,MAT1A维持肝细胞的分化状态。在正常肝细胞中MAT1A与MAT2A存在动态平衡,共同维持细胞内SAM稳态。在肝细胞癌中,发生MAT1A的表达水平下调和MAT2A的上调,被称为MAT1A:MAT2A转换,肝脏去分化,使SAM生物合成减少,增强肝脏的增殖信号。在人类肝癌中,MAT1A:MAT2A的表达比率与细胞生长和基因组不稳定呈负相关,与肝癌细胞凋亡和整体DNA甲基化直接相关;比率降低是肝癌恶性程度更高、生存率更低的预后标志。有研究表明,使用小干扰RNA沉默MAT2A基因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
[0006]2018年全球新增1810万例癌症病例,死亡人数达960万。大约15%的人类癌症染色体9p21(chr9p21)基因组纯合缺失,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缺失频率高达>50%。染色体chr9p21位点包括CDKN2A基因,它编码关键的肿瘤抑制因子p19

ARF和p16

INK4a,Chr9p21缺失经常涉及CDKN2A近端基因的共缺失,其中最重要的是甲硫腺苷磷酸化酶
(MTAP)基因。研究发现许多人恶性细胞缺乏MTAP活性。MTAP缺陷不仅存在于组织培养细胞中,而且该缺陷也存在于原发性白血病、胶质瘤、黑色素瘤、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NSLC)、膀胱癌、星形细胞瘤、骨肉瘤、头颈癌、粘液性软骨肉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软组织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间皮瘤中。
[0007]目前MAT2A抑制剂在癌症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开发新型的药物,优化目前在研MAT2A药物,为癌症治疗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MAT2A抑制剂,所述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MAT2A酶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治疗或者预防MAT2A相关疾病的药物。
[0009]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式I所示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
[0010][0011]其中,W为O、NRw或S;
[0012]Z为CRz或N;
[0013]环A为3

8元环烷基、3

8元杂环烷基、6

10元芳基、5

10元杂芳基;
[0014]Q为

R3、

NR
31
R
32


O

R
33

[0015]R3为氢、卤素、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

C(O)

C1‑
C6烷基、3

8元环烷基、3

8元杂环烷基、6

10元芳基、5

10元杂芳基;
[0016]所述R3任选地被卤素、羟基、氨基、氘、C1‑
C6烷基、

O

C1‑
C6烷基、3

8元环烷基、3

8元杂环烷基、6

10元芳基、5

10元杂芳基取代;
[0017]R
31
、R
32
、R
33
、Rw各自独立地为氢或选自C1‑
C6烷基、C1‑
C6氘代烷基、

C(O)

C1‑
C6烷基、

C(O)

C1‑
C6氘代烷基、3

8元环烷基、3

8元杂环烷基、6

10元芳基、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
C6烷基、

C(O)

C1‑
C6烷基、3

8元环烷基、3

8元杂环烷基、6

10元芳基、5

10元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下列的取代基取代:卤素、羟基、氨基、C1‑
C6烷基、C1‑
C6氘代烷基、

O

C1‑
C6烷基、

O

C1‑
C6氘代烷基、

C(O)

C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所示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其中,W为O、NRw或S;Z为CRz或N;环A为3

8元环烷基、3

8元杂环烷基、6

10元芳基、5

10元杂芳基;Q为

R3、

NR
31
R
32


O

R
33
;R3为氢、卤素、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

C(O)

C1‑
C6烷基、3

8元环烷基、3

8元杂环烷基、6

10元芳基、5

10元杂芳基;所述R3任选地被卤素、羟基、氨基、氘、C1‑
C6烷基、

O

C1‑
C6烷基、3

8元环烷基、3

8元杂环烷基、6

10元芳基、5

10元杂芳基取代;R
31
、R
32
、R
33
、Rw各自独立地为氢或选自C1‑
C6烷基、C1‑
C6氘代烷基、

C(O)

C1‑
C6烷基、

C(O)

C1‑
C6氘代烷基、3

8元环烷基、3

8元杂环烷基、6

10元芳基、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
C6烷基、

C(O)

C1‑
C6烷基、3

8元环烷基、3

8元杂环烷基、6

10元芳基、5

10元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下列的取代基取代:卤素、羟基、氨基、C1‑
C6烷基、C1‑
C6氘代烷基、

O

C1‑
C6烷基、

O

C1‑
C6氘代烷基、

C(O)

C1‑
C6烷基、

C(O)

C1‑
C6氘代烷基;当取代基为多个时,所述取代基相同或不同;或者R
31
、R
32
与它们共同连接的N一起形成环B;所述环B为4

8元杂环烷基或5

10元杂芳基;所述环B被n个Rb取代;当Rb为多个时,所述Rb相同或不同;R1、R2、Rz、Rb各自独立地为氢或选自卤素、羟基、氨基、C1‑
C6烷基、

O

C1‑
C6烷基、

C(O)

C1‑
C6烷基、3

6元环烷基、3

8元杂环烷基、6

10元芳基、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
C6烷基、

O

C1‑
C6烷基、

C(O)

C1‑
C6烷基、3

6元环烷基、3

8元杂环烷基、6

10元芳基、5

10元杂芳基任选地被选自下列的取代基取代:卤素、羟基、氨基、氘、C1‑
C6烷基;当R2为多个时,所述R2相同或不同;m为1、2、3、4;n为1、2、3、4。2.如权利要求1所述式I所示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其特征在于,W为S;Z为CH或N。3.如权利要求1所述式I所示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a所示结构
其中,环A、W、Z、R1、R2、R
31
、R
32
、m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军臧杨李群张辛李学强孙红娜李莉娥杨俊李禹琼
申请(专利权)人: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湖北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