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114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包含导电性的一壳体、穿设在壳体上的一第一杆件及一第二杆件、一接触件,及一绝缘并可滑移地套设在第一杆件上的内套筒。接触件可变形地置于第二杆件上并与第二杆件保持接触状态,并可相对壳体在一第一导通位置及一第二导通位置间移动,在第一导通位置,讯号由第二杆件输入,由第一杆件位于壳体外的第一端输出,在第二导通位置,内套筒阻断接触件与第一杆件的连接,使讯号由第一杆件位于壳体内的第二端输入,由第一端输出,且第二杆件与壳体电连接,可由壳体输出自第二杆件输入的讯号,依据壳体上讯号的有无,可将其视为一开关。(*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切换输入讯号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图1及图2为中国台湾第307909号专利案所公开的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二)。参考图1,此以往的同轴连接器包含一金属材质的中空的壳体11,壳体11中设有 一绝缘轴套12,并有一导电接触件13由壳体11外伸入至壳体11内并组装在绝缘轴套12 上,一金属制的可滑动导杆14枢设在绝缘轴套12的中心轴孔中,使可滑动导杆14与一输 出端导杆15间可相对移动,并通过一弹性元件16设置在该输出端导杆15及可滑动导杆14 间,使可滑动导杆14与导电接触件13常保电性连接,使讯号可由导电接触件13输入,传递 至可滑动导杆14,再自输出端导杆15输出。参考图2,当可滑动导杆14与另一互补性连接 器17电性连结时,即推动可滑动导杆14并压缩弹性元件16,使可滑动导杆14离开导电接 触件13,使同轴连接器切换讯号传输方向,讯号由可滑动导杆14输入,当互补性连接器17 拔离可滑动导杆14,通过弹性元件16的恢复弹力,使可滑动导杆14与导电接触件13恢复 电性连接。但这种以往同轴连接器在可滑动导杆14与另一互补性连接器17电性连结时,导 电接触件13只与绝缘轴套12连接,形成断路,无法做其它电路上的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切换输入讯号方向并具有开关功能的连接器。本技术连接器,包含一导电性壳体、一导电性第一杆件、一连接装置、一滑动 件及一第一弹性元件。壳体界定出一容置空间,并包括一形成在表面上并与容置空间相连通的端子输入 孔。第一杆件绝缘地设置在壳体上,并伸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连接装置包括一绝缘地设置在壳体上的导电性第二杆件,及一可变形地设于第二 杆件上并与第二杆件保持接触状态的接触件。滑动件设于壳体的容置空间中,并可滑移地套设在第一杆件上,包括一绝缘的内套筒。第一弹性元件固定在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且因滑动件的移动,使第一弹性件变形 并蓄积一弹性回复力。连接装置的接触件可相对壳体在一第一导通位置及一第二导通位置间移动,在第 一导通位置时,接触件与第一杆件电连接,使由第二杆件输入的讯号传递至第一杆件,并由 第一杆件位于壳体外的一端输出,在第二导通位置时,内套筒往远离端子输入孔方向移动, 并使第一弹性元件弹性变形,内套筒阻断接触件与第一杆件的电连接,并使接触件与壳体 电连接,将接触件的讯号传递至壳体上,且由第一杆件位于壳体内的一端输入的讯号传递至另一端并输出。较佳地,本技术连接器中,所述接触件具有一第二弹性元件及一导电块,所述 第二弹性元件为一弹簧,该第二弹性元件一端顶抵该第二杆件,另一端顶抵该导电块,通过 该导电块与该第一杆件电连接,所述接触件位于该第一导通位置,通过所述内套筒往远离 该端子输入孔方向移动,该内套筒阻断该接触件与该第一杆件的电连接,使该导电块与该 壳体电连接,该接触件位于该第二导通位置。较佳地,本技术连接器中,所述滑动件还包括一套设在该内套筒外的导电性 外套筒,通过该内套筒往远离该端子输入孔方向移动,该内套筒阻断所述导电块与第一杆 件的电连接,该导电块与该外套筒电连接,该外套筒与该壳体电连接,该接触件位于该第二 导通位置。较佳地,本技术连接器中,所述滑动件的内套筒远离所述端子输入孔的一端 具有一表面向该端子输入孔方向逐渐扩大的倾斜段,通过该导电块与该滑动件的连接点由 该倾斜段滑移至与所述外套筒连接,该接触件由该第一导通位置移动至该第二导通位置。较佳地,本技术连接器中,所述滑动件还包括一设置在该内套筒远离所述端 子输入孔的一端的导电性轴环,通过所述导电块经该轴环与该第一杆件电连接,该接触件 位于该第一导通位置。较佳地,本技术连接器中,所述接触件为一簧片,通过所述滑动件往远离该端 子输入孔方向移动,该内套筒推移弯折该接触件,使该接触件远离该第一杆件并与该壳体 电连接,该接触件位于该第二导通位置。较佳地,本技术连接器中,所述滑动件还包括一套设在该内套筒外的导电性 外套筒,通过该滑动件往远离该端子输入孔方向移动,该接触件与该外套筒电连接,该外套 筒与该壳体电连接,该接触件位于该第二导通位置。本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接触件可在第一导通位置及第二导通位置间 移动。在第一导通位置时,第二杆件为讯号输入端,第一杆件位于壳体外的一端为讯号输出 端,该壳体接地;在第二导通位置时,连接器即切换讯号输入方向,第一杆件位于壳体内的 一端为讯号输入端,另一端为讯号输出端。此外在第一导通位置时,壳体上无讯号,以0代 表;在第二导通位置时,第二杆件与壳体电连接,壳体有第二杆件的输入讯号,以1代表。壳 体上的讯号在0与1间转换,具有开关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一剖面图,说明一以往的连接器;图2类似于图1;图3是一剖面图,说明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并显示其接触件位于第一 导通位置的状态;图4类似于图3,说明接触件位于第二导通位置的状态;图5是一剖面图,说明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并显示其接触件位于第一 导通位置的状态;图6类似于图5,说明接触件位于第二导通位置的状态;图7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图8类似于图7。图3至图8中标号2.壳体;21.容置空间;22.端子输入孔;23.第一绝缘块; 24.第二绝缘块;3.第一杆件;31.第一端32.第二端;33.抵顶片;4.连接装置;41.第二 杆件42.接触件;421.第二弹性元件;422.导电块;5.滑动件;51.内套筒;511.倾斜段; 52.外套筒;53.轴环;6.第一弹性元件;7.互补性讯号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3与图4,本技术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壳体2、一第一杆件 3、一连接装置4、一滑动件5及一第一弹性元件6。导电性的壳体2围绕界定出一容置空间21,并包括一形成在表面上的端子输入孔 22,端子输入孔22与容置空间21相连通。导电性的第一杆件3通过一第一绝缘块23绝缘地设置在壳体2上,并伸入壳体2 的容置空间21内。第一杆件3具有一位于壳体2外的第一端31及一位于壳体2内的第二 端32。连接装置4包括一导电性第二杆件41及一接触件42。第二杆件41通过一第二绝 缘块24绝缘地设置在壳体2上。接触件42可变形地置于第二杆件41上并与第二杆件41 保持接触状态。滑动件5设于壳体2的容置空间21中并可滑移地套设在第一杆件3上。滑动件 5包括一绝缘的内套筒51、一导电性外套筒52,及一导电性轴环53。外套筒52套设在内套 筒51外,轴环53设置在内套筒51远离端子输入孔22的一端,内套筒51的远离端子输入 孔22的一端具有一倾斜段511,倾斜段511的表面朝端子输入孔22方向逐渐扩大。第一弹性元件6固定设置在壳体2的容置空间21中,且因滑动件5的移动,使第 一弹性元件6变形并蓄积一弹性回复力。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6为一弹簧,一 端顶抵轴环53,另一端向远离端子输入孔22方向延伸并顶抵在壳体2上。连接装置4的接触件42可相对壳体2在一第一导通位置及一第二导通位置间移 动。在第一导通位置时,接触件42与第一杆件3电连接,使由第二杆件41输入的讯号传 递至第一杆件3,并由第一杆件3的第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包含:一导电性壳体、一导电性第一杆件、一连接装置、一滑动件及一第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壳体界定出一容置空间,并包括一形成在表面上并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的端子输入孔;所述第一杆件绝缘地设置在该壳体上,并伸入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该第一杆件具有一位于该壳体外的第一端,及一位于该壳体内的第二端;所述滑动件设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并滑移地套设在该第一杆件上;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绝缘地设置在该壳体上的导电性第二杆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设置在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且因该滑动件的移动,使该第一弹性元件变形并蓄积一弹性回复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一绝缘的内套筒;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一能变形地置于所述第二杆件上并与该第二杆件保持接触状态的接触件,该接触件能相对该壳体在一第一导通位置及一第二导通位置间移动,通过该接触件与该第一杆件电连接,该接触件位于该第一导通位置,以供该第二杆件输入的讯号传递至该第一杆件,并由该第一杆件的第一端输出;通过该内套筒往远离该端子输入孔方向移动,使该第一弹性元件弹性变形,且该内套筒阻断该接触件与该第一杆件的电连接,使该接触件与该壳体电连接,该接触件位于该第二导通位置,以供该第二杆件的讯号传递至该壳体上,且由该第一杆件的第二端输入的讯号传递至该第一端并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裕庭蔡书佳
申请(专利权)人:通耀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